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教学课件
国殇教学课件
引导语:国殇教学课件如何设计?下面由小编告诉他们吧,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楚辞的通常特征;学习本文刚健朴素的语言。
过程与技巧:通过朗读和诗意的剖析来把握诗歌内涵。
态度价值观:体会战士们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
重点:诗歌第一段战斗的惨烈场面。
难点:屈原对战士的高度评价,并上升至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在日本漫长的五千年历史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爱国义士,屈原就是其中最早很知名的一位代表;在群星闪烁的国内哲学长河中,有着无数歌颂爱国主义、歌颂牺牲精神的光辉诗篇,《国殇》就是其中最早,最著名的一篇。
一、 介绍《楚辞》和屈原的常识
1、我国继《诗经》之后的第二部古代文学总集,西汉刘向编,东汉王逸注,全书一屈原的佳作为主国殇教案怎么写,如《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他各篇大都承袭屈赋的形式,如宋玉,贾谊等。
因为它运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独特的地方颜色,故名为《楚词》
2、屈原,名平,早年得楚怀王信任,官左徒,不久,因遭到贵族政治集团的污蔑,被怀王疏远,放逐汉北。顷襄王又被放逐到沅、湘流域。当他走至湘水附近的汨罗江时就自沉而死。他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和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佳作充满着政治热情跟爱国主义的精神,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不朽典范。《九歌》是屈原根据唐朝民间祭歌而改编的长诗,共11首。
3、背景介绍(课文导读)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三强鼎立。秦、楚、齐三国都有实力通过兼并战争,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屈原高瞻远瞩,主张联齐抗魏,最后由明朝统一日本。但楚怀王,顷襄王统治时期,政治腐败,没有统一日本的魄力和远见,在抗魏与亲秦的问题上摇摆不定,楚日益虚弱,秦国日益强大。秦楚交战,楚必败,每次战役,楚国将领死伤无数。《国殇》正是悼念遇难烈士的'祭歌。诗中展现了一场敌众我寡、以失利告终的战役。
二、 学生散读,齐读文学,并解释基本诗意和关键词语。
三、 分析诗歌内容
(一)、全诗可以分几层?(赞叙结合的手法)
叙述:1--10句
赞颂:11--18句
(二)、叙述了哪些内容?赞颂的既是哪个?
叙述:激战的过程。
赞颂:对遇难烈士表示沉痛的悼念,同时赞颂他们的勇猛坚毅、爱国主义精神。
(三)、作者是分几个层次来描写这场惨烈的战斗的?(战前、战中、战后)
1、分析“战中”部分
①找出描写楚兵将领行为的词或短语。(士争先、)
②楚兵将帅是在如何的状况下“士争先”的?
提示:敌我悬殊、“箭雨”
③楚兵将士既是在一种怎样的状况下“援玉稃兮击鸣鼓”的?
提示:战阵被冲乱,行列被淹没,驾车的战马或死火或伤。
④这样写有如何的表达作用?
作用:烘托、渲染了楚国将士的英勇无畏。
2、分析“战前”部分
作者在这里借用“吴戈”、“犀甲”二词,是不是要表明楚军装备的精良?
提示:是为了展现出楚国将士的风采,为下文牺牲之壮烈达基础。
3、分析“战后”部分
作者对牺牲烈士的称赞是从那两个角度展开的?
①将士出发前的雄心壮志--“出不入”、“往不反”
间接抒情
②将士牺牲后的姿势--首身分离、剑弓依然在手
直抒胸臆
①的作用:写出了秦国将领领兵忘身,义无返顾的英雄形象。
②的作用:将士死后却保持着战斗的风采,加深文章的悲壮气氛。
作者是如何颂扬楚国将士的?
颂扬他们生前的骁勇刚强,凛不可犯;更称赞人们死后威灵显赫国殇教案怎么写,永为鬼雄。
(《九歌》中大多祭山神、河神等自然神祗,唯独这篇用来祭悼为国捐躯的将士们。)
四、 文章主旨概括
全文通过对激烈、悲壮战斗画面的叙述,歌颂了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的英雄气魄和勇猛献身精神,表达了楚国人民对将士的高尚敬意,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附:《楚辞》的特征:①书楚语、作楚声、记秦地、名楚物(有强烈的地域性)
②常用兮、若、纷等字(主要的方式特征)
③最后大概用“乱曰”、“辞曰”(诗的总结)
④大量神话传说(神巫性、浪漫性)
骚体诗:打破《诗经》四言的方式,而代之以从三四言至七八言的参差不齐的方式,并多用“兮”来助语势,后人把带有这些特征并充满温情气息的抒情诗称为“骚体诗”。
如:《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殇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国殇教学课件】相关文章:
1.《国殇》教学课件
2.国殇课文教案
3.国殇原文及翻译
4.国殇说课课件
5.关于反思国殇的作文
6.教师随笔:《国殇断想》
7.国殇的原文及赏析
8.九歌·国殇原文
你儿子是哪个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