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本纪 黄帝 30 拖着蛇尾的女神们:嫦娥=常娥=常羲=常仪=尚
拖着蛇尾的女神们:嫦娥=常娥=常羲=常仪=尚仪=纤阿
唐善纯
内容提要 如果我们将“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盗食之,得仙”与《吉尔迦美什》及希腊神话对照,可以发现,盗窃长生不老药的“姮娥”,正是《吉尔迦美什》以及希腊神话中的蛇。
关键词 姮娥 嫦娥 常娥 常羲 常仪 尚仪 纤阿吉尔迦美什
凡是月光照耀到的地方,均有月亮崇拜的存在。千百年来,每当皓月当空之际,人们谈论最多的大概就是月中嫦娥。“嫦娥奔月”神话出现于我国战国时期。故事起因是:羿射九日,得罪天帝,与妻嫦娥同贬为平民,羿要长生不老,从西王母那里求得不老药,被嫦娥偷食。羿发觉时,嫦娥已拔地而起直奔月宫而去。到了汉代,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嫦娥奔月不仅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更体现了人类飞向宇宙的美好愿望,吸引着人类去认识、去探索、去造访。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被命名为“嫦娥一号”,更寄托了国人千百年来对月亮的浪漫幻想,航天科技结合古典神话,让这次航天探索工程充满人文色彩,格外引人注目。五帝本纪 黄帝曾经无数次在传说中描绘月亮、无数次在唐诗宋词里吟诵月亮的中国人,对这个38万公里之外的星球第一次零距离凝视。
朱天顺说:“原始宗教的天体崇拜中,对月亮的崇拜,在世界各国也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南美洲的有些土著民族,以为使植物生长的不是太阳,而是月亮。他们以为是月亮的柔和光线带来凉爽和露水,并有滋润人畜,促进植物生长的神性而向它献祭。古以色列人在新月初升时,总要在山头上举行烽火来迎接它。古埃及人为感谢月神给人类夜间以光明和计算时日的方便而崇拜月亮,后来又作为智慧和文化之神加以崇拜。文明悠久的印度、希腊的古代,也都有月神崇拜”( 《中国古代宗教初探》)。我国古代同样盛行着月亮崇拜,月亮很早就被初民神格化为月神了,同时,围绕着月神产生了丰富的月神神话,嫦娥就是中国神话中最著名的月神。
月神嫦娥的形成有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开头叫常仪、常羲、羲和、常宜等。《山海经·大荒西经》郝懿行笺疏:“《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云:‘帝喾次妃鲰訾氏女曰常仪。’《大荒西经》又有帝俊妻常羲,疑与常仪及此经羲和通为一人耳。”帝俊之妻常羲既然是12个月亮的母亲,毫无疑问,她就应该是月神了。《礼记,檀弓上》孔颖达疏引《大戴礼·帝系篇》则云:“次妃陬氏之女日常宜,生帝挚。”宜与仪同属歌部,娥亦从我得声,故得与羲、仪通用。因此,常宜亦即常仪。《文选·月赋》李善注引《归藏》,常字无女旁;[三国]曹植《辩道论》:“素女嫦娥不若椒房之丽也。”常娥作嫦娥,是偏旁类化的结果。后世典籍基本上就通作嫦娥了。
常娥,典籍中又作恒娥或姮娥。韩愈《月蚀诗》:“恒娥还宫室,太阳有室家。”东汉张衡《灵宪》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注:“姮娥,羿妻;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也。”庄逵吉校云:“姮娥,诸本皆作恒,唯《意林》作姮。”姮字不见于《说文》,当以作恒为是,作姮为俗字。
《世本·作篇》:“黄帝使羲和作占日,常仪作占月。”羲和、常仪成为黄帝的占日、占月之官,自然是神话历史化的结果。日神羲和与月神常羲的丈夫都是帝俊。羲和与常羲既然拥有同一个男性配偶神,可能说明了她们最初本是一神。《帝王世纪》:“帝喾高辛氏,姬姓也。其母不见,生而神异,自言其名曰逡。…纳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鲰訾氏女日常仪,生帝挚。”帝喾“自言其名曰逡”,《初学记》卷9所引《帝王世纪》则作“自言其名曰夋”。因此,学者一般认为帝喾和帝俊为一神之分化。常仪为帝喾之妃,实亦由常羲为帝俊之妻所演化而来。《诗·大雅·生民》孔颖达疏引《大戴礼·帝系篇》亦云:“帝喾卜其四妃之子,皆有天下,…下妃鲰訾氏之女曰常仪,生挚。”常仪即常羲,仪、羲皆从我得声,并属歌部,故得通用。
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