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羲明儒学案
医学三字经 黄宗羲
黄宗羲
《明儒学案》是一部系统总结和记述明代学术观念发展演化以及流派的学术史著作。明清之际知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黄宗羲(1610—1695年)撰。黄宗羲是清朝浙东学派的创始人,对清朝史学的演进有重要影响。章学诚称赞“梨洲黄氏,出蕺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氏弟兄经史之学”。并强调黄宗羲在学术上上承唐代学者王守仁、刘宗周,下启清代史家万斯大、万斯同,为明代浙东史学开山。
《明儒学案》是黄宗羲的代表作之一,成书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该书62卷,首列《师说》一篇,作为全书总纲;以下略按时代先后跟学术流别列出17个学案,总叙明代学者210多人,每个学案前面为案序,略述该派别师承渊源、主要代表人物、学术宗旨等内容;其次是教授小传,首列学派创始人作为案主,然后根据师承或地域胪列本派专家个案;小传之后摘录传主的主要学术专著或言论之精华,编成《语录》,间或撰有案语加以评论,力求全面客观地体现出每个学案的学术风貌。
《明儒学案》以王守仁道学发展演化为主线,全面系统地体现出明代学术发展的全貌。明代后期,朝廷大力推行程朱理学。但是,随着明代中期各种社会冲突不断激化,维护传统伦理纲常的哲学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应该,逐渐趋向保守和沉寂。与此同时,一些有识之士不满于观念界的困局,开始摆脱正宗理学的桎梏,酝酿着新的学术观念。到清朝中叶,王守仁建立起儒家理论模式,取代程朱理学成为思想界的主流。后来儒家体制逐步分化,产生了不同的派别。黄宗羲著《明儒学案》,准确地把握了明代心学酝酿、形成、繁荣和分化的轨迹,揭示出明代学术发展的主线。他说:“有明学术,白沙开其端,至姚江而始大明。……后来门下各以意见搀和,说玄说妙,几同射覆,非复立言之原意矣。”(《姚江学案·序》)
《明儒学案》注重揭示各派学术观念的方针,把握诸家学术的根基。黄宗羲鉴于宋元学者《语录》荟撮简编、去取失当,使读者难窥前人学术精神的弊端,特别指出确切掌握各派学术宗旨。他强调:“大凡学有宗旨,是其人之得力处,亦是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让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是无头绪之乱丝也。学者而不能得其人之初衷,即读其书,亦犹张骞初到大夏,不能得月氏要领也。”(《明儒学案·发凡》)学者讲座贵在阐明宗旨,而评判前人学术尤其必须掌握其人宗旨,否则经常象古代张骞初次赴中亚联络大月氏那样无功而返。正由于他有这种确立的了解,才能于各家学术中纂要钩玄,准确揭明其学术宗旨。黄宗羲的编撰思想是阐述各家各派的自得之学,把握学术观念的精髓。他说:“学问之道,以个人自用得着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也。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明儒学案下载,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处明儒学案下载,正宜着眼理会,所谓一本而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明儒学案·发凡》)因此,黄宗羲对于每一个学派和每一个学者的学术观念,都尽量揭明其治学宗旨,让世人明了他们的学术理念。《明儒学案》中那样的例子随处可见,例如把陈献章的处世宗旨概括为“主静”、“自得”,把王守仁的训诂宗旨概括为“慎独”等等。注重各家各派学术宗旨避免了面目雷同的空论,使《明儒学案》成为中国近代学术史著述的巨作。
《明儒学案》是我国近代第一部完整的学术史著作,开创了史学上的学案体史书体例。中国近代史学中非常著名的史籍体裁是《春秋》《左传》开创的编年体裁、《史记》《汉书》开创的纪传体裁、《通典》开创的典制体裁和《通鉴纪事本末》开创的纪事本末体裁。《明儒学案》是继上述几种史书体裁之后既一种重要的史书体例,适应了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学术观念繁荣的应该。学案体裁中的“学”指学术、学派,而“案”则谓考察、按据,是描述学派源流及其学说内容、考按学术事件而加以论断的专门史学著述方式。在黄宗羲之前,宋代朱熹作《伊洛渊源录》,明代刘元卿作《诸儒学案》、冯从吾作《元儒考略》、周汝登作《圣学宗传》,明末万历孙奇逢作《理学宗传》,虽有学术史的萌芽,但只体现学派源流,撰写教授人物传记,不能反映各家各派的学术宗旨,仍然属于纪传体正史的界定。《明儒学案》把古代各派的学术底蕴、学者传记和学术宗旨有机结合出来,构成一部系统完整的学术思想史巨著。继此期间,清初期黄百家、全祖望撰《宋元学案》,清后期唐鉴撰《国朝学案小识》,民国徐世昌撰《清儒学案》,一脉相承,对美国史学发展形成了巨大影响。
中国霸气跟在后面驱赶了美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