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文言字词本 [转载]语文教学:期末迎考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专项练习(9)

2018-01-23 21:09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安国寺建于伪唐保大二年,开始名为“护国”,嘉佑八年才改的现在的名字。寺院的房屋继连都做了改造翻新。今年正月,父老乡亲们男男女女一万多人聚会于这里郊游活动,祭祀瘟神,这是江淮地方的风俗习惯。

四月六日,汝州团练副使眉山人苏轼做了这篇记。

5.官宦在外,思念家乡;国势动荡,危机四伏;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6.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或从“视听结合”的角度分析也可);强调过去的禁苑深宫,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或:今昔对比)沧桑的世事,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吊古之情油然而生。(或“引发诗人的思古幽情”)

【解析】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提炼和概括诗歌中相关信息的能力。诗人“愁”原因诗中一再提到,仔细筛选相关信息,作适当的联想、引申、整合。首联写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所见烟笼蒹葭,雾罩杨柳,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愁”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颔联写凉风突起,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传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颈联写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朝代更替,世事沧桑,把诗人的吊古之愁油然而生。尾联一个“流”字,暗示出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

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艺术技巧及其作用的能力。首先读懂颈联。该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惶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禁苑深宫,而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雀和虫鸣,不识兴亡,依然如故。历史的演进,王朝的更替,世事的变化沧桑,把诗人的愁怨从“万里”推向“千古”,以实景叠合虚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答题时,先要明确手法是什么,再结合诗句指出该手法的运用在表达情感时的效果。

点睛:解答此题首先要审清题目问的是什么。“赏析表达效果”,换一种问法就是:“表达技巧是什么?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此联是写景,那么描写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写景物的角度(空间、色彩、感觉器官等);(2)表现手法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写哀情等;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铺陈描摹等);(3)结构特点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写景、景语作结等);(4)锤炼字词的角度(一字传神,惟妙惟肖再现景物特点等);(5)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题”答题时要具备三方面内容:一是“用了什么手法”、二是“如何用这种手法”、三是“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或表达什么样情感”。具备以上的知识储备,解答此题就一定思路。

(四)

1. D2. D

3.①张建封担心失去温造,于是把兄长之女嫁给温造为妻。

②兴元军叛乱,杀死节度使李绛,众人认为温造能够平定这一暴乱,文宗也认为他可以

4.年少成名,长于言辞,富有谋略,不愿为官,行事果决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把握。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考生应把选项中的句子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推测意思和用法的正误。D项,“卒有觉者,欲引去”,如把“觉”翻译成“睡觉”,则与语境不合;从文中来看,“劳问毕,就坐,酒行,从兵合,卒有觉者,欲引去,造传言叱之,乃不敢动”,该句意思是慰问完毕,命兴元兵坐下,温造便令人抬着酒巡行。卫兵的包围随即合拢。酒席上有先察觉的,想离去,温造传令呵叱,于是不敢动。此处分“觉”应为“发觉,察觉,觉醒”之意。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A项,①中“其”修饰“名”,意思是“他的”;②中“其”作宾语,意思是“他”,两者不同。B项,①中“之”意为“的”,结构助词;②中“之”为宾语,意为“他”,代词。两者不同。C项,①中“以”意为“因为”,连词;②中“以”意为“用”,介词。D项,①②中的“者”均意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