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高中数学课堂反思

2020-08-13 15: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幼儿教案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_教案中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看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尊重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负面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数学课堂实践,对教师学习数学的负面心理及特征作一些预测,并企图找到解决难题的方式。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_教案中的教学反思怎么写_幼儿教案教学反思

漠视语文的教师表现为对英语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开会想听就唱,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教师,认为英语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人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觉得英语能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中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严肃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教师迫于高考和同学的压力,对语文的心态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并非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跟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开会听讲,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同学问起时,有“我未认真学过了”的提问;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未尽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发生的难题作积极的探讨,从不对学过的常识进行平台的归纳和小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一直进入被动状况。

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_幼儿教案教学反思_教案中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3、担忧恐惧却不知所措

这类教师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了解,但鉴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因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尽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或者发生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自信,怕上英语课,怕碰语文书,对是否学好语文存在担忧。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非常兴奋;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亢奋,时刻害怕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景,无法发挥正常水准。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觉得,不知道该如何办才好。

4、投机取巧

幼儿教案教学反思_教案中的教学反思怎么写_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觉得高中数学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会考试卷,对教师强调的围绕书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更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幼儿教案教学反思_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_教案中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有的教师不能正确了解物理学科的特质。语文学科的课堂目标是培养教师的听、说、读、写素养。而这种素质的提升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累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训练、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棍,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物理学科的这一种类欠缺充分的了解,认为讲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减少,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了解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同。”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大约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数学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教师不能认识数学成绩提升的渐进性。较之其他学科,高考数学很注重于素质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养的体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习通常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即使可坚持不懈,付出定有收益。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还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教师不能认识课内跟课外的关系。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验和人才的遴选,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师生便形成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教材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反例”(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卷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太多。进入大学,尤其是高中,还落榜,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考题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考题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下来的,自觉得不错,常常因偏题等理由被同学判为不及格。与其这么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朋友也就算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种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些想法下,一些原本对物理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教师对物理学习也丧失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同学都觉得课时紧,任务重,往往借助发资料、做作业的方法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专心完成这种必须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机制

1、变语文课堂目标为教师的主体必须。心理学研究证实,人的必须可生成目的,目的能实现行动,行动可改进情绪。高中教师学习英语之所以出现种种负面心理,很大程度上是个别同学认为凭借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可使它们自己看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能够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中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探讨、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习作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教材的内容。每个小组选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搜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设置、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学生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理。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写作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之后,还有一些教师在自觉梳理所有教材里的常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勇于把课堂目标转换为教师的意愿,因为师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似乎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诱人的情景。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同学。”可见,爱好跟兴趣在学习活动中是十分重要的,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因此,教者要勇于激发师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乐于创设诱人的情景,但我觉得需要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调动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习古典文学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利用通常作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仍然精确简洁,但教授即使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能够化深奥为简单,化写实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跟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涵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描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女人叫小芳,长得美好又温柔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些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曲:“天不下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张口妹不唱歌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涵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式,在教学中变得轻松幽默,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复习数学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美术是让学员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可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英语的负面心理就可逐渐摆脱,而步入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俗话说,“信心是顺利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也是由于缺少足够的自信心而造成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考学子更为重要。高三师生考试经常,情绪波动大,一旦那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人们树立信心、改善教师成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相当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金,因为学生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同,它无法让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学英语,最怕的有写作、现代文阅读跟散文鉴赏。在起初处于诗歌鉴赏复习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知识——鉴赏文学的形象——灌输诗歌的抒发方式跟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技巧——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文学赏析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练习,学生认为“诗歌鉴赏也就这样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平很低,必须指出它们多做训练。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她们的实践——准确鉴赏文学,这才是真正的症结。但无论如何,我借助做这种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恐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说明,“奖励可以减少学习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教案教学反思怎么写,“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才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