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开海贸易、自然灾害与气候变迁——元代中国沿海的倭患及其原因新

2019-06-21 22:08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为什么元代的历史记录那么少_元代历史那么少_元代 历史

今天,美国深陷在这三个地区中,这意味着华盛顿可能无法把其大部分注意力集中于地球的某一个角落,也无法针对一种类型的对手优化自身的武装力量,除非美国愿意在其他地理区域冒更大的风险,或愿意接受来自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nb正因为他深爱她,所以他不愿意冒任何的险,他要让他的芸芸一辈子都能够平爱喜乐,而他愿意为他撑起这样的一片环境。

感谢我的导师Angela Schottenhammer细致耐心的指导和各位老师的批评意见,感谢仲伟民教授的收留和樊延明老师的辛苦编辑!原文字版发布于,本文字版增加了注释部分。PDF原版可到中国知网CNKI下载(若不方便下载,可联系本人索取)。

小文有些部分,还多有欠缺,待到书稿中进一步完善吧。

内容提要:对中国倭患问题的研究,以往学者多集中关注明代嘉靖大倭患,但对元代倭寇问题却缺少相应的热情。事实上,至迟在1309年,倭寇就已开始侵扰中国沿海。之后,不但东南沿海惨遭倭患,就连北方的山东、辽东等沿海各地也频受倭扰。学界多认为倭患与海禁紧密相连,然而,元代允许日商来华贸易,较少实行海禁,但倭寇活动依然猖獗。由此可见,倭患与海禁并无必然联系。在探讨倭患原因时,学界多从中、日和朝鲜半岛的政治形势、海洋政策等角度思考,却忽视了更深层次的气候与环境因素。日本频繁出现的干旱、台风、瘟疫、洪水等自然灾害是导致日本国内出现动荡局势的重要诱因,而气候变冷则导致日本粮食减产,引发饥荒,进而导致倭寇流向朝鲜半岛和中国沿海四处掠夺。如果说自然灾害、动荡的政局等是深层因素,那么庆元等地官吏的贪污腐败和勒索无度则是部分倭寇事件的直接导火线。

关键词:元代倭寇、中日关系、自然灾害、气候变冷

作者简介:马光,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研究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18DLSJ02)、山东大学青年学者未来计划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

Open Market, Natural Disasters, Climate Change, and the Wokou in Yuan China

MA Guang

Abstract: Former scholars have focused almost exclusively on the Wokou during the late Ming dynasty (1368–1644), but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serious Wokou problem during the Yuan dynasty (1271–1368)。 As early as 1309 Wokou began to raid China, although the Yuan government did not close its door and permitted Japanese merchants to conduct trade along the coasts of China freely。 In the following years, the coasts of Zhenjiang, Fujian, and even north China, areas such as Shandong and Liaodong, were frequently raided by the Wokou。

It shows that Wokou were not necessarily related to whether there was a maritime trade prohibition or not。 The causes of these Wokou raids are very complicated, and we need to analyze them from a broader East Asian perspective。 The traditional explanations are a politically unstable situation and turmoil in Japan, and weaknesses in the coastal defences in Korea and China。 Crucial also were various natural disasters including droughts, typhoons, epidemics, pestilence and inundations, possibly including the climate changes。 These causes have to be taken seriously, in particular, the climate changes。

Keywords: Wokou, Yuan China, climate change, natural disasters, maritime trade

元明时期,中国沿海地区频遭倭寇侵掠,沿海居民多受其扰,苦不堪言。倭患不但对中国传统社会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与日本、朝鲜的外交、军事、经贸活动亦有深远影响。

