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什么是优秀的课堂课例(课例与课例研究)

2020-08-16 17:1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英语课例研究_什么是课例研究_课例研究范文

什么是优秀的课堂课例(课例与课例研究)什么是优秀的课堂课例(课例与课例研究) 一、教学课例及其特征 什么是“教学课例”,目前教育界的见解也不一致。有专家认为,“课例”即课堂教学实例,是“案例”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一个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的表述,是一个教学过程中的独白。这就是说,“课例”即等同于“教学实例”。 也有专家认为:“与专业研究工作者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节节具体的课,他们探究的也正是这一节节具体的课,这种以一节节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我们称之为课例研究。”(余文森,2003) 应该说,后一种类型的课堂课例,是我国中小学教师在备课实践中,特别是在新课程变革过程中,根据课堂教学的应该产生的一种成果表达形式,也是校本研究的一种实践方式。虽然有人认为这些表达形式缺乏独立价值,但因为课堂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它们的主要研究对象,完全有必要把这些“教学课例”视为一种有实践意义的探究载体,使课例研究作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品质的方式。 “教学课例”反映的是课堂教学活动从“设计”到“实施”的过程,它以某一具体的课为探究对象,提出对这些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和个人思考,以便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改进、优化和提升。

通常,教学课例的主要包含三个部分,即:围绕教学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其中,其中,“教学设计”是缓解问题的方案(教学预期);“教学实录”是解决难题的做法(教学生成);“教学反思”则叙述了“教学预期”的推动程度,即问题解决的效果,也就是对课堂的评判。教学课例涉及的难题主要包含了学科问题、教学法问题、认知水平问题、情感态度问题与背景问题等。为了帮学生在课例研究中的探讨与思考搭建系统,能否提出针对性强的难题,也是课例撰写成功的关键。 教学课例的各个别内容,正好对应了当前各国中小学教研活动中更常见的几种形式 ——“集体备课”与“说课”(共同制定教学设计方案、说明教学意图跟课堂策略)、“听课”(相互观察课堂教学的过程)、“评课”(授课老师与其它学生对课的探讨与评判)。 二、教学实例与课堂课例的非常 无论是课堂案例还是教学课例,都同属“教学研究”的界定,是学生探究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跟成果形式。 案例跟课例的差别在于,教学课例通常以某一具体的课(特定学科/年级/教材版本)为探究对象,重在对教材身的改进、优化和提升课例研究范文课例研究范文,主要目的是阐述“做哪些”(教学目标跟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思路)以及“做的怎样”(教学评价与思考)。教学课例主要涵盖到本课中各种教学问题的缓解,促进学生课堂教学能力

什么是课例研究_课例研究范文_英语课例研究

的增加。 教学案例似乎也以课为探究载体,但它主要不是阐述本课的课本教法,也不是研究怎样上好这一课。它围绕包含课堂问题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表述方式,展示了包括有老师跟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其主要目的是组织案例教学,或为实例预测等教研活动提供基础材料,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教学实例不仅需要“以难题为中心”展开研究,而且直接指向新课程变革和学生专业素养发展中的具有共性的难题。这些疑问的缓解不仅可以减少本课课堂的品质,而且可以利用于本学科其他课的课堂,甚至可以推广到其它学科的课程课堂。 从校本研究的意义上看,可以觉得:“课例是实例的,案例的收集跟开发需要于课例,于课堂教学的真实生活,但是案例又是对课例的加工和提炼,它源于课堂教学生活但同时既高于课堂教学生活。相对而言,课例研究重在于课本身的优化和提升,而案例研究则重在于案例的搜集跟开发。从教学到课例到实例,这是校本研究实践的基本环节。”(余文森,2003) 三、教学课例设计技巧的阐述 1、教学课例是否应该选用主题跟指向教学问题 根据课例的划分和当前中小学教师的实践,课例的主要内容体现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三个部分。

