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四年级上册第六课《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及思考

2020-05-20 20: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四年级表格式教案_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教案 表格式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按照从整体到个别,再至细节的顺序观察,首先介绍爬山虎生长的地方;其次介绍爬山虎叶子的特征;最后重点介绍爬山虎“脚”的特质。教学虽然要使教师读懂课文,还要学习作者的观察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周遭事物,抓住事物的特征,去学习写出内容详细的文章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了解爬山虎的特征,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及围绕一个意思写明白的方式。

(2)培养学生深入、细致观察周遭事物的习惯跟能力,激发学生对故乡、对大自然的热爱。

(3)指导教师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爬山虎“脚”的特征;理解爬山虎“脚”的生长过程跟变化特征。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即将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式, 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但缺少深入、细致的观察,且大多数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于形象思维能力,语言表达滞后于直观展现。在表达形式上,本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技巧,形象生动,适合学生的年纪特点跟认识规律;再者,课文在描写上严谨入微,有助于学生阅读和观察。

五、教学对策

在教学中,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直观展现,突出重点。利用课件了解爬山虎的生长过程,课件动态演示爬山虎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以及爬山虎“脚”的差异特征,从而突破瓶颈。

五、教学准备

爬山虎实物以及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语谈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猜谜语:

教案 表格式_四年级表格式教案_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

(1)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

(2)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

2、教师谈话导入:

我们种番茄和香蕉都必须搭架子,不然,丝瓜跟香蕉就不能往高处生长。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可往高处爬,爬到旁边、屋顶上,岩石上,这是为什么呢?哪些同学看见过真的爬山虎?你们平常看到的是爬山虎的哪些?那他们认真观察过爬山虎的脚吗?我们最近就来学习课本《爬山虎的脚》,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动机:激发兴趣,并从中了解到植物的特性。)

3、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请你们想一想,假如你是作者,你会从这些方面去写呢?叶圣陶爷爷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他会写爬山虎的什么方面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设计动机:从课题质疑,可促使研究的兴趣,又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置换角色,拿自己跟作者对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整体认知,理清脉络

1、请你们用自己偏爱的方法自由地朗读短文,注意:(1)圈出课文的认字新词多读几遍。(2)课文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爬山虎的哪些?

2、检查交流:

(1)请学生自荐领读词语。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

叶柄蜗牛紧贴蛟龙枯萎逐渐稳固

(设计动机:让学员自荐当小教师,增强自豪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交流每个自然段写了哪些?

三、自主探究,理解第一、二段

1、读第一自然段,了解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的树叶?你从“满是”“一大片”中感受到了哪些?

教案 表格式_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四年级表格式教案

2、欣赏课件中爬山虎的照片,说一说你的体会,并把你的体会读起来。

四、布置作业,积累语言

1、抄写词语

2、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课本每个自然段的含义,谁可说说课文介绍了爬山虎的什么方面?

二、自主研读,交流收获

1、你对爬山虎哪一个方面更感兴趣,就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这些感受跟收获?可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学习。

(设计动机:注重培养教师自主观念跟习惯,打破传统“串讲”形式,以教师自主阅读为主,充分令学生自读、自悟,让学员学会主动学习。)

2、汇报交流。

交流话题一:在写爬山虎的树叶的这一段你有哪些收获?

喜欢写爬山虎叶子的同事请举手。

(1)在第二自然段,你认为叶子美在哪个地方?你可读出风轻轻拂过叶子,叶子像海浪轻轻漾起的觉得吗?

(2)这是一种动态的美。还有那句写出了叶子的静态美?

(3)为什么认为这种的叶子给人以美的享受?那谁可读出叶子这种蓝的美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密又匀称的美来呢?

(4)叶圣陶爷爷还观察到了叶子形状的哪些差异?叶子的形状是如何变化的?叶子形状的变化也更美啊,谁可读出这些美来?老师为他们配上戏剧跟爬山虎的诸多照片,能读得很美吗?

(设计动机:处处强调了读,在朗朗的念书声中,学生赢得了美的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憧憬,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

四年级表格式教案_教案 表格式_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如何的呢?

