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学在官府孔子 幸福人生讲座第176集《三字经》(2)

2018-02-27 21: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那么,历史上百家争鸣的局面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子学就是诸子百家之学,子书就是诸子百家所著的书。子指尊贵的人。学在官府孔子什么人珍贵?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如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韩非子等。一子或数子建立一家学派,诸子则建立百家学派。百家是泛指其多,未必有百家。夏商周三朝学在朝廷,民间无学术,更不可能有诸子之学。春秋战国时代,诸侯争霸,王道不行,诸侯都想得到能助自己称霸的学问,所以天下有志之士皆各持己学游说诸侯,子学于是应运而生。司马迁的父亲、汉初学者司马谈作了一篇文章叫《论六家要指》,第一次全面详细地对先秦诸子进行了系统分类论述,较之庄子《天下》、荀子《非十二子》的论述要完备得多。《论六家要指》收在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编的《古文辞类纂》中。司马谈将先秦诸子分为六家,分别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墨家、名家,并一一作了论述评价。继司马谈之后系统论述诸子之学的是西汉末的刘歆。刘歆将诸子分为十家,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法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其中,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是司马谈所未论及的。刘歆[xīn]论述了各家源流,确立了子学的名称,意义重大。东汉史学家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设《诸子略》,全文照抄刘歆的论述。子学在春秋战国时代是学术思潮,到汉代以后则不再是思潮,而是某一类学问的总称,凡是在经学以外建立自己的学术思想的都称子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讲:“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四库全书》子部共列了十四类,分别是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子学的内容可以说庞杂浩繁,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宗教、哲学、科学、艺术、综合。

宗教包括释家、道家。释即佛家。佛家本为印度传来,但最终被中国文化吸收改造,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古人也将其看作诸子百家中的一家。佛家的核心思想是要追求超越生死、出离轮回的永恒状态。道家包括了先秦的道家学派和汉以后的道教,道家学派被道教继承,故而道家也就主要是指道教了。但道教的核心思想是追求长生不老,这一点和追求顺其自然的道家思想是不同的。道教讲了许多追求长生的修养方法,继承的道家思想也主要是取其清虚无为以达到长生的目的。

哲学包括了儒家、兵家、法家、小说家、杂家。经学本是儒家思想,何以子学中还要列儒家类?因为儒家也是个庞大的体系,内中也有很多派别。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战国又有孟子学派之儒与荀子学派之儒,汉代又有今文学派之儒与古文学派之儒,宋儒又分理学、气学、心学三派,清代又有考据之儒。故而只有经过朝廷认定的儒家经书,及对这些经书注释的学问才算经学,其他建立自己体系的儒家都算是子学儒家类。经学代表了儒学的主流,子学中的儒家类代表了儒学的支流。不过二者重德乐生的整体精神是一致的,异也是同中之异,大同小异而已。兵家主要是军事思想,核心是强调知己知彼与战争的正义性,其余则是讲战争中的技术。法家思想的核心则是以法律代教育,一切以法律为准则,讲究权谋之术,刻薄寡恩。小说家在古代是子学而非文学,古人著小说的目的都是要寄寓深邃的哲学思想,非仅讲讲故事这么简单。杂家的特点是无自己的核心主张,而将各家的思想拼合在一起,因各家思想都有,内容自然丰富。杂家的书都像百科全书,《吕氏春秋》即是代表。到《四库全书》的杂家类则将战国以后失传的诸家学说全收录在内,比如墨家、名家、纵横家等。墨家的核心思想是功利主义,一切以实际利益为原则。不过其主张人人兼爱、不打非正义战争的非攻等思想还是可贵的。名家讲辩论,能运用逻辑以驳倒对方,其核心思想是用旧的、合礼的名词概念来约束新的混乱的现实。因为诸侯争霸的现实是有序的西周所无的,没有这种现实则没有与之相对的名词概念,所以凡旧名没有的新生事物名家就不予承认,这就达到了名家规范社会秩序的目的。纵横家是战国末年合纵家与连横家的合称。合纵即主张联合东方齐、楚、燕、赵、魏、韩六国以攻打秦国。连横则主张秦国联合一国以攻打另一国。墨、名、纵横三家在战国以后都成绝学,故《四库全书》未单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