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备课”是学生教学上用的,不等于“写教案”
“备课”是学生教学上用的,不等于“写教案”
王营
前段时间,赣州市赣县区储潭镇河田小学舒小珍老师的听课本刷爆朋友圈,“高颜值”备课本令你们看见一位老师对课堂的倾心付出。备课本上隽秀的文字、对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对学生个体情况的准确预测,打动了督导组的工作人员。在整本备课本中,舒老师没有一处涂改,每一篇课时计划都写得非常严谨,字里行间都可看出她对教学严肃负责的心态。
报道中还配发了舒老师的课件图片,字体确实写得工整漂亮,整篇教案十分整齐,的确没有一处涂改的痕迹。我仍旧不担心舒老师对工作认真负责的心态,她确实在备课上下了巨大功夫,值得老师们学习。但发现这种一份教案,我仍产生了一个疑问:老师是否根据讲义上写的去开会?这样的教案到底有很大的实用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毫无疑问,备课是学生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教案评价怎么写,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决定着课堂教学的品质跟强度,只有备得深,才能讲得透,析得准,练得精。但是如同已故知名数学特级校长于永正老师所言:“备课不等于写讲稿”,备课既要做这些隐型工作,也要做很多显型工作,教案是学生教研的一个显型成果,它也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蓝本,不是写给领导看的,也不是写给检查人员看的,而是写给教师自已看的,实用性是其本质属性。
“备课”是学生教学上用的,不等于“写教案”
教师在备课时有些内容是能够写进教案的。比如对课本的研读,需要学生精读文本、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有些感悟稍纵即逝,有些观点应该到课堂教学中验证,很难在教案中表现起来。再例如备学生、备教法,教案中仍然有教法、学法的预设,但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在课堂上要勇于抓住些这转瞬即逝的教育契机,引导学员生成新的智慧,而这种也无法在教案中表现起来。
从实用的视角出发,即使学生事先写好了讲稿,也很少有学生根据教案上书写的内容亦步亦趋地进行教学,如果是这种的话,那么学生就成了教案知识的搬运工,难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访谈。学生是教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必须按照课堂上师生的反应,对预设的教案作出适度的微调。因此,每课时的备课不可能事先写得非常详尽,也不可能对教案不作涂改,有些需要指出的常识也不必定写在教案上,可以记在书本上以及写在在卡片上。这样看来,那些对教案不断进行涂改,经常对教案进行思考跟补充规范的老师,有也许才是真正负责任的老师。
很多之后教案也必须写在教师的心中。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到这种一件事: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学生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十分出众。听课的学生跟视导员似乎忘记了做记录,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像自己也成为了教师一样。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那位学生说:“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学生说:“对这节课,我打算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不过,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只用了至少十五分钟。”显然,这十五分钟,不会是学生忙着写讲稿,而是熟悉一下教材,他成功的秘诀是对每一节课都用终生时间来备。
“备课”是学生教学上用的,不等于“写教案”
这类学生的确把教案写在心里了,他们对教材非常熟悉,甚至超过背诵的程度,并且累积了丰富的教学心得,具备精湛的教学驾驭能力,讲起课来胸有成竹,得心应手,能巧妙地运用教学生成,引导学员思考、探究,碰撞出学生内心的火花。要超过此种境界,当然应该教师下一番苦功夫,甚至要耗费一辈子的精力。
提出上述有关备课的规定,并非要求学生不写教案,或是不认真写讲稿,而是要求学生不要把长期无用功花费在写教案上,要把主要精力用在研读课本、研究教师、思考教法和学法等一些隐型工作上。教育经理部门也不要依据教案书写的严肃程度,简单评价老师是否优秀,而应把评价的着眼点放在课堂教学实施上。如果学生教学驾驭能力强教案评价怎么写,重点难点落实到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的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即使教案写得简单一点,或者潦草一点,也必须是一位称职的教师。
太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