许多教学课例往往罗列出学生为本课设计的课堂方案(教案),并且从头到尾记录下这节课的课堂实际画面,然后,针对课的好坏做出一般性的自我评判和思考,并没有明确的弊端指向。这种方式的课例,虽然也可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很难达到教师“做研究”、“写课例”的基本目的。课例作为一种“例证”,需要以案例来确认作者的动机,引起他人的探讨跟讨论,因而不能否没有主题。一个优秀的课例,不需要体现为对某一课课堂流程的罗列式陈述,需要重点叙述本课课堂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问题,以及缓解问题的设计模式、问题解决的过程、效果跟自我思考。换言之,只有围绕问题展开,才可能借助了解或缓解某个(或某种)问题,使课堂课例成为帮助自己跟别人提升教学素质的“支架”。优秀的课例是供学生探究的课例,优秀并不是指学生执教的“课例”本身完美无缺,而是指执教者与同学共同努力,透过“课例”能够学习到哪些,这才掌握了编写课例、围绕课例展开研究的精髓。如果一个教师不想改进自己的教学,他就不可能真正做好这种研究,甚至不能完成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更谈不上撰写出优秀的课例。 因此,一个优秀的课例,也需要是“以难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需要对设计跟记录的原始文本资料作出选择。即:围绕着教学问题,对“教学设计”或“教学实录”资料进行取舍和剪辑,以便集中体现教学问题以及缓解过程。“教学反思”更需要集中在对这种弊端解决的探讨

课例研究范文_英语课例研究_什么是课例研究

和讨论上(参见表3-2)。 表3-2 以难题解决为中心的课例设计与材料选用 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一般内容 对本课课堂设计的背景、意图跟教学思路进行说明:我是如何设计这堂课的, 记录跟描述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这堂课实际是如何展开的, 对培训过程及效果的反省与探讨:这堂课上得怎么, 围绕问题选取材料 本课遇到了这些教学问题,我在课堂设计中是怎样预设的, 问题是怎样出现,产生了这些教学冲突,教学场景是如何的, 教学设计与实际进程的冲突是何种,如何有效缓解这种弊端, 发现跟揭示有含义的弊端,不仅是观察研究(观课)的重点,也是写作课例的关键。如果教学课例不能够发现跟揭示教学问题,那么,这种课例至多也没法用来供别人观赏,难以做到以课例为载体开展课堂研究,组织学生探讨跟交流。课例也将异化为“展示课”的记录文本,丧失了口语课例的本源意义。在作文课例前,要仔细进行“问题探讨”,结合“教学实录”(文本或视频)进行探讨:课堂上形成了这些教学冲突、问题是怎样出现的、这些难题有没有研究的价值、是否还能链接新课程教学的观念、它的背景是哪个等等。 我们一直注重学生应进行“课后反思”,包括对课堂教学过程(或文本实录资料)进行反思。

反思是就是“回头看”,然而不是所有的人在“回头看”中都能看到存在的疑问。“回头看”的方式太多,主要取决于教师个人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发现问题必须有“眼光”,教师的“眼光”就是教师的弊端意识跟发现问题的素养,这正是写作一个优秀课例的基本前提——从感觉没有问题的地方看到问题,从老师跟学员的课堂教学行为中捕捉到困惑,教学课例的作文才有了基础。 ?专栏3-6 《质疑课堂小结》教学课例(点击链接浏览) 2、教学课例必须围绕新课程要求,揭示课堂教学的难题 提高中小学教师承载新课程的课堂能力,是当前校本研究的重要任务。然而,中小学教师写作的课堂课例,如果没有转变思想,则一直有也许作为承载传统教学模式的“典型例子”。教学课例必须展现新课程倡导的课堂理念,重点围绕如何解决推进新课程中存在的课堂教学问题,才能达到推进“教师课堂方法跟学员学习模式根本改革”的目的。 “以难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课例”,其“教学目标”必须表现新的课程标准,关照学生的学习结果;其“教学设计”和“教学思路”,要把新课程的观念转变为详细的教学方案,有利于确立新的教学方法跟学习模式,如体现学生民主、灵活、开放的教学,反映教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以及在“以学评教”的课堂评价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及其解决思路;其“教学反思”也需要围绕此类方面,把课例归纳

