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高一上册语文蜀道难教案

2020-07-28 05: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蜀道难教案范文_教案范文_蜀道难的难

高一上册语文蜀道难教案李白《蜀道难》是数学课本中的传统课文!那么,作为语 文老师该在培训前该怎么备课呢?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蜀道难教案,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蜀道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进一步认识作者的生平以及文学创作传统。 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 3.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美术世界。 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词。 (二)过程与技巧 1.讲授法:帮助教师疏通诗意。 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跟散文感情基调。 3.合作研究:训练学员问题观念,培养合作能力。 4.启示法:在老师的鼓励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 力。 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心灵。 2.进一步诠释李白诗词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第1页/共9页1.诗歌中新奇的意蕴及唯美。 2.多种艺术技巧的剖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 3.诗歌主旨的剖析。 三、课型 新培训。 四、课时 1 课时。 五、课文概述 《蜀道难》是大学数学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 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应注重 教学目标跟单元目标,同时应涉及文学诵读技巧,为接下来 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 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像,卓越的戏剧创作, 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戏剧世界,可谓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品味。

蜀道难的难_教案范文_蜀道难教案范文

六、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方法一:展示有关蜀道的照片,让学生借助视觉观察 蜀道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来;接着共同欣赏几篇描 写蜀道难的诗作,看看他们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发李白的《蜀 道难》。 2.方法二:可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借用李白“谪仙人”第2页/共9页雅号的来由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 【设计动机】主要是促使学生兴趣,拓展它们的认知,教师的角色是鼓励学员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导入部分是必 须的,好的开端等于成功课堂的一半。(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1.作者生平。 注:学生仍然了解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学生要 梳理作者信息,让学生对李白的思维成平台。 2.创作背景。 注:可结合古代儒者壮游天下以求功名为大背景,特别 要切记理解李白出蜀时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贺知章对《蜀 道难》的赏识。 (三)乐府诗和乐府古题 1.乐府诗相关知识。 “乐府”,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成立于汉武帝 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详细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 词跟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 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收集 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 府名称成为了诗体名称。

教案范文_蜀道难的难_蜀道难教案范文

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宋人郭茂倩 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到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第3页/共9页集,把乐府诗分为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 12 大 类;其中既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 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 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 辞中既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 民歌 40 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年的社会现实与 人民生活,用犀利的直率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 风格。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戏曲的又一次大汇集。 它用浅显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 采用抒情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 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可突显思想内涵,着重刻画典型细节蜀道难教案范文, 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2.乐府古题常识。 亦称“乐府往题”,乐府诗类别名。即“拟古乐府”。汉乐 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矣观风俗,知薄厚”(《汉书? 艺文志》),为汉末魏晋以来诗人所继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 想跟艺术风格,并采用其旧题写了许多不再入乐的闺怨诗。 唐诗人更大量借用乐府旧题阐释时事,从而彰显旧题以新生 命。

教案范文_蜀道难的难_蜀道难教案范文

【设计意图】虽然必修二中学习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和乐府古题《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相关知第4页/共9页识,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 (四)文本解读 1.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 注:要求教师有目的地听:字词发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 (2)学生齐读。 注: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要结合相关资料,指导教师朗读技巧。 2.细读文本,梳理文句(重点)。 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按字句段的次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以后,要 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认识基本文 意,并在描写内容跟写作技巧及作用上应做适度的点拨,原 因是《蜀道难》里的辞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方法利用较 多,学生理解有难度,也是为下文问题研究作铺垫。3.小组合作,问题研究。 (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 的内容。 参考要点: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 道之凶险。 注:一咏三叹是本诗的行文特点,也是使学生宏观把握第5页/共9页诗歌的线索,结合第一部分的整体认知,通过此小题检查学 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教案范文_蜀道难的难_教案范文

参考要点:首先确立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 那么它的作用是何种?应结合具体文本探讨,立足于形式结构 和文学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 主题,也是意境转折和叙事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 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既奇”的文字;在第 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引 发里面的“其险也极其”;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 意,其诚挚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 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化,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 的交替。 (3)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戏剧传统? 参考要点: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形容,夸张扬厉的笔力, 流转华美的韵律。(这是主要的戏剧传统,在学生回答后,需 要教授点拨和补充,学生即使体会到其它传统,言之有理就 应予以肯定) (4)这首诗的主旨是哪个? 参考:关于这首诗的题旨,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 以下几种说法。 A.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第6页/共9页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的房琯和杜甫;B.讽刺安史之 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为给李白集作分类补注的元人肖 士;C.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D.“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和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

经 今人研究,前三种表述,或于史实不符,或于时间不对,都 很难成立。所以我们以第四种说法为基础,认为本诗的主题 是“送友人入蜀”,是仿效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有关 主旨的争议要展现给学生,让人们有所了解蜀道难教案范文,但要告诫学生 注意主旨的理解应有理有据于文本,不可牵强附会。)【设计动机】古典文学探讨要以文本为本位,进行细读, 在学生整体认知后,由教师鼓励分层分析词语,将诗歌压缩 的内容展开,充分激发学生的生活磨炼和反思,只有理解了 诗歌的字面意义,文本的深入才有了基础跟前提,体会诗歌 的方式精髓在于文本细读,所以在“细读文本”部分重点是梳 理字句,析词解句是文学探讨的最为基本的方式,但是它不 是跳跃性地选择应试性的考点讲解,而是强调发掘诗歌的内 涵和艺术,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会读诗,读懂诗,而不是一知 半解的状况;“整体认知”到“文本细读”再到“问题探讨”,三 个模块重视的是基础,能力层级是提高的,目的是使教师学 会解诗的方式。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 可以欣赏不同的名家朗诵视频,帮助自己理解。第7页/共9页【设计意图】李白作品,浑如天成,不可节解,所以应 多多诵读,进行整体观照。通过反复诵读、美读,当可更好 地把握这首诗的妙处。

七、课后作业 1.《行路难》(其一)与《蜀道难》写作时间接近,请结合 你对这两首诗作文目的的理解,对比评析这两首诗的作文手 法跟情感状态。 2.读宋代石介的《蜀道自勉》,说说它与李白《蜀道难》 的写作重点和观念感情各有何不同。 潮阳章烟墨,去京路八千。 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河雾行,夜枕江涛眠。 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间。 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 我乏尺寸効,月食二万钱, 自清西南来,此行非窜迁。 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 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史部节,不知蜀道难。第8页/共9页【设计意图】勾连旧知,比较阅读,仍是做整体观照。第9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