明代倭寇考略-封面-陈懋恒

陈懋恒著《明代倭寇考略》

”实际上,倭寇的根源是因为日本各地方大名支持海盗掠夺财物,而明朝方面的原因是因为海防松弛,百姓下海为盗,变成了“假倭”,“假倭”会同真倭,于是掀起了“嘉靖大倭寇”的高潮。明代著名将领,创立鸳鸯阵,戚家军,还有军事作品留世,在浙江和俞大猷联手一个月攻陷岑港,在台州十三战全胜,平定浙江倭寇,然后南下福建,先后荡平三大倭巢,基本彻底平定倭寇。乘胜进至兴化府城莆田,春去秋归,往义乌招募农民,围剿勾结倭寇的海盗首领吴平,领兵救援台州,毁船近百只,迫倭寇遁逃入海、操练,在岑港(今属舟山)作战失利,斩倭2600余、建昌(今迁安东北),戚继光领兵仅6000、昌平,焚死、编伍,戚继光奉命率精兵6000入闽抗倭,军事家,率水陆军至梅岭(在今诏安境),新倭日增,乘胜追至同安县王仓坪、永平,以都督同知任神机营副将,九战皆捷,在浙江按察使司副使谭纶节制下、出征等理论和方法,以12人为1队、步兵应敌,刺卫兼顾,参加镇压进入江西的闽粤起义流民,因敌因地变换阵形,出敌不意。

90年代,朝鲜出现大饥荒,外媒数据显示,可能有10%的人口因饥荒死亡,但即便是这样,朝鲜既没有被内乱压垮,也没有通过向外部世界求援来结束危机,这种全民死忠抱团的气势,确实让有鞋穿的人们感到胆寒。朝鲜半岛的稳定系关中国战略利益,中国对半岛投入的关注和各种资源都很多。有些地区虽然不在南北纬10度之间,不受赤道低气压的影响,但由于大气环流和洋流的共同作用,有时热带雨林气候呈现出非地带性特征.如中国云南、台湾、海南及澳大利亚局部地区、马达加斯加岛和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等地区的雨林的形成就与地形和洋流有密切的关系.如马达加斯加岛山脉东部由于受南赤道暖流和东南信风的影响,暖湿气流沿着迎风坡爬升,尽管南回归线穿越其间,但东南沿海为热带雨林气候,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西部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18-26度,年降水量由东部2000-2000毫米减到西部的750-1000毫米.再则象澳大利亚东北部的热带雨林的形成也是受地形和东澳大利亚暖流及东南信风的共同影响.同样的道理,中国云南、台湾、海南以及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等地区的雨林的形成都与上述有类似的特征.。

倭寇 -田中健夫

田中健夫著《倭寇———海上历史》

2月5日20时—2月8日20时:阿拉斯加半岛、育空高原、加拿大西海岸和中部、拉布拉多半岛南部、五大湖地区、新斯科舍半岛、纽芬兰岛、美国东部沿海、墨西哥南部以及古巴岛等地有小到中雨(雪)或雨夹雪天气。嘉靖时期,东南沿海遭受倭寇的频繁侵扰,由于兵备松弛,官吏无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惨重损失。日本从几百年前便一直侵攻朝鲜半岛,但一直未能长久立足,到了元代朝鲜人随同蒙古军反过来开始进攻日本岛,两次“蒙古袭来”失败后日本反过来袭扰朝鲜与中国沿海,这也成了元明时期日本倭寇猖獗的肇因。

倭寇侵扰沿海,多与来华日本商人相关,尤其是庆元地区的倭患更是如此。元朝虽然有时也实行海禁,但海禁时间较短,政策不具有延续性,而且禁民不禁官,禁内不禁外,海禁期间甚至仍然鼓励招徕外商。在这种环境下,元朝海外贸易兴盛,日商频繁来华贸易。据不完全统计,至元十四年(1277)到至正二十四年(1364)的88年间,中日之间至少有43次通商,而实际数量可能为此数的数倍之多,且绝大多数为日本商船来华贸易。即使是在元日处于敌对的状态下,元日两国间的贸易也不曾中断。从地理位置来讲,庆元距离日本最近,故自宋代以来一直就是对日贸易的重要港口,来华的日本商船几乎都是驶抵庆元。