什么是课例研究_课例研究范文_英语课例研究

出的难题作为深入探讨的对象,重点关注师生真实的教学生活:学生在学习哪些,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我们无法为教师提供哪些,“课”怎样教能够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应该等等,反映出学生对新课程教学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能力。 ?专栏3-7《科学课上遇尴尬》教学课例(点击链接浏览) 3、“以难题解决为中心”课例写作的方式方法 写作“以难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课例,最关键的环节是“问题探讨”。只有看到跟揭示了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真实的、有含义的弊端,才有也许透过课堂出现的现象,洞察现象背后潜藏着的本质。这种帮助他们透过现象阐释本质的方式属于教育现象学的探究范畴(朱光明,陈向明,2006)。教学课例中阐述的困惑,可以理解为教学心得的涵义和焦点。只有揭示和看到了问题,课例的写作者才可能围绕着焦点对原始材料进行取舍和剪裁,写作出“以难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课例。 加拿大教育专家范梅南提出过有关现象学研究的通常方法,可以供我们写作这类教学课例时参考。(范梅南,2003))范梅南认为:现象学的探究起始于语境,是“对嵌入在这个情景中的一个典型意识节点的剖析、阐释和表明。”在教育现象学探究中,写作是自始自终都贯穿研究过程的一种方法,被称为“一种写作的研究”。

它既是一种基于文本的探讨,又是一种实践活动。其基本操作程序是: (1)“转向一个深深吸引我们并让我们与世界相联系的现象的关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现象,以课堂实录方式记录。 (2)“调查我们真实经历过的经验而不是我们所具象的经验”——回忆跟总结自己过去与之相联系的教学经验。 (3)“反思揭示现象成因的根本主题”——进行问题探讨,发现跟揭示课堂实录中蕴含的课例问题。范梅南还提供了三种揭示现象问题的方式,包括:?整体概括法;?选择文中最可阐明经验本质的短语;?细节详述法,即一层一层地对经验文本进行探讨跟提炼。这些方式可以单独或综合利用。 (4)“通过写作跟改写的戏剧形式来表述这一现象”——围绕问题进行削减和缩写,包括对课堂实录的剪裁和改写;也包含对教学设计方案中与弊端相关个别的剪裁和改写,提示引起问题出现的或许的因果关系。 (5)“保持与这一现象的极力而有目的的教育学关系”——进行理论探讨跟学习,链接新课程理念。 (6)“通过考虑个别和整体的关系来协调整个研究”——通过课堂反思,把难题、经验跟理论结合上去,把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的冲突结合出来,进行整体性思考,重点反思应该怎样有效缓解这种弊端,这些难题的缓解对我或其他人有何意义。这种思考实际上是“在服务于对方时而对自身的一种反思。” 四、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les

课例研究范文_英语课例研究_什么是课例研究

son study)将围绕一节课而展开,主要探究“如何上好一节课”,聚焦于推动学生的真实发展,重点解决课中存在的这些难题,把研究融入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评课的全过程。研究成果的展现形式就是“教学课例”,也比如校长的课堂设计方案(教案)、说课文稿、教学叙事研究报告、教学实录与思考,教学研究论文,以及对课例的剖析报告等不同的方式。从实质上讲,“课例研究”也不是完全着眼于改进这一节课,仍然是一种以发展学生的课堂教学素质为指向的教学循环研究。 课例研究的方式最初开始于中国,目前正逐步成为我国中小学的常用教研形式。其基本操作方法为:确定教学内容——个人备课或集体备课——上课和观课——说课和讲课。有时还必须在此基础上设置教案,用优化的方式在其它学校讲课,再次组织学生观课和讲课。然后把改进的过程跟结果与其它教师分享。常见的活动方式有所谓“一课多轮”、“多人同课”等等。 在课例研究中,既应涵盖到教学设计跟教学观察,又要涉及到课堂评价;撰写课例的过程,特别是撰写出“以难题解决为中心”的优秀课例,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跟解决难题的全过程。这种研究,也需要围绕着课例提出的难题进行自我思考,在教师之间展开争论和合作学习,实行同伴互助;以及专家型教师或高水平教师进行专业推动。

