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长征的小故事 红色故事促贵阳发展研究(2)
真实感人的故事既是写作的基本素材,也是真正撼动人心的东西。红军所到之地,镇压恶霸豪绅开粮仓和盐号,救济分发穷人,老百姓都深有感触。1935年三月初三上午,红军进入黔陶乡的谷洒村和马店村,没有惊扰老百姓,他们在院坝中露宿下来,埋锅造饭。农家的院坝,经常都堆有柴草,但红军一根也不动,自己上山拾柴烧饭。村里的一家碾房里,看水碾的农妇见红军来了,慌忙将10岁的男孩藏在水伞洞中,当3个头戴柳圈的红军走进洞时,母子俩瑟瑟发抖,不知所措。红军战士笑咪咪地对他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然后将他们叫回碾房内。天很冷,战士们找来干柴,烧火给母子取暖,还拿出米饭、猪油渣分给母子二人,大家围着火一起吃饭。说也凑巧,寨上徐光文老母亲这天去逝,徐家饥寒交迫,哪有钱办丧事,全家人守着母亲的尸体憨哭。红军战士们见此苦情,对他们说了许多安慰话,还纷纷解囊相助,凑了10多块银元和一些大米给徐光文,嘱咐他好好安葬母亲。
红军由花溪区骑龙寨进入赵司寨时,正逢这里赶集,方园十里八寨的各族人民及龙里,青岩、定番(惠水)来的客商云集赵司,红军很快就了解到人称“母老虎”的地主婆最坏,红军令她向群众低头承认欺压百姓的罪恶,勒令她将几百斤大米、30多块腊肉分给穷苦的百姓,各寨子群众无不拍手称快。黔陶乡乡长、恶霸蒋恒昌被称为“活阎王”,他叫家里奴仆打扫客房,摆好烟盘烟枪,还令乡丁将青天白日旗插上乡公所房顶。红军见了非常气愤,将旗带杆一齐扔下房来。蒋恒昌吓得大汗直淌,以为部队要来包围乡公所,连忙带了乡丁从后门躲进后山密林之中。一个小小的举动,把“活阎王”吓得三魂掉了两魂。老人们至今仍记忆犹新,他们感激红军、怀念红军。
红军是仁义之师、干人的部队,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这一点。有关于长征的小故事1935年3月31日深夜,上万红军举着火把由息烽的新阳往九庄进发,远远望去,火光满山遍野,照亮整个夜空。当队伍行进至燕平地区一座高山上时,大路没有了,只有小路。为了不踩坏群众的庄稼,红军只好吃披荆之苦,耐斩刺之劳,开辟新路让大队人马全部从莽林和刺巴笼通过。第二天早上,群众看见新开辟的路足有两丈多宽,地上留下一些用树条编织的伪装帽,被踩得倒伏的刺巴笼上还挂着一些布襟和草鞋,而群众的庄稼却安然无恙,土里就连一个脚印也找不到,群众感动了。第一个看到这件事的农民杨文举老大爷当时就对亲友们说:“象这样爱护老百姓庄稼的军队,别说见过,就是听也没听说过,这样的军队,今后一定成大器,这样的军队不会害老百姓的”。于是这件事当天就一传十、十传百的传开了。马店村有个二十出头的青年田喜生,红军进寨后,他常在红军身边转来转去,对红军的言行认真观察,他觉得红军不是土匪是亲人,是穷人自己的军队。红军临走前,他找到一位红军首长说:“我来报个名,求你们收下,先给你们带路,然后当兵。”
正是这些可歌可泣的事迹,让《一个人的长征》《红军是救星》《捉住母老虎,吓跑活阎王》等故事流传至今。80多年过去了,红军走过的山道而今已是宽敞的公路,党的富民政策彻底改变了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旧貌。在当年烈士倒下去的地方,映山红正开出鲜艳的花朵,在这片当年红军走过的土地,革命火种薪火相传,新长征的路在我们脚下伸向远方。
历史代表过去,文化启迪未来,精神激励万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党的历史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群众尤其是教育青少年,是党史工作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史是一部生动感人的教科书,不仅能够激发爱国热情、凝聚人民力量、培育民族精神,而且对正确引导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指出:“把握时代大势,回应实践要求,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彰显红色文化这一软实力,是贯彻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通过党史故事,记载今天的奋斗经过,可以成为净化心灵、昂扬斗志、坚定信念,以及推动创新发展的CPU、提升对外形象、激发人民热情的精神力量。
俺们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