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范进中举课文教案

2020-11-08 08: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_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

[教学目标]

范进中举课文教案

1、学习鲜明的对比技巧跟高度的讽刺艺术。

2、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现在英语的变化。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难点、重点剖析]

1、本文如何利用细节描写,逼真形象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色?

分析:

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过来”,“……横披了帽子,腆着脖子去了。”

——粗鲁没修养,一副市侩丑像。

胡屠户又道:“……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喝过两三回哩!”

——讽刺、夸张意味更浓,胡屠户对“亲家”的抨击,反映了他的嫌贫爱富。

屠户见父亲的后襟滚皱了许多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一路替他扯了几十回。

——横蛮不讲理的胡屠户,一下子变得憨态可鞠,十分恼火,用意颇深,讽刺效果更强。

2、《范进中举》与《孔乙己》相比较,有哪些不尽相同之处?

分析:

A、从人物形象上看,写孔乙己侧重写孔乙己自身思想观念跟社会地位的冲突,通过对几个场面及他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完成的;写范进则侧重写他中举前后的变化,通过他的疯和周围人的变化完成的。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_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

B、从行文上看,《孔乙己》写了“笑”,笑得感伤。批判中见怨恨:《范进中举》,虽字面少见“笑”字,但仍到处可笑,充满着歧视、批判。

C、从主人公的剧情上看,一个悲惨,一个富贵,没爬上去和爬上去终究不是一回事,揭示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实质。

3、本文如何借助对比,讽刺挖苦,表达作者的观念感情?

分析:我们试分析三种不同的对比形式,来看对比达到的艺术效果。

①通过人物的种种丑态和优雅身份的对比,收到了强烈的指责效果。

那中了举人的范老爷:“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丑态之一)“走出大门不多桥,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丑态之二)“在一个庙旁边站着,散着长发,满脸污泥,鞋都逃走了一只,兀自拍着掌,口里叫道:‘中了!中了!’”(丑态之三)

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举人老爷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而眼前这个形象却是:穷酸、疯癫、荒唐。对比非常强烈,岂能不教“众人跟同事见这模样,忍不住的笑”。从而收到了梦想的艺术效果。

②通过同一人物对同一事件因处境的不同而前后语言行动都不同,揭示矛盾,形成对比,来超过讽刺的目的。

胡屠户两次贺喜的演出,同一地点,对同一对象,评价截然不同。前面是说“我自倒运,把个儿子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后来“现世宝”成了举人,成了老爷,语言立刻变化,说“我自己觉得儿子像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其实不错”。

中举前后胡屠户对范进的心态完全两样。中举前,范进去向胡屠户借盘费,“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身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凶神似的”样子简直令人发指。中举后“屠户被众人局不过,只得连斟两碗酒饮了,壮一壮胆’……”“大着胆子打了一下”,居然“那只手隐隐的痛将出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回来。”这一打一骂相映成趣,讽刺挖苦何等深刻,胡屠户的形象也就跃然纸上。

③通过人物的言词与截然相反的事实之间的对比,来阐述人物丑恶的心灵,取得良好的讽刺效果。

中举后,张乡绅来了,张口一个“世先生”,闭口一个“亲切的世兄弟”,而且“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既然这么亲近,那么当时,当初范进“家里饿了两三天”、“抱着鸡”、“寻人买”时,你这位“至亲骨肉般”的世兄弟到那里去了呢?人物的言词与当时的事实一对比,那肮脏的心灵,那可鄙的形象不是昭然若揭了吗?

