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我是这种备课的——有效备课心得
备课是课堂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是上好课的必要前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充分备课优点怎么写,教学品质就是保证;备课不充分,教学品质才会削弱。而这些之后,我们鉴于工作忙碌,缺少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往往就会把备课变成了抄教案,上课也变成了背教案,久而久之备课也就形式化了。如何不使备课流于形式,让备课更有效呢?这只是我仍然以来思考的疑问。笔者认为兴趣比分数重要,方法比知识重要,会学比学会重要。备课一定要从实用和实际出发,才能备为所用,所以在备课中,我认为应多备“兴趣”、备“方法”、备“学法”。
备课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教材内容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一个过程。要想推动这个过程,我们需要应熟悉教材,把课堂对象、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等一系列材料装在头脑里,记在心上,做到呼之即出。当然,我说的这个熟悉,不是一定要把教案写得多具体、背得多熟练。我认为备课可以按照自己的课堂经验,可以不居于备课的方式,哪怕书上也许只写一个字,但这个字却是教学的题旨所在、灵魂所在。备课更重要的是备在心里、备在头脑里。在研读课本、科学处理教材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状况,加入自己独到的看法,相信教学效果也不会差到那里去。下面就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谈谈我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教学目的应确立,做到科学处理教材
教师应备课或培训之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本节课将鼓励教师做哪些?应该超过怎样的预期效果?这就必须探究教材,确定合适本班学生学习情况的目标,教师能按照教学 实际还要跟对教材本身的探究来确认,需要指出的是建立目标一定要与课堂教学相一致,这样才算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二、重点应突出,难点要突破
教师要按照自己对课本的了解跟学员现有的常识水平加以确定重难点。这是至关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并获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之所在。所谓教学重点,也就是在整个知识制度中或课题体系中进入重要地位跟突出作用的内容。如果某知识点是某单元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础或有广泛应用等,即可确认它是教学的重点,也就是学生需要把握的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教学难点一般指针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理解跟掌握起来似乎非常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易于发生混淆、错误的弊端,这都是我们备课时需要应考量的。
三、教学的方式应灵活多样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关键是要得法。教学方法是灵活的,不是一层不变的。一堂课也常常不是只用一种方法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利用,教学方法的特点很多,面对诸多的教学方法应该怎么灵活选择呢?这还要教师依据课的结构、学生状况从教学实际来确认出适合的教学方法,力争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对于这些必须在有限时间内释放大量信息、知识的系统性较强的内容我们能运用讲授法。对于培养教师主体性和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内容能运用讨论法。由于不同的教学方法总有其适用范围跟自身局限,而一节课中课堂目标的达成很难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来推动。只有我们同学真正把握了多种教学方法,才能依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出合乎学生思维规律,有利于发挥自身特长的教学方法。
四、理清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步骤
一节课,从导入到教师讨论、思考,到老师点拔总结,再到学员训练。流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学模式不清,教学步骤不明晰,就会导致教学混乱,轻则浪费课堂时间,重则制约课堂秩序,进而妨碍学生心态。所以在一节课之前,一定要理清思路,由浅入深,层层导入,根据每节课的题材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每一个步骤一定要清晰明了,一个环节有一个环节的目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设置这个环节的目标何在?这个环节,学生要做哪些工作?达到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在备课时学生都必须有一个前期的分析,同时也应考量好不同的状况并且不同情况下的规避方式,这样就能让一节课流畅而有节奏,紧张而有序,从而超过有效的目的。
五、备课时要充分考量 “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备课实际上是一种预设,而现实告诉我们“生成”才是真,到了课堂上才明白真实状况,这就存在一种“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偏差。因此在备课时应充分考量课堂上可能会发生的状况,比如学生的回答、学生的错误、学生的好奇心等,并建立好相应的对策,这样上课时,遇到特殊的状况能够游刃有余,预设才能使生成更精彩。
六、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
本着对学生探讨能力跟实践能力的考查和练习的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贴近教材实际、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实际的方法,设计适量的、科学的、有效的作业,以便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估。
七、坚持课后反思,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
备课其它也有一种自我学习的过程,一节课是否顺利,在上完以后,通过学生的训练跟作业,我们都可以受到一种反馈,这种反馈是更宝贵的,也是很真实的。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更真实的反馈,课后反思其实是最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所以我认为在上完课后,将这节课顺利的地方,不足的地方都加以记录是最有必要的。教师想要有所进步备课优点怎么写,读书、坚持理论学习其实是必要的,实践出真知,什么是实践?真实的上课才是实践。要想在实践中出真知,反思是唯一的方式。所以我非常反感“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必定成为优秀学生,但扎实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观念的老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这样的看法。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案,对学生强调了更高的规定,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理念、研究教材、研究教师、掌握可行的课堂策略,应对学员各方面的需求,这样就能灵活贯通,更好地实施教学,从而不断提高新课程的推行水平。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坚持不懈,一定会构建出一条符合课改规定的有效备课新路。
以上是笔者个人的一些感受,欢迎有兴趣的观众观注并在评论中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