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备课讲稿_五年级数学_数学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备课讲稿教学 内容 设计者总复习 执教者课时备课时间 3 上课时间五 年级 下 册 课 型6.12 复习课教材 分析教科书在总复习的编排上分为两个板块:“回顾与交流”和“练习”。 板块一:回顾与交流 这一版块主要对所学内容进行解读,分为“数与数论”“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每个领域又分别设有“独立构想”和“相 互启发”两个环节。 板块二:练习 这一板块分“数与数论”“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别,并编 排了相应的练习题。练习题中又有基础知识跟基本技能的弊端,又有常识 综合利用的弊端,意在通过训练,使学员把握本学期所学习的各个领域的 基础知识跟基本技能。教学 目标教学 重难 点 教学 准备1.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及解决难题的观念方法进行梳理的过程,理 解相关常识之间的差别与联系,养成整理知识的良好习惯。2.理解分数乘除法的运算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分数乘除法的推导 法则,能恰当运算,能缓解有关的实际问题。3.进一步体会长(正)方体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密度跟表体积的估算 方法,理解体积(容积)及其常用计量单位的含义。4.能按照方向跟距离确认物体的位置,发展空间理念。
5.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涵义、等量关系,感受方程的观念跟价值,理解 并把握形如 ax±x=b 这样的等式,会列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6.进一步认识复式条形(折线)统计图,理解其特征,能按照统计结 果作出简单的判定跟分析,进一步了解平均数,体会其实际应用。教学重点:对本册常识进行平台的整理回顾。 教学难点:学会整理知识的技巧。课件第 1 页 共 11 页导学流程设计(集体研备)第一课时 一、布置自学任务 1.阅读课本第一、三、五、七单元的内容,结合 前面学习时做出的各单元的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 回顾与整理。 2.作出本册丛书中“数与代数”部分的思维导图。 二、自学情况汇报 1.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自学的,并交流整理 的结果(即思维导图) 2.展示汇报。 三、知识点整理。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对旧知的解读是我们系统 掌握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也利于我们对新常识的学 习。今天我们就进行本册教材“数与代数”部分的知 识梳理。 (一)整理分数加减法的常识 1.你列出了这些知识点?说一说。 2.小结: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推导方法:先通分,化成同 分母分数,再根据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估算方式计 算。
(学生能补充注意的地方) (2)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整数除法的运算律和乘法的运算性质在分数加 减法中相同适用。 (3)分数与小数比较大小 A.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 数,再非常。续页 1执教者补充导学流程设计(集体研备)B.根据小数的意义,可以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再 比较。学生能举例。 (二)分数乘法的知识 1.你列出了这些知识点?说一说。 2.小结: (1)分数乘整数的含义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跟的简便运算;求几的几分之 几多少。 (2)分数乘分数的含义 求这个分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3)分数乘法的推导方式 用分子相加的积作分子,分母相加的积作为分 母,结果化成最简分数或整数。 (4)倒数 如果两个数的相加是 1,那么这两个数互为倒数。 整数的倒数是它的分数单位;分数的倒数交换其 分子跟分母的位置就能;小数求倒数可先将整数化成 分数再求;1 的倒数是 1,0 没有倒数。 (三)分数除法 1.你列出了这些知识点?说一说。 2.小结: (1)一个除以一个非零数的估算方式 除以一个数(0 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解题方式 可以按照分数乘法的涵义,列函数解答。
(四)用方程解决难题续页 2执教者补充导学流程设计(集体研备)1.你列出了这些知识点?说一说。 2.小结: (1)用方程解决难题的方法 A.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B.根据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函数。 C.求出方程的解并提问。 (2)形如 ax±x=b 类型函数的方法 举例说明。 (3)邮票的张数问题 有两个未知量,需要将等量关系转换成只有一个 未知量的等量关系,进而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答。 鼓励学生补充。 (4)相遇问题 画图,写出等量关系: 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总路程 列式方法: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跟 四、练习 (一)课本第 94 页 1—5 题。 1.自主完成; 2.汇报。 先看看每道题考察什么?如何解决?再说解决 过程跟结果。 (二)第 94 页第 6 题 1.读题,分析题意; 2.说一说计算方式; 3.独立完成后对照。 (三)第 95 页第 7 题 1.读题,找出单位 1;续页 3执教者补充导学流程设计(集体研备)2.说一说计算方式; 3.指名汇报。 (四)第 95 页第 8 题 1.找出单位 1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第七单元及总复习表格式教案,列出等量关系。 2.列方程解决。 指名学生板演。 (五)第 9 题 1.先说一说这是那一类问题。
