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第1篇)
这是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后记,是优秀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同学家长们参考学习。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后记第1篇
【教材分析】
鲁迅先生的《阿长与》所怀念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但她既是一个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质朴正直、热心帮助父母解决疑难。鲁迅先生深情地描绘了对她的深挚的想念。教读这篇文章,应鼓励教师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例子表现人物主要性格并且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了解描述、描写等抒发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跟技巧,从而最深地体会鲁迅对阿长的深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质朴美。
【教学目标 】
1.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质朴美。 堂2.理解积累诘问、惶急、疏懒、渴慕、深不可测、情有可原等词语。
3.整体把握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情感。体会词语的深层意义,把握蕴含的观念感情。
4.了解描述、描写等抒发方式,体会描写的作用跟技巧。理解本文围绕人物特征合理安排材料、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写法。
【重点难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例子表现人物主要性格并且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对待人物跟欲扬先抑的写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配乐磁带、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计模式与建议提纲】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回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抒发了深切的想念之情。文章篇幅较长,围绕阿长记叙了几件事。教读课本可利用复述法,先使教师自读课本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内容上不懂的地方阅读资料、小组探讨或学生点拨解决。然后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重述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模式。第一步运用讨论研究法。引导学生探讨文题把阿长和《山海经》连在一起,她与它有何关系呢?作者对她抱什么样的心态呢?学生快速阅读,提出疑难,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教师启发、点拨.培养教师怀疑、解疑的能力。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模式,把握课文内容。
一、导入 新课(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长父亲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 )
同学们,我们在高中时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其中为百草园增添神秘情调的美女蛇的独白.大家还记得吗?这位长妈妈是鲁迅家里的一个女工,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她是一个很有影响的人物,鲁迅的作品中几次提到她,甚至还专门写了这篇《阿长与》。《山海经》是我国近代的政治著作,书中保留了一些盛传广泛的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作者把连在一起,她与它有哪些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阅读课文去探个究竟。(板书文题、作者)
二、回顾复习鲁迅及《朝花夕拾》的有关知识(参阅《三点一测》)
强调:主要作品集及高中学过的课文、出处
学生自读《三点一测》,了解《山海经》
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本,可就字词意思、段落大意、内容怀疑、分析评价等内容圈点批注。(参考《三点一测》)
教师抽查字词学习情况。(参见《三点一测》)
1.注音:(出示小黑板)
惊骇 诘问 惧惮 憎恶 疮疤
恶: 憎恶 恶心 恶毒
模: 模样 模范
2.听写并释词:
面如土色 深不可测 惧惮 诘问 惊骇 渴慕
学生分组讨论自己在阅读中遭遇的疑难词句师生共同研究疑难词句,小组能够解决的,提交全班讨论、交流。教师参阅教参46页文句解说,酌情讲解。
2.速读课文,参阅《三点一测》66页,初步理解课文。
3.思考研讨:文章围绕阿长写了这些事,重点写了哪些?。
学生反思后,在全班交流。初步理解课本内容。(参阅课后练习一答案)
四、课堂小结
从整体说来,本文诙谐而充满情趣.但既不失稳重端庄。切切察察的举止,睡相的描写,吃福橘时的兴奋情绪,长毛的独白,渎后令人捧腹开怀,忍俊不禁。可是,当长妈妈为我买回《山海经》后,作者的情感愈发细腻含蓄,深切怀恋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这种色调的变迁,使得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抒发得非常真实感人。
五、作业 设计
口头作文: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物,讲述他的一、二件事,看看谁讲得真实、生动、传神。
六、检测题设计
抄写并记会本课的生生字,按小组检查验收。
第二课时
精读全文,进一步研析阿长这个艺术形象,重点研读买《山海经》一节。
一、朗读短文1~17语段,重温长妈妈这个艺术形象
1.播放伴读音乐,学生分组朗读1~17语段
回顾探讨:文中这些关于长妈妈的独白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特质?