在课例研究中,教师们往往会认真考量课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活动跟每一种方法。通过观察学生,清楚地看到一个特定的难题、活动或方式是怎样激活或压制学生的学习的。课例研究的好处是“培养观察学生的眼睛”。在研究课上,教师会在教室里搜寻学生学习、动机跟行为的信息。当老师在探究课上认真观察教师的这种信息时,教师就有机会更多地从教师的视角考虑教学的众多弊端。(程可拉等,2006)通过课例研究,教师将不再像过去那种思考“这一课涉及到什么内容”,而导致人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我的学生将从这一课中学到哪个。” 在课例研究的基础上,要把传统的“展示课”向“研究课”方向发展。目前,中小学经常举办的展示课(或称为“优质课”)活动,往往由于缺少研究成分虽然多具有一定的功利性,授课老师一直以演出形式重复“表演”,使得许多“展示”异化为“做秀”。 校本行动研究倡议的是一种基于“课例研究”方式的“研究课”,即:围绕课例需要解决的难题“备课”(个人或集体),根据课例预设的目标跟策略“说课”,围绕课例问题解决的模式“上课”,实际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组织“观课”;通过非常课例的预设与课堂的生成,以及问题解决的过程跟效果,进行自我思考,并组织同行和学者“评课”。 特别必须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评课”,不再是对于教师的

授课状况作出简单的考量结论。佐藤学教授曾尖锐地指责道:“一般的校内教研活动都是事前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来讨论,事后仍只用短短30分钟议论一下就结束了。事先之所以花那么多时间估计是为了减少事后被说这说哪。这种防御性姿态,以及观摩者对授课老师评头论足、一味指责对方缺点的研讨方式,都需要改变。”我们应把传统的“评课”改变为学生同行之间、教师与评课专家之间平等的座谈。“研讨教学问题的目的绝不是对培训状况的优劣进行评判,因为对上课好坏的议论只会互相攻击。研讨的焦点要对于授课中的‘困难’和‘乐趣’所在,大家一同来分享,以超过教研的目的。因此,互相争论这节课哪里有意思,哪可里非常困难,学生有什么表现,并借助相互沟通让学员学习时的准确样子重新浮现出来,这样的课堂研讨才是每位学生所期望的。”(佐藤学,2003)这就是说,“研究课”将作为培训学生、同行教师和讲课教授一同探究的对象,共同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探讨改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效果的思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共同提升教学素质。 五、“教学型”与“研究型”校本研究 从教学叙事和课堂观察,到课例研究,再到实例探究,这是校本研究、特别是校本教学研究的系列实践环节。

依据研究的目标跟成果的展现形式,可以把当前中小学校举办的校本研究活动,划分为“教学型”和“研究型”两种类型(余文森,2004),两者既互相联系又有差别。 所谓“教学型”校本研究,指的就是上述”课例研究”。而“研究型”校本研究,将围绕学生的专业素质(重点是专业素养)的某个侧面展开,也称为“案例研究”或“案例探讨”。它主要探究“如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把校本研究融入课堂、教研、学习、培训的全过程,以校本研修方式实现学生专业化成长。研究成果的展现方式就是“教学实例”,以及课题研究报告、研究实例、研究论文等。有关这种种类的校本研究活动,我们将在下一章予以阐述。 在中小学教育科研中,我们又应注重“教学型”校本研究,努力破除教师做研究的神秘感——每一位教师都无法进行校本研究;也应注重“研究型”校本研究,防止校本研究的狭窄化——教师不仅仅只是探究如何上课。要在它们结合基础上,重构以校为本的课堂研究体系,做到“课例研究一直化,案例研究做示范”,融入到大学常规课堂教研活动中。要改变过去纯粹关注教材教法和教师成绩的做法,把疑问解决跟学生专业发展,纳入到教育教学研究的重点,把新课程的观念转变为广大学生自觉的课堂行为,实现从宏观模式到微观教学的转变。 (本文内容写于正在撰写的新著《校本研究:行动策略、方式跟实践》,第三章第三节《教学课例与课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