[教学过程设计]

(一)指导预习。

1、引导学员读“预习提示”,要求:

(1)了解作者吴敬梓。

(2)了解课文内容。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_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

(3)《儒林外史》的讽刺戏剧。

(4)完成“预习提示”后面的三项字、词练习。

2、补充介绍鲁迅对《儒林外史)的评价。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书,乃谨守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摘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3、疑难词语补充解释。

进学:科举时代,童生应岁试、科试而考中入县学,称为进学,即文中所说的中了相公。

相:读xiàng,不读xiāng。 中:读zhng,不读zhōng。 烂忠厚:过分忠厚。

闯将来:闯来。将,助词,没有实义。 五更鼓:打五更的之后(天亮以前)。旧时把一天分作五更,每到一最就击鼓报时。 权变:随机应变。 见外:当作外人看待。

果不其然:果然不出所料。

为什么古代的白话小说中有这么多难懂的词?一是因为时代的变迁,好多当时通用的习惯用语,现在未被淘汰,如古代称“妻子”为“浑家”,称秀才为“相公”。二是文言文对口头语言的影响。如“谨具贺仪”、“华居”等。所以,我们在阅读古代白话小说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不同,以免造成歧义。

4、学生看注释默读全文,体会文中句子的意思。

(二)课文讲读。

1、疯癫的举人与潦倒的童生。

激发:学了两篇课文,将范进与孔乙己比较,我们就会看出,这两个“生活”于不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同居于穷困潦倒的地位,同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戕害;所不同的是范进终于叩开了功名富贵的大门,而孔乙己直到临死“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这是对这两个人物必要的但也并非浅表层次的理解。那末,他们的性情内涵究竟有何差别?

思考:

(1)范进遭胡屠户无端辱骂后,还唯唯连声说“岳父见教的是”,“而孔乙己在酒客们嘲笑他有偷窃行为时,为什么硬撑着作“窃书不能算偷”的反驳?另外,为何范进能“手里插个草标”在大庭广众中“东张西望”寻人买猪;孔乙己尽管饿得“脸色清白,”也不肯脱下那件既脏又破的长衫?

(领会要点:范进懦弱猥琐,甘受屈辱,一脸自卑自贱奴才脸;孔乙己虽穷困潦倒,却自称“君子固穷”,有一股自视情高、孤芳自赏的傲气。)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_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

(2)范进中举后,张乡绅忙来探望,以笼络拉拢。为什么范进明知他无稽的攀附之词,还连称“却幸得老先生门下?”再看孔乙己,人们问他“你当真认识字么”,明明是嘲笑的不实之词,他何以还“认真地显得不屑置辩的神气”?

范进中举,

(领会要点:孔乙己浑身透出一股迂阔的儒生之风;而范进的心灵

却重染着世故圆滑的恶浊之气。)

(3)孔乙己穷得再次讨饭,为何还是把自己少得可怜的茴香豆分给邻舍孩子吃?范进在胡屠户受银假作示弱时,明知以此再也不会要他接济,为什么还说“若用完了,再来向父亲讨着用”?

(领会要点:范进可谓城府太深,狡诈阴险;孔乙己被歪曲的心灵中还存留些许温柔的因子。)

2、市侩的狂迷与主顾的凉薄。

激发:我们在非常鉴赏了范进、孔乙己性格内涵的变化之处后、不妨再深入一层地想想:两位编剧借人们的佳作反映社会生活,其体现的深广度有何不同?

思考:

(1)两篇作品除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外,还以人与人的关系中扩散其观念意蕴。先看范进家的众同事,他们为什么在范进中举的喜讯传开后,纷纷送来鸡蛋酒米,并出主意想办法为他治疯?孔乙己之于他周围的酒客不过是让“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没有他,别人也便如此过,”作者这种写,用意何在?

(领会要点:看范进的众邻居的心态,可知整个社会追求功名富贵的心理,像瘟疫一样弥漫着;而咸亨酒店酒客们的冷漠和麻木,正是鲁迅所抨击的病态社会的毒瘤。)

(2)两篇作品中,除范进、孔乙己外,胡屠户与酒店掌柜也是塑造得入木三分的戏剧形象。想想:胡屠户打耳光的滑稽表演与掌柜在粉板上写的“十九个钱。”作者赋予这两个人物如何不同的社会含义?

(领会要点:吴敬梓用胡屠户前倨后恭的自我厌恶来反驳趋炎附势的丑陋社会;鲁迅先生以掌柜对十九个钱的慨叹,解剖被病态社会异化了的他们对不幸者无动于衷的凉薄。)

(3)如前所述,学过课文后,我们便知范进与孔乙己两个人物的不同结局。想一想:为什么对于不同时代两位画家分别给人们笔下的人物以不同归宿?