好太王碑 广开土王碑

广开土王碑

然而,日本商人到中国贸易时通常都会携带武器。这些武器既可用于海上自卫,但同时也可用于杀烧抢掠,为中国海防埋下了安全隐患,故引起了元朝政府的警惕。日本“唐宋以来,但修贡而不闻寇抄,中国亦加优恤,不为防御”,但元朝自两次东征日本时,开始注意部署沿海军力以防日本侵扰。至元十六年,日本商船四艘,篙师二千余人至庆元港口,庆元路总管府达鲁花赤哈剌带在确认日本商船并无威胁之意时,方准其贸易。至元二十一年,元朝任命哈剌带为沿海上万户府达鲁花赤。次年,哈剌带“奏对请庆元亲军衣装,禁戢倭人、海寇、私盐数事,上嘉纳之”。至元二十九年六月,日本到庆元贸易,风坏三舟,惟一舟到达。十月,日本舟又“至四明,求互市,舟中甲仗皆具,恐有异图”。为此,元廷又“令哈剌带将之,以防海道”。大德六年(1302)十月,改浙东宣慰司为宣慰司都元帅府,次年元帅府从婺州徙治庆元,以镇遏海道。大德八年二月,鉴于江南沿海地区的兵力薄弱,元廷又调集蕲县王万户翼汉军100人、宁万户翼汉军100人、新附军300人守庆元,蒙古军300人守定海。四月,又“置千户所戍定海,以防岁至倭船”。大德十年日本商人有庆等人驶抵庆元进行贸易,“以金铠甲为献,命江浙行省平章阿老瓦丁等备之”。

随着贸易的进行,庆元有些地方吏卒对日本商人“不能用公前后待之之道,而利其货宝,劫之以兵”,“欺虐凌侮,致其肆暴,蓄毒火攻,残民骨肉”,从而引发了至大二年(1309)日本商人火烧庆元的暴行。暴乱初发时,当地官员却“不能敌”,致使日本商人在庆元大肆焚掠,“倭人作乱,火城市,杀吏民”。彼时,日本商人到庆元贸易都是“馆于庆元天宁寺”。天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为历史悠久的著名寺院,然而在这次日本商人暴动中却未能幸免于难,“火于倭人”,惨遭破坏。这些日本人虽是商人,但是却“戈矛剑戟,莫不毕具”,攻击性极强,就连当时的浙东都元帅府也受到了冲击,幸得张复初等人的英勇抵抗,“格杀其渠贼”,方得解围。

庆元路总管府铜权

庆元路总管府铜权

庆元著名的玄妙观也在这次倭寇侵掠活动中被烧毁。据虞集(1272–1348)《庆元路玄妙观碑铭》载:“岛夷岁以土物互市,郡境吏卒侵渔之,不堪以忿,持所赍流黄等药火城中。官府、故家、民居几尽,观亦与焉。盖至大二年也。”《庆元路玄妙观重修道藏记》也称玄妙观“入国朝,易今名。继有倭夷之灾,观与藏俱毁。至大辛亥,吕真师既谋兴复,首葺藏殿,置轮机,具像设。”据此可知,玄妙观被倭寇烧毁,后又于至大四年重新修复。

元人吴莱在延祐元年(1314)前后所作的《论倭》中对倭寇杀伤抢掠的行径和庆元官兵无力应对尴尬境遇做了生动描述:

乡自庆元航海而来,艨艟数十,戈矛剑戟,莫不毕具,铦锋淬锷,天下无利铁。出其重货公然贸易,即不满所欲,燔焫城郭,抄掠居民。海道之兵,猝无以应,追至大洋,且战且却。戕风鼓涛,汹涌前后,失于指顾,相去不啻数十百里,遂无奈何。丧士气,亏国体,莫大于此。

渊颖吴先生集

吴莱著《渊颖吴先生集》

为加强沿海戒备,至大二年,江浙省从水路沿海万户府新附军中调取三分之一,与陆路蕲县万户府汉军相参镇守。至大四年十月,因“庆元与日本相接,且为倭商焚毁”,枢密院遂下令于“冲要去处,迁调镇遏”,加强海防力量。延祐三年(1316),“大臣以浙东倭奴商舶贸易致乱”,遂奏请派遣汉卿宣慰闽、浙,抚戢兵民,海陆为之静谧。延祐四年,王克敬被派往庆元“监倭人互市”。“往监者惧外夷情叵测,必严兵自卫,如待大敌”,王克敬到任后,实行怀柔政策,将卫兵“悉去之,抚以恩意,皆帖然无敢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