爬山虎的树叶那样的葱郁、美丽,充满勃勃生机,跟它的脚有着很大的关系。出示照片:谁可说说爬山虎的脚长在哪个地方?脚的样子象什么?颜色是如何的?课文是怎样写的?再读一读。把脚的样子变成什么?把脚如同蜗牛的触角,使人一看就明白最细。这么细的腿,作者都仔细看过是枝状的,并数了有六七根,说明叶圣陶爷爷观察得更认真很准确啊!作者写爬山虎的脚很可看出他观察非常细心了。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不仅体会到语言的生动,还认识作者的观察最严谨。教给学员观察和表达的方式。)

交流话题三:怎么爬的?

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用了这些非常贴切的短语写出了爬山虎爬的过程? “一脚一脚”换成“一步一步”有哪些不同?课件演示爬山虎爬的过程,然后训练帮画面配解说词,学生先试说后再指名说。

(设计动机:抓住重点段落去感受,又以多媒体直观演示,轻松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哪些变化呢?

谁可汇报你读这段的收获? “……要是……休想……”说明了哪些?可见爬山虎的腿巴住墙是如此稳固啊。风能掀下它,不使它再次往上爬吗?雨能阻止它向上攀爬吗?可见爬山虎的脚具有极其不屈不挠的攀登精神啊!现在你对爬山虎的脚造成了哪些新的体会?请带着这些体验再读最终一自然段。

(设计动机:语文课堂要有人文性。在自然现象中渗透人文积淀,在读中不知不觉内化了语言,积累了语言。)

三、引导发现,总结写法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作者对爬山虎的脚作了非常详细的介绍,那为什么既写了爬山虎的叶子?

2、如果我们也象叶圣陶爷爷一样去认识爬山虎的脚,观察一次行吗?观察三天行吗?

你从叶圣陶爷爷观察爬山虎中得到这些启发?可以结合句子来谈吗?

(设计动机: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也使学生了解到具体的观察方式,使理论跟实际相结合,学生更容易掌握。)

四、拓展文本,课堂延伸

1、仿照《爬山虎的脚》中叶圣陶爷爷的观察方式,观察一种植物,先从旁边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认真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哪些特征,再把它准确写一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学以致用,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又使学生在作文中增加了写作能力。)

2、课外查询资料:(1)本文作者叶圣陶的生平。(2)爬山虎的有关知识。

爬山虎的脚表格式教案_教案 表格式_四年级表格式教案

(设计动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同。语文的学习应该教学外最广阔的学习空间,而查阅资料,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附板书设计:

刚长出来: 嫩红嫩绿

叶子美

长大了: 绿得新鲜匀称整齐

6爬山虎的脚位置

脚 形状

颜色

脚怎么爬:触着墙(触--→巴--→拉--→贴)牢固

没触着墙萎了

教学反思:

本课的课堂让我收获颇多,首先我从中感受到要充分认同学生,把教学和自主权还给学生,把读书和做事权交给教师,让学员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又可以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素养,又使教师改变被动学习的坏习惯,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人。与此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瓶颈。在读懂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小作文,使课本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推动迁移,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

为了培养教师自主学习的观念跟习惯,激发人们的兴趣,我以创意谜语、亲切交谈、课题质疑的方式促使人们研究的欲望。请小教师带读生字,让人们选择自己偏爱的自然段,可以跟小伙伴一起学习,给人们充分读、思考的时间,都表现了“以人为本”的课堂思想,突出了教师的主体地位,让人们真正作为教学学习的主人。

二、让书声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阅读教学要以读文本,要使书声成为教学的主旋律。课始,学生用自己偏爱的方法初读,扫除生字障碍,理清了课本脉络。接着让学生选择更感兴趣的词句去读、去探讨跟体会。在理解叶子的动态美跟静态美后,配乐和画再美读,在读中培养了语感,在读中得到了感情的磨炼。在渗透爬山虎脚的攀爬精神后,让学生再读,学生总会感受文字充满生命气息,获得了感情的感受。

三、让信息技术为课堂服务

本设计推动了信息技术和理解内容的完美结合,我在课堂中多次利用多媒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第一,再现美景,激发情感。在教师充分通过语言文字魅力爬山虎叶子的美好但是,为了进一步激起感情,在戏剧声中边请学生欣赏爬满树林、墙头、岩石的爬山虎图片,边请学生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使形象与感情交融,获得美的熏陶。第二,再现过程,突破瓶颈。爬山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或者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这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我在教师自己读、画、议的基础上,找准时机正确地出示爬山虎脚的位置、颜色、样子跟它向上爬的过程,这些形象直观的场景,学生更轻松地理解了瓶颈,达到了水到渠成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