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一篇:开题报告:《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开题报告:《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临夏县土桥中学生物组作者:赵正祥
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现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中甘肃省赵正祥同志提交的2013年规划项目“民族地区高中生物教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开题报告报送。请专家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
报告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一、选题背景、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二、主要研究目标和内容
三、项目研究方法、项目实施方案
四、研究计划(分阶段计划)
五、项目实施保障
一、选题背景、概念定义及理论基础
(一)话题背景
生物新课程有很多优点,但对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师生来说,由于教学设备相对落后、信息不足、学生体验不足等原因,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生物新课程教材存在的问题过于着眼于大城市的现实,偏离了农村的现实,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现实;此外,有些例子过于理想化,与学生的实际学习不符。因此,在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发现配套资源不完善,教学内容难度不准确,新课程实施的可操作性不足。加强高中生物与人文教育新课程与校本教材资源的整合利用,是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是结合农村学校实际需要提高办学质量的举措。这是势在必行的。
(二)概念的定义
课程资源是指学校师生教学内容的来源。主要分为课堂教学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三部分。本课题研究的《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课程资源》是指在《高中生物课程通用标准(实验)》的指导下,整合三部分资源,使他们能够进入高中生物教学并帮助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所有资源,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高中生物教学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是探索所有可能进入高中生物教学课堂并能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衔接的资源。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利用的本质是充分挖掘高中生物教学中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教育教学价值。
(三)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传授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语境下,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学习资料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为支持学习者积极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教师应在学习过程中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如课文资料、书籍、视听资料、CAI和多媒体课件、互联网信息等)。
2.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课程观:多元智能理论下的课程观强调课程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课程设计和情境化的课程实施。
3.创造型课程实施观:创造型课程实施观着眼于师生课程建设问题,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知识的创造者,应该致力于课程问题自然发生在课堂上。同时,创造型课程实施观非常强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师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特别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设计能力,因为教师是不仅是课程实施者,而且,作为课程设计者,教师必须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一)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图书馆和网络,了解国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现状.
(2)研究我校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我校开发的课程资源类型及对课程的需求资源。
(3) 切实加强生物教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如概念图构建、模型构建方法、课堂错误资源利用、差异化教学实践等。
(4)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从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化课程资源三个不同维度探讨高中生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策略. 学校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的研究,学生探究式学习方法的研究等。
(5)课程资源整合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基础,通过一课、三讨论、三教训,一个评价等。
(二) 本课题的研究将实现以下目标:
1、 生物教材的使用是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学生在新生物课程中能够轻松理解知识、消化知识、掌握知识,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生物教材可以在生物新课程和教材的配合下,与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生的成长需求和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3、 生物教材的开发,对人民教育版编制的生物新课程教材和课程标准起到了补充、确认、丰富和发展的作用。
4、 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开发,为生物教材与生物新课程教材的整合利用奠定基础。
三、项目研究方法、项目实施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在选题之初,通过图书馆和互联网高中生物教案范文,了解国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2)调查研究法:用在提问的地方,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师生对课程资源的理解和需求。
(3)行动研究法:用于实施阶段,利用教学活动,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实践研究。
(4)案例学习法:用于实施阶段,结合教学实践,形成案例,思考,探究规律。
(5)经验总结法:用于总结阶段,基于一定的教学理论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进行教学实践,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与论文形成结论报告。
(二)项目实施计划
根据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精神。本课题实施方案如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3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5月):理论研究阶段:召开项目论证会,细化完善研究计划、人才培养、文献研究,成立课题组;设计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学习理论;设计调查问卷,了解学校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理论模型讨论;构建理论模型,形成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2014年6月-2015年5月):实践研究阶段:根据理论模型,开展“高中生物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反思、提出问题、聚焦问题、进行研究、撰写论文、制作课件、光盘、讨论实用模型;比如整合现有的PPT资源,进行转化,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效果检验课件的可用性;下载网上已有的视频进行辅助教学,测试视频在教学中的使用效果;收集课本难点对应的视频,构建实用模式。形成中期成果论证报告。