2.小组交流解决的方式。 3.独立完成后集体对照。 (六)第 10 题 1.自主完成 2.指名讲解。 (七)第 11 题 1.自主读题 2.指名分析题意 3.板演画图 4.解决难题。 四、拓展训练 完成任务单上的“星级训练”。 五、小结 说一说整理知识的技巧?练习中出现了哪些问 题,总结了这些必须注意的地方?第二课时 一、布置自学任务 1.仔细阅读课本第二、四、六单元的内容,结合 前面学习时做出的各单元的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 回顾与整理。续页 4执教者补充导学流程设计(集体研备)2.作出本册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部分的认知导 图。二、自学情况汇报 1.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自学的,并交流整理 的结果(即思维导图) 2.展示汇报。 三、知识点整理。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一) 1.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长方体:有 8 个顶点,6 个面,相对的面图案、 大小都同样;有 12 条棱,相对的棱的宽度相同。 正方体:有 8 个顶点,6 个面都是相同的正方形, 12 条棱的宽度相同。 2.长、宽、高的含义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宽度分别叫长方体 的长、宽、高。 3.长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4.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二) 1.体积与长度的含义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是物体的密度;容积所能容 纳物体的密度是容器的容量。 2.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及进率 1L=1dm3,1mL=1cm3,1L=1000mL,续页 5执教者补充导学流程设计(集体研备)1m3=1000dm3,1dm3=1000cm33.长方体、正方体的容积计算长方体的面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的容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长方体、正方体的容积=底周长×高 V=Sh4.用排水法检测不规则石块的密度将物体完全渗入盛有水的规则容器中,如果没有水溢出,那么上长的哪部分水的重量等于水中物体的密度。(三)确定位置1.根据方向跟距离确认物体位置的方式a.读懂方向标,明确观察点。b.测量出描述方向所必须的视角。C.确定观测点至观测目标之间的距离。2.描述路线图的方式a.清楚路线图中所经过的场所跟各场所的排序,确定好观测点。b.弄清每两个场所之间的方向跟距离。
C.说清从那里出发,向哪个方向走多远,到达那里。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本第 96——97 页的题的目。2.完成任单上的习题。五、总结你认为长方体的了解还有什么更好的推导方式?执教者补充续页 6导学流程设计(集体研备)第三课时 一、布置自学任务 仔细阅读教材第八单元的内容,结合单元思维导 图,进行知识点的解读与整理。 二、自学情况汇报 1.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自学的,并交流整理的 结果(即思维导图) 2.展示汇报。 三、知识点整理。 1.复式条形统计图 优点:不但可表示出两组数据总量的多少,还能 进行非常。 制作方式: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式基本相 同,需要用两种不同颜色(或花纹)的直条来表示, 同时注明图例,如果数据较大,可以在起始格用折线 表示较大的单位量。 2.复式折线统计图 特点:能表示出两组数据总量的多少和产量的增 减变化状况,还能反映出两组数据的差异趋势。 制作方式:与单式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式基本相 同,只是必须用不同的图表表示不同的数据,如果数 据较大,可以在起始格用折线表示较大的单位量。 读法:可以利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不同 的方式观察,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3.平均数的再认识 特点:它是一个良好的集中量数,反应灵敏,易 受极端数据的制约,每个数据或大或小的变化都会影 响到最后结果。续页 7执教者补充导学流程设计(集体研备)求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 97 页、98 页的题。 2.完成任务单上的练习题。 四、小结 通过总复习北师大版数学第九册第七单元及总复习表格式教案,总结自己在学习时的探讨方式跟避 免出错的举措。执教者补充续页 8总复习数与数论 板书总复习图形与几何设计 统计与概率课 后 反 思ββ
#宋茜4walls##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