(领会要点:吴敬梓写范进与其他“儒林”中人,正如鲁迅所言:“机锋所向,尤在士林”,以范进和其他人的狂迷,来批评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鲁迅“严酷”到最终还令孔乙己拖着断腿走向坟墓,“不准”他变为丁单人的“吃人者”,为的是无情的揭露整个人吃人的社会制度。)

3、夸张的变形与写实的描绘。

激发:鲁迅先生在评价《儒林外史》的文风时,称道“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略作解释)。鲁迅创作的比如《孔乙己》在内的一些小说,也有极其特征。不过,过细品味,还是有很多相异之处。下面列出几例,以供比较鉴赏。

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_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

思考:

(1)《范进中举》里,时不时夹一两句对人物肖像神态的勾画,而鲁迅对孔乙己更作了精细的描绘。比较吴敬梓写胡屠户“横披了帽子,腆着屁股”、写范进“头发都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两处与《孔乙己》中有关孔乙己的样貌、脸色、伤痕、长衫的文字,可断定它们的哪些差异?

(领会要点:前者一如漫画家,几笔粗花纹的变形写意,涂抹出人物令人作呕的脸谱;后者一如雕刻家,多层次精细的镂刻,凸现出人物丑恶可哀的神韵。)

(2)言为心声,两篇作品都强调人物语言的状摹,体现其态度神情。对比阅读胡屠户治疯前后与众乡邻的对话、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算账时与一个喝酒的`人的访谈,谈谈自己的鉴赏体会。

(领会要点:《范进中举》里“十几层地狱”的笑谈、“洗下半盆猪油”的诙谐,无不体现出戏剧放大式的夸张;而咸亨酒店掌柜与饮酒人不紧不慢的交谈,运笔淡淡,显示诗人文笔自然圆熟的技法。)

(3)状写人物动作,往往炼好几个精当的动词,人物便会从纸上字缝“活”起来。将孔乙己前后付酒钱时的“排”、“摸”与胡屠户接范进银子时的“攥”、“舒”、“缩”“揣”相比较,我们眼前会显现出如何不同的形象?

(领会要点:胡屠户接银两时的一系列动作,如影片摄影师的“快摇”,痛快淋漓地加强了抨击效果;孔乙己两次付钱的动作,如银幕上两个令人回味的慢镜头,引起“观众”对孔乙己悲剧的人生的悲凉思索。)

导读结语

以上,我们非常鉴赏了这两篇不朽之作范进中举表格式教案,更深一层地展现到两位哲学巨匠在构思题材、主题基本相似的作品时,所表现出的各有千秋的戏剧美。简言之:范进和孔乙己,同为偏爱功名的知识分子,而孔乙己麻木迂腐的性情之中类有自大傲气、偷窃懒惰的陋习之外,不乏温柔敦厚;范进则变得阴险狠毒而又细腻世故。在范进的脸谱上,可贴一“丑”字标签;而孔乙己的心灵深处,渗透出几缕“悲”。

两位作家,都怀着一腔忧愤,奋笔抨击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但吴敬梓的笔法,只限于鞭挞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堕落;而成为冲决封建罗网的新文化运动主将的鲁迅,则将批评的矛头直指封建末期的整个病态社会,较之吴敬梓更胜一筹。

“谐”、“讽”的文风,是吴敬梓与鲁迅所共有的。所不尽相似的是:吴敬梓惯用夸张变形的笔力,酣畅痛快、一泻无余,艺术地展现生活中的假、恶、丑;而鲁迅运用令人佩服的写实功夫,信笔写来、沉郁含蓄,对病态社会的脓毒,作毫不留情的解剖。

教学后记

【范进中举课文教案】相关文章:

1.范进中举教案

2.《范进中举》教学教案

3.范进中举教学教案

4.范进中举语文教案设计

5.《范进中举》读后感

6.范进中举的续写作文600字

7.《范进中举》续写作文

8.范进中举续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