第三阶段(2015年6月-2016年6月):总结阶段:理论模型和实践模型的主要研究和修改,教学课件和教学辅助视频合集的形成,总报告的撰写,形成的主要结果。总结结果以形成最终报告。
四、项目实施保障
(一)研究对象和实施教师
1.研究对象:全校
二、高中25个科学班和高中18个班的所有学生
2. 实施教师:实际实施研究项目的全校生物教师。
(二)软硬件建设
学校的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这个小组的成员有一台膝上型电脑。集团拥有一台摄像机和数台数码相机,可有效整合所收集的教学资源。学校积极支持并提供课题研究经费,学校图书馆可作为教学资源的检索和数据来源。
(三)研究保证
1.项目人员情况
赵正祥: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二十六年以来,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奖、省级指导教师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国家级园丁奖“优秀教师奖”、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高中教师。
周世芳: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16年,课堂教学经验丰富,高考名列前茅。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工作者、优秀教师、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班级指导优秀奖、教学质量奖。
马元平:多年来,一直担任生物教研团队和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带头人。他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曾获得县级高考质量奖和校级优秀工作者。
梁金平:担任生物备课组组长,生物二年级教学工作组长。教学经验丰富,善于指导教学,探索思路清晰,教学认真规范。曾获得县级高考质量奖和校级先进个人和优秀备课班组长。
张彦政: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学术研究严谨,教学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曾获得区高中生物毕业考试三等奖,两次获得校级优秀工作者荣誉,两次获得教育部门县级督导奖励。
张学荣:参加工作以来,教学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措施,可以大胆探索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年担任高中生物教学和班主任,多次获得县级高考质量奖和校级优秀工作者。
刘忠东:多年来一直担任高中生物一线教学,经验丰富。长期致力于多媒体教学研究,形成了大量的课件,具有多媒体教学的一线教学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理念,得到了老师和老师的认可和好评。学校的学生。
刘娟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学术研究严谨,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思路清晰,教学细致规范,课堂教学优秀,两次获得校级优秀工作者荣誉,两次获得县级教育部门奖。
常承夏:从事高中生物教学,学术研究严谨,教学研究积极探索。考试成绩优异,受到学校领导和师生的高度评价。
高胜军: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以来,在各类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尤其是在生物实验和实践方面。曾获国家级优秀指导教师奖、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省级指导优秀奖、教学质量奖。
张红兵:从事高中生物教育教学工作以来,学习严谨,勇于创新,大胆探索,业务能力精通。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握新课改理念,主要探索多媒体辅助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他们都是各师范院校的本科生。他们的学术水平、学术经验、专业能力、教学成绩、课堂教学都是一流的。他们为我校生物教学水平的提高和生物教学的改进做出了贡献。
3.研究时间保证
所有参与者在高中二、三年级参加生物课,直接参与课堂教学设计。本项目组成员均为一线教师,可随时用于教学研究。
4.学校一贯高度重视教学科研工作,特别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并作出明确承诺:全力支持课题研究工作,确保科研经费充足。
第二章:高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试验(提案报告)
XX省级课题
开场报告
项目名称:高中XX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实验学科类别:XX学科项目成员:XXXXXXXXXXXXXXX
XXXXXX中学
XXXX 年 XX 月
《高中XX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与实验》
开场报告
XXXXXX中学XXX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现在学生直接从实际生产生活经验中对XX的认识越来越少。课程教学与现实生活知识的脱节,使得教师的教学难度不断加大;另一方面高中生物教案范文,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XX学科更加注重探究性知识的传授,大量鲜活的XX学习知识的引用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XX学习系统。如何解决这一新矛盾,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实践和当地生产生活开发课程资源,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与课程内容的衔接。,以达到建立更好的知识体系的目的。为此,我们申请了省级学科“高中XX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与实验,并于XXXX、XXXX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批准。
一、问题背景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我国(尤其是城镇)的年轻人接触实际生产实践的机会非常少。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接触生产生活的机会较少。很多从事XX教育和XX的教师发现,现在的青年学生越来越脱离生产生活现实,对基本的社会知识和日常生活知识知之甚少。多彩的世界对他们来说越来越陌生。学习XX的兴趣在下降。新课改标签强调从自然出发,从发现出发,充分利用探究思维引导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更好地体现STS的教育思想。这很好地代表了XX学科教学改革的方向。但学生面临缺乏自然知识
现实已经成为XX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新形势下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是解决这一棘手问题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的想法,经过调查发现同类研究很少,我们之前的一些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新课程标准条件下提高XX教学效果。主要表现为:
1、增强学生对课程资源的体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XX教学效果。
2、通过收集、整理和利用课程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注重掌握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贯彻STS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善于认识自然、尊重科学、关注科学的社会精神。
三、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1、 日常生活制作与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编排。
2、现实课程资源、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3、XX学科的相关理论和实际应用。
四、本课题目前国内研究现状及预期突破
通过网上查询和相关文献检索,在报刊上只能找到省内外相关内容的零星和分支研究,而对这一课题的大规模系统研究在省内尚属空白。希望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极大地提高学生XX学习质量和环境生态意识的形成,增加学生学习XX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接受和理解,贯彻STS教育思想. 最有可能的突破是大大提高学生的生物表现。
五、满足完成本题的条件
1、本项目成员均为XX研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其中3人具有XX研究教研岗位多年实践经验(含省第一优质课程的获奖者)。而且他们乐于探索,勤于实践,年轻力壮。
如果是包装漏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