学生提问后,教师出示板书提纲,明确。
喜欢切切察察 低声絮说 饶舌多事
管我更严 喜欢告状 不拘小节
睡觉时摆成大字
元旦早晨塞福橘 淳朴勤劳
烦琐的规矩 关心孩子
长毛的故事
2.研讨课后训练第二题,理解作者对长妈妈的双重感情。
学生自主思考,与小组交流,小组长代表本组讲话,全班交流。
二、研读买《山海经》一节,即18~28语段
1.分组朗读课文18~28段
学生听读,思考并探讨以下问题,各主管组织探讨,并作好本组讨论的笔记。
(1)买《山海经》一事的缘由是何种?(用一句话概括)
⑵⑶⑷题见课后练习第三题
(5)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2.学生分组回答以上疑问,教师明确问题的关键。
第(1)问:我渴慕着绘图《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
第(5)问:这四本书仍然太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帮我买来的,当时帮了我十分大的惊讶,让我产生愧疚和新的敬意。
3.齐读最终两段。思考:结尾两段表达了作者怎么的观念感情?
明确:抒发了对长妈妈的沉痛悼念之情。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正是深切怀恋的真实写照。
板书:为我买回《山海经》真诚热情 乐于助人
深 切 怀 念
4.请学生说说长妈妈是如何的一个人?
指名学生归结,教师明确(参阅课后练习一答案)
5.学生批注文中描写阿长的句子,并探讨这种描写有哪些特色?
教师提示有关描写的常识,让学生找出文中出色的描写,师生共同揣摩。(参阅教参47页第3)
三、课堂小结
本文按生活的本来面目,真实而亲切地展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境,刻画出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普通劳动女性长妈妈的形象。她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有许多繁文缛节,但为人谦虚、热情,有着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这些都是令作者内心震憾的缘由,文中表达了作者的真切怀念之情。其词真挚,其情深刻,十分感人。加强诵读,在诵读中力口深感受。
四、布置作业 (选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题(四)的课文写作训练,在班上交流。
2.以《阿长买{山海经>》为题,写一篇300字的想象短文。
3.当有每天阿长为我买到绘图的《山海经》时,如果我想对她说句话,会是哪个话?请写几句话描述它。
4.以《我熟悉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文章,不超过500字。
五、检测题设计:
下面这些词语是体现长妈妈的性格特征的?
(1)她生得白胖而矮。
(2)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他们低声絮说着什么事。
(3)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母亲去了。
(4)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出双腿两手,在床旁边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5)我也明白这意思是要她多帮我一些空席。她不开口。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后记第2篇
自从做了学校数学老师以来,我很愿意讲的课本就是鲁迅先生的佳作,尤其是他的电影跟文学。每次讲鲁迅的作品,都会让我感觉一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一种教者、听者与佳作之间的生气勃勃的精神交流,而通常也唯有在这时候,我才有可能超越这个职业本身所决定的、也极难导致的琐碎和“匠气”,体会到它所蕴含的精神的含义。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心得
这学期人教社新编初中《语文》第二单元第六课是鲁迅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也是我最喜欢的一篇短文,曾经选作课外阅读的材料。不过,对于高中二年级的小孩来说,这篇作品是有一定难度的。我考虑过后,决定用讨论的方法来教。
