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安徽自考中国史学史.doc(3)

2019-07-17 03:06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写作方法:“文”“献”“考”《文献通考》的地位:1、有继往开来之功;2、继承了以往史家的”会通“思想;3补充了《通典》以后的历史;4发展了《通典》的门类;5贯通经世致用的思想;6重视经济;继承了古代反五行迷信的传统第六章 封建史学的衰微第一节 明朝官修史书一、史馆制度的不健全1、起居注官偶设常废;2翰林史官通常只有名衔而无实务;3实录屡经修订纂改。二、《元史》的编修《元史》修撰于明朝,迅速成书,主要记载了自1260-1368年的蒙元历史,纪传体,廿四史之一,该书遗漏很多,突出的有:1详略悬殊,疏漏太多;2杂乱重复,缺乏熔铸加工;3取材未能广征博引。原因:统治者急于成书,又猜忌苛察,修史者迫于时限,又畏得罪;修纂班子,本非史才,也没能力使用蒙文、外文资料;元代文献相对匮乏。三、《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经前后两次纂修而成,它最大的特色是收载各类典籍有为宏富,当时收录的图书达7、8千种,最大的限度的保存了明初以前各种学科的文献资料,辑录典籍时奉行了不增减片语,照录原文的原则,将有关资料,整断整篇以致整部的收入1.我国最早的史官是见于文献记载的皇帝时仓颉和沮诵。

2、《诗经》相传为孔子著,共305篇,分风、雅、颂三大部分。3、商周的甲骨卜辞和铭文(金文、钟鼎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档案汇编。4、甲骨文已含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个记事要素。5、春秋时期各国都有史书,其中晋国的曰《乘》楚国曰《梼杌》、周叫《春秋》6、《春秋》为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著《左传》为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完备编年体史著。《世本》为先秦初创纪传体规模的史著7、纪传体史书有两特点:以人物传记为主,体现了重视人为的时代精神;以书、表形式表现了记载的全面性合系统性。8、《史记》创立了组织完备的纪传体《汉书》完成了纪传体体例的正统化和系统性。9、《汉书》由班顾、班彪、班昭和马续四人共同完成。10、《汉书》有八表及《天文志》由班昭和马续(写《天文志》)补作。11、《别录《和《七略》二书为我国古代目录学之祖12、《东观汉记》为东汉汉明帝所修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官修当代史13、魏明帝太和年间在中书省设置著作郎,完全意义上的史官设置开始,北齐设史馆,以宰相兼领,常监修国史。14、《后汉书》的作者为范晔,该书撰述宗旨为正一代得失。十志来自司马彪的《续汉书》,是梁人刘昭为其书作住时补入的。

15、《魏书》的贡献在于“十志”,其中《释老志》记述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和佛道二教在北方的发展变革等16、刘勰《文心雕龙》的《史传》篇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评论史学的专著,而《史通》是第一部史学理论专著《三国志》是“前四史”中体例上只有纪传而无志表的史著17、《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它是一部涉及上千年的西南地区史18、《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杨炫之是一部专载北魏时期洛阳伽蓝的专著19、郦道元《水经注》为北魏时期一部很有影响的重要历史地理著作,清代致力于它的学者很多,使之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称“郦学”20、在史地学注书中,《三国志注》《水经注》《文选注》并称三大民名注21、公元593年,隋文帝下诏禁绝私修国史22、唐贞观三年,决定设立史馆专门从事修史工作,并由宰相监修23、起居注始于汉朝,东汉明德马皇后由《明帝起居注》24、唐武德四年,起居舍人令狐德芬向唐高祖建议修前代史,唐高祖采纳这建议颁布《命萧瑀等修六代史诏》25、在唐初所修八部“正史”中,属于通史纪传体的有《南史》《北史》两部,都是李延寿作的。其中一人独撰两部的史家有姚思廉和李延寿房玄龄《晋书》被称作“御撰”26、《隋书》十志,包括梁、北齐、周、隋、陈五代典制27、刘知几论史家“三长”为才、学、识28、《通典》是杜佑著我国第一部典制体通史,它于《通志》《文献通考》合称“三通”29、会要是专记断代皇典制的史体30司马光修《资治通鉴》的助手有刘攽、刘恕、范祖禹、三人。

