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转载]高中语文专题教学实践研究探析(2)

2018-01-25 13: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2.教学方式同质化:千篇一律造成了师生倦怠

不同教师面对不同学龄而又个性各异的学生,应努力建构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同时又能充分展现教师风采的语文课堂。然而实际情况不容乐观,语文课堂“千篇一律”“千课同构”的问题还比较严重。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上了九年语文课,到了高中阶段大多还沿袭同样的套路学习每篇课文,依然是反反复复的字词句篇。面对每篇课文、每节课,还没有等老师开口,学生大多非常清楚老师要求学什么、做什么。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作为课堂教学的两端,备课与评课的理念和方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形态。当下许多学校把集体备课混同于统一思想、统一内容、统一教法、统一进度、统一评价的过程,要求所有老师用相似的方法在规定的课时里完成同一内容的授课,这就为课堂教学的同质化埋下了隐患。评价一节语文课,习惯于将是否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作为重要指标,习惯于关注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是否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要求。有人对这种简单化处理的评价模式做了这样的概括: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学习就是“自主”;前后左右讨论一下就是“合作”;一个话题冠以研究的名义就是“研究性学习”[ii]。

这些重预设、轻生成,重效率、轻质量,重形式、轻效果的“套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师生的自由发挥:教师难免拘泥于“课时主义”的窠臼,力图在规定的时间完成预设知识的传递,学生不得不与之配合甚至“做秀”。久而久之,必将形成教师疲劳、学生厌倦的状态。在各种教学参考书、网上资料都随时随地唾手可得的当下,教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形象不断在消解、坍塌,学生思考的动力、投入的激情从何而来,便成为老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新世纪之初,在启动高中课程改革时曾经在全国做过一个调查,请学生列出最喜欢的排在前四位的学科,其中没有语文。十几年过去了,高中语文教学类似的尴尬和无奈应该得到根本的改变,语文学科被边缘化的状况理应得到重视。

3.思维培养浅表化:浅层问题延宕了探究深度

从思维发展的角度而言,高中生在思维深刻性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诉求。他们有能力也有意愿从不同视角、不同立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希望得出丰富多彩的成果,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唯一确定性的答案。与此同时,高中生对问题进行深度探究的渴望更为强烈,借助典型的文献材料讲证据、有逻辑地阐述观点,形成从现象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深刻认识,往往比浅表化的问题解决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在思维广度和深度上的发展诉求。首先,质疑和提问的机会往往被教师“垄断”。教师抛出大量预设的问题并启发学生来解决,固然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就阻滞了学生质疑精神和提问能力的发展,而质疑和提问又恰恰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起点。其次,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由于教师不仅预设了问题,也准备了所谓的“标准答案”,最后不论学生如何“自主”“合作”“探究”,大多数情况下总要归结到这些答案上来。这样简单、重复的操练以及肤浅、确定的答案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有时学生对老师的做法甚至不屑一顾。如果教学活动还停留在这个层面,正如有的老师感慨,学生偶尔回答老师的问题,也是照顾老师的情绪而已。第三,即使有的学生确实对教师课上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往往也没有机会和时间在课下深入地研究,他们的兴趣点总是随着新课文的到来不断转移,他们的精力总是被零零散散的浅表化学习任务所消耗,培养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更是无从谈起。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_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_一年级课外书读书笔记

二、突围与探索:高中语文专题教学的理念与策略

新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倡导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推进,大力倡导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十多年来,各地老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涌现出了很多成果和经验,专题教学应是最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在理念与策略上已经呈现出鲜明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