我先启发学生:“阿长”这个人物当时在那篇文章里发生过?一个学生说,在当时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她给鲁迅讲过美女蛇的独白,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给你哪些印象?”“她明白一些希奇古怪的事儿,还有点神秘兮兮的。”我笑着赞许。
我告诉学生,在鲁迅一生中,阿长─—即长妈妈,是一个十分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父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情感之深。而阿长究竟是如何一个人,她与《山海经》又有哪些关系?我让教师自己仔细读全文,边读边用铅笔把不懂的地方标出去,然后你们一起讨论。
孩子们十分踊跃,抢着举手。他们强调的弊端五花八门,大致能归为两类。第一类属于常识性的,诸如“什么叫门房?”“为什么不说‘吓’死了,而说‘骇’死了?”“为什么长妈妈管鲁迅叫‘哥儿’?”“为什么晒裤子的竹竿底下不能钻过去?”“‘谋害隐鼠’是如何回事?”“什么叫‘石印’?”“‘郝懿行疏’是哪个意思?”“什么叫‘过继’?”等等。我先使学生解答,实在答不上来的再由我来解答。比如“骇死了的‘骇’字”,我以为是绍兴方言的缘故;因为我是浙江人,略知道点绍兴话。但象“郝懿行疏”这样的.问题,说实话,我也不大清楚,课本中间只有关于“郝懿行”其人的解释。于是便使你们一起查字典(我以前要求她们经常带字典),我也查,结果查到“疏”是“分条表明的文字”。至于“谋害隐鼠”事件,我告诉人们自己课外去读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狗·猫·鼠》一文,其中便有关于“隐鼠事件”的解释。
最有趣,也很可看出它们理解力、想象力特点的当属后一类问题,即对课文内的理解。比如一个学生问“题目为什么不叫《长妈妈与〈山海经〉》?这样不是更尊敬些吗?因为文章中提及鲁迅只有憎恶她时才叫她‘阿长’。”这个疑问导致学生的兴趣,他们争着回答。有说“长妈妈”的称谓太普通,不如称“阿长”有趣;有说叫“阿长”更亲切;还有认为叫“阿长”是代表周家人对她的称呼等等。我一一给予肯定,称赞她们体会得很高,各有道理。不过,我补充说,称“阿长”更凸显“长妈妈”的特征,也很可表达鲁迅对她的情感,而且充满幽默感。还有学生问文中那个远房叔祖的太太晒衣服的之后为什么要“愤愤地嘲笑‘死尸’!”马上有学生提问说,这里的“死尸”是“不中用”的意思,是骂株兰的枝干连一根木棍都经不起。你们体会一下,这里是不是还有“讽刺这位太太的意味?”我启发道。还有一个学生读得更认真,他问长妈妈怎么把洪秀全军和流氓强盗都混在一起叫做长毛。这跟她们历史课本上说的似乎不太一样。我先夸他这个问题提得好,然后解释说,这是因为长妈妈是一个不识字的乡村女性,她分不清;另外原本的太平天国军队确实也是杀害无辜的现象,弄得百姓很害怕,在长妈妈眼里,自然就把它们混为一谈了。他们的弊端仍然天真,但认真一想,都自有其道理,像关于“长毛”的弊端其实还牵涉到历史观──对太平天国的历史评判。如果不是让人们自己来提,做同学的或许很难想到。
这种方法的探讨让学生的兴致大涨,有些平日从不举手发言的学生也主动举起手来。其中有一个学生提了一个关涉全文的疑问──“为什么说长妈妈‘确有伟大的神力’?”这个问题一提起来,好几个学生纷纷举手。有学生说,因为前头已经说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仍可变成”,并且还进一步解释道:这里的“伟大”是指对方不肯做,或不能做,“神力”是指她无法做成功。还有学生说,因为鲁迅“渴慕”《山海经》,长妈妈替他买到了,所以觉得“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而有一个学生说得非常好。他说,小孩子很直率,说话虽然就偏爱用一些更夸张的词。我安慰你们领悟得好,对我也是启发,这叫做教学相长。不过,我还补充了一点:这是从成人的心态来看大人。我启发人们:在大家的童年生活中,有没有“过这么的一种体验?”全班只有两个学生举起手来。我闻言一看,不由得乐了──原来这两位都是班上的孩子,一个几乎从来不好好听课,总是静悄悄地坐在房间后排,低着头,自顾自地不知忙些什么。他在同学们的笑容中站起来,很严肃地说,他小时候认识一个疯子,是他家的同事,那时一般人家还都没有电视机。每次那疯子说什么时候下雨,就似乎什么时候下;说哪个时候刮风,就什么时候刮,灵验极了。他认为这个疯子最有“神力”。另一个孩子说的跟他差不多,只是那人是一个瞎子,却竟然还能用手在空中那么一撩,就打死一只蝴蝶。我表扬了人们两个,还建议它们可以拿这件事写一篇日记。可直到下了课,我再去细问他们的时侯,第二个孩子却说他是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