堪称我国历史编撰学上集体合作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典范31、《资治通鉴》的编写步骤分三步,依次是编成从目、组织长编、笔削定稿。其姐妹篇有《稽古录》《资治通鉴考异》《通鉴举要历》32、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创立了纪事本末体33、《宋史》为二十四史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为脱脱所修34、“三通”为《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的和称35、元代旅行家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记述了海外90多个国家合地区的风土人情、贸易状况36、《永乐大典》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类书,《四库全书》则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丛书,《古今图书集成》为现存的古代最大类书《明史》在二十四史中修专时间是最长的37、清初形成了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子为首的三大经世致用史学流派;以黄宗羲为首的浙东学派,以顾炎武为代表的浙西学派,,以王夫子为代表的湘西学派黄宗羲的《明儒学案》是我国第一部有组织的系统的学术专著38、顾炎武《日知录》,王夫子《读通鉴论》39、在乾嘉史学中,王鸣盛(十七史商榷)、赵翼、钱大昕是以考史著称的三大家40、《圣武记》是魏源研究当代史的名著,而所著《海国图志》则充分全面表现了其向外国学习恶化抵御外来侵略的思想41、《西域水道记》是徐松深入研究西北史地的最重要成果,该书的体力依照《水经注》42、夏燮《中西纪事》重点记述了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而另一部传世之作《明通鉴>是鸦片战争后系统研究明史 第一部著作43、梁启超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的刊布,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真正开端44、夏曾佑《中国古代史》为我国第一部新型历史教科书,同一时代另两部杰出历史教科书为史学家柳诒徵《历史史略》和刘师培的《中国历史教科书》45、王国维创立二重证据法的治史方法,将地下出土的甲骨文、金文、铭文。

4、《春秋》是孔子根据鲁国史料编纂的,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史,它属于私撰史。笔者发现,即使是西方现代严谨的历史学家和他们的著作,比如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美国的威利斯顿·袄尔克的《基督教会史》,也包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他们在描述西方17世纪之前的历史和思想史的时候,大多也都是采取虚写的办法,他们也很少在自己的著作中去引证19世纪之前那些西方古代的“历史巨著”,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所谓的希腊思想家的那些“巨著”,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著作几乎就是“说书”(汤普森语,他屡屡将西方19世纪以前的各种历史著作说成是“说书”),或者说,他们在当时已经有确凿证据,清楚知道这些历史典籍和思想史著作(罗素在自己的《西方哲学史》中多次提到过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著作的不可靠性),都是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和基督教会统治下的“大学”所杜撰的。近年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比较研究,二是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三是政府经济学研究,先后在《中国工业经济》、《财贸经济》、《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江汉论坛》、《天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列》、《社会主义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著作5部,参编著作2部。

《史记》:西汉史家司马迁所著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该书以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区分限定所记内容,全文反映了社会生活内容,为封建史学开创了一种适合社会需要的史书体例。《汉书》:东汉史家班固所著我国第一部断代纪传体史书,该书完成了我国纪传体体例的正统化,规范化,以后历代正史皆沿袭其例。前四史:为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和范晔的《后汉书》四部纪传体史书的和称,前四史就是我国二十四史的前四部,也是二十四史中取得成就最高的四部。《华阳国志》晋史家常璩所著一部涉及上千年西南地区历史地理人物等方面的内容的地志体史书,该书对秦国在巴蜀设郡县开水利,诸葛亮征南中等事实记叙较它书都系统详细,特别是记载了许多西南少数民族或部落的历史传说、风俗习惯、分布地区,是难得的历史资料。《洛阳伽蓝记》东魏文学家杨炫之所著一部有关北魏时期洛阳伽蓝(梵语佛寺)的一部专著,该书内容还兼叙当时洛阳京城布局和各个官署的位置,城区和里巷手工业商业盛况,外国商人来京贸易和南朝士商在洛阳居住情况,以及各国的风土人情等,是研究南北朝及中外文化经济交流及古代辖市建筑的重要参考资料。《水经注》:北魏骊道元所著的一部重要历史地理著作,该书不局限于条列河流水道和河流山脉的位置关系,而且因山记水、因地记事,不仅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在历史研究和考古方面也具有极多的价值。

