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挑战外观击败所有首领 奇葩兵器集锦(上)(7)

2018-02-11 13: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五 金吾是什么?

东汉光武帝刘秀未发迹时作为太学生(官府供养的大学生)在长安求学。有一次他在大街上看到执金吾帅军出巡,被那盛大的场面深深震撼的刘秀忍不住作诗道:“仕宦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意思是说当官就要有执金吾的排场,娶妻应当有阴小姐的容貌。执金吾是武将的职称,字面意思是手握金吾。这个官名在《汉书·百官公卿表》里有两种解释。应劭的定义是:“吾者御也,掌金钳以御非常。”颜师古定义为:“金吾即为金乌,乌同鸟,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说白了,执金吾是平时负责守卫京城,尤其是皇宫重地安全,天子出巡时伴随保驾的禁卫军最高统帅,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卫戍部队司令。执金吾位同九卿,办公的地方叫金吾卫。唐代开始设立左、右金吾将军;明朝设金吾卫指挥使。最后这个官职甚至传到日本:1600年关原大战时背叛主帅石田三成的日本诸侯小早川秀秋就被手下尊称为“金吾大人”。那位当时著名的美女阴丽华长得如何不在本文范围之内。Fish在此想讲述的是名为金吾的这件兵器。那么金吾又是什么?为什么会位列Fish的奇葩兵器排行榜呢?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发掘是中国考古学界的一件大事。除了著名的成套青铜编钟之外,曾侯乙墓里还出土了不少兵器。其中一件青铜兵器上刻着一个“殳”字。这支青铜殳的殳首不但有锐利的矛尖,而且还有两个青铜刺球形状的节点(增重提高打击杀伤力,见上图)。同样的兵器1955年在别处曾经出土过,但是一直被当成是矛。而普通的无刃殳在曾侯乙墓里也被挖了出来。曾侯乙墓自带的文献颠覆了人们以前对殳的认识。原来殳分为两类:实战兵器的称为“锐殳”,就是那种带矛头和刺球的殳;而没有锐角和刃的称为“晋殳”,是训练和仪仗用途的殳。曾侯乙墓里一共出土了7件锐殳、14件晋殳,从而彻底改写了殳的定义。墓中两种殳的手柄均为积竹木芯,即以八棱形木杆为芯,每个棱面贴宽约1厘米左右的竹片,外面密缠丝线、革带或藤皮,再在表面髹上红漆或黑漆。殳杆通长3.29到3.4米,粗2.8至3厘米。这从侧面证明了东汉郑玄的考证基本无误。值得注意的是1999年的《辞海》仍旧使用20年前的旧定义,使得很多人对殳的印象完全没有改观。接着秦始皇兵马俑三号坑的发掘又让人大开眼界。因为此地发现有帷幕和火坑痕迹,被认为是军阵的指挥机关所在地。这里出土的三棱型殳无一例外都是晋殳(上图二)。殳首通长10.5厘米,粗2到3厘米。虽然殳首仍旧是安装在长柄上,却被放置在步兵俑手里,明显是仪仗队用具。可见随着秦朝不再把战车作为主力使用,殳已经退居二线,完全成了装饰摆设。

前面Fish已经写明金吾的前身是商周时期的实战兵器殳,从秦代开始逐渐离开战场,演变为汉晋时期的仪卫权杖。有趣的是南北朝以后作为官职的执金吾及其衙门金吾卫一直被保留着,可是棍棒形态的金吾作为仪仗道具却神秘消失了。“上元之夜,金吾不禁”出自于唐代韦述的《西都杂记》,本指古时元宵节及前后各一日,京城百姓终夜观灯,金吾卫照例取消夜禁。如果只用后半句也泛指任何没有夜禁,通宵出入无阻的情况。这种制度早在汉朝就有了。问题是唐朝的金吾长得什么样Fish翻遍资料也找不到。乾陵神道上的石雕武士明显是金吾卫的仪仗兵,但是他们都拄着宝剑站立,剑柄尾部有夸张的圆形装饰,正好置于雕像的胸腹部— 这些仪仗用剑就是唐代的金吾么?无法确认。而壁画里的唐代仪仗队几乎清一色都手持长柄丩字戟,腰挎箭袋,再也看不到任何古代长柄殳的痕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Fish只好跳过唐代,直奔另一个历史时期寻觅金吾的下落。描写北宋时期呼延庆为首的众位忠良豪杰与庞文奸党政治斗争的演义故事《呼家将》里曾经提到皇帝(宋仁宗)震怒,命殿前武士将某大臣牵出殿外,用金瓜击顶而死。这种刑罚不见于宋代以前的史书中,倒是和金朝女真人的处决犯人的方式有点近似(哇喇卜咳,用大木槌打碎罪犯的头)。金瓜,就是南瓜,或者再具体一点,扁圆型的小南瓜。殿前武士属于金吾卫编制,看来金吾的新外形已经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