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有关于长征的小故事 红色故事促贵阳发展研究(3)

2018-02-23 21: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三、习总书记的文化魅力为弘扬红色文化做了示范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时的讲话》巧用三句格言式的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概要地标注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明天的三个重要历史阶段,形象地引出中国梦的历史目标,激励斗志,振奋人心。历史典故、故事、格言的运用,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风格,不仅形象生动、充满哲理,还起到了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推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亲和力和感召力,也为我们的写作做出了示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远、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格言运用的得心应手,正是他注重文史知识学习的集中体现。他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了高度概括,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报国情怀等。也正因为如此,加强学习是我们写好党的故事的不二法门。这对改进领导干部文风具有多方面启示。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用郑板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这句名言,坚定地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习总书记的文风为我们写党的故事,提供了遵循:一是有助于推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大众化、通俗化。要使群众接受,就必须贴近群众,善于运用群众语言,注重政治要求、方针政策、价值目标的文化诉求,而不是用空洞抽象的概念、大道理“放空炮”,或者居高临下地板起面孔训人,拒人于千里之外。“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一勤天下无难事”,这些朗朗上口的语言,随处可见,亲切又意味深长。二是有助于增进社会认同。善于塑造执政文化形象,通过传播和运用执政文化形象提升国家治理能力,体现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故事相比直白生硬的口号更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三是有助于塑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事关主流意识形态在当前多元思想文化格局中的竞争力。这是一条文化规律、传播规律,也是一条重要的政治规律。

强渡大渡河中的故事_有关于长征的小故事_有关长征的文字图片

四、加强党史故事写作和现实记载的实践探索

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王若飞“一切为人民打算”的光辉理想就在达德学校孕育萌芽,牺牲在红石崖的林青“愿将满腔热血,换来幸福人间”的誓言,总能引起聆听者的共鸣,激发干事创业、为人民谋幸福的斗志和智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和建设产生的红色文化既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又是珍贵的不可再生的文化旅游资源,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写党的故事,发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015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参观遵义会议会址和遵义会议陈列馆后叮嘱讲解员“你讲得很好。要给大家好好讲,告诉大家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贵阳党史》问卷调查显示,读者最爱看的也是党史故事。我们组织专家教写党史故事,写作骨干实战演练,纷纷发表《红军血染祖师观》等作品,取得很好效果。广大读者反馈爱看,专家教授、党员干部也给予肯定,期刊实现了改版增刊,与《贵阳日报》等报刊为传播党的故事提供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