自考 西方行政学说史_湖南农业大学自考报史_自考史学理论与方法

《命萧禹等修六代史诏》:唐武德四年(621年)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向唐高祖建议修前代史,以便保存文史,贻鉴今古,唐高祖采纳这一建议,于次年颁布《命萧禹等修六代史诏》,决定修撰梁、陈、北魏、北齐、周和隋六代史,后因种种原因而未完成。但此次修史为唐朝官修正史打下基础,对唐初史学发展产生的重要的影响。五代史:唐太宗时期由姚斯廉修梁史、陈史、李白药修北齐史、令狐得芬修周史、魏征修隋书,五部纪传体合称,这五史全为纪传,没有表志,因此又合称五代纪传,五代史撰成是唐初正史修撰的一大成果。三长说:为唐代史评家刘知几提出,刘知几认为史家应具备才、学、识三长.才指历史研究与写作能力;学指掌握史料的广泛和深度;识一是指能对史料进行正确的答案与取裁,二是指在写史时能做到“善恶必书”。三长说是评定史家素质优劣的具体标准。《通典》:为唐代史家杜佑所撰我国第一部专叙国代典章制度的通史著作,该书将各种制度的沿举兴废和历代对各种制度的评价,分九各门类尽行收纳,并用说、论、评等形式发表撰者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资治通鉴》:为北宋史家司马光所著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全书记事起于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迄于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60年),含1362年史事,该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记事本末体:南宋史家袁枢所创立的体裁,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史书,编撰方法,拓宽了史家治史的途径,北史家广泛采用,自此改体与编年、纪传体构成失学三体。《通志》:为南宋史学家郑樵所著,该书是继《史记》之后仅存的又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体例仿《史记》而有变化,含纪、谱(表)、略、(志)、世家、记载、列传等六种。记事上起三皇,下迄于隋,唯二十略中涉及典章制度部分延伸至唐,该书在史学史上的贡献,既得力于二十略中的精粹部分,更由于书中那些不周于传统的史学见解。二十略:为南宋史家郑樵所著,《通志》一书中的典章制度部分,二十略几乎包括了古代文化史的全部内容,是郑樵一生的学术总汇,也是《通志》全书的精华。后人因此将《通志》与典制体史书〈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为“三通”。三通:为杜佑〈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三书合称。其中〈通典〉〈文献统考〉为典制体通史,〈通志〉为大型纪传体通史,因该书典制部分:二十略,取得很高成就,成为全书的精华,人们习惯上将之与《通典》《文献通考》并称为“三通”。《文献通考》:元初史家马端临所撰的一部典制体通史,全书综贯历代典章制度,由上古至南宋嘉定年间,分门别类为24考,其中19考参照《通典》,另5考为新创,改书撰写遵循文、献、考(注)三原则。

《永乐大典》:?明朝永乐年间官修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知识全书,该书前后两次纂修而成,最大特色是收载各类典籍极为宏富,最大限度的保存了明初以来各种学科的文献资料,该书后遭散失、焚毁,今存残本。四库全书:乾隆时期编撰中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一部大型丛书,,它包含了我国18世纪后期以前分大部分著作。共收集经、史、子、集四部书3457种近10亿万字。它的编纂是清政府实行文化专制主义集中表现,对于古代图书的保存还是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给后人进行学术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合方便条件。九通:为九部典制体史书的合称,他们分别为杜佑的《通典》郑樵《通志》马端临《文献通考》及清代官修《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合《清通典》《清通志》《清文献通考》。(十通加清末民初刘锦藻著《清续文献通考》)》《海国图志》:为近代进步思想家合史学家魏源所著,该书是受林则徐重托,在林则徐《四洲志》《华事夷言》基础上先后三次编写,增补而成,该书是一部详备的世界史地教科书,也是魏源”师夷制夷“思想的结晶二重证据法:为近代史家王国维在继承乾嘉考据学基础上创立的治史方法,它将地下出土地甲骨文,全文十六与文献资料综合,印证研究,为古史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