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 [转载]文武兼济刘应节(曾任戚继光上司的潍坊人)(3)
据《刘氏家乘》载,刘应节的先祖为辽东咸平人,属宋金对峙时的金国属地,金末曾任昭信校尉,后人呼之“刘昭信”。刘昭信之孙刘佺“从母完颜夫人(金国女真族人)渡河依外家来潍州,曾任潍州常平仓使”,从此在潍定居。由此可知这位刘应节家族潍县始祖,是汉人与女真人的后代,刘应节的家族史可谓我国民族大融合历史的又一个典型例证。
《潍县志稿》一书入选的刘应节家族成员有六人之多。其父刘润,“虽隐于农商,而雅好史籍,尤精星数”,潍县地方官倚为智囊团成员,在当地声望卓著;其曾孙刘凤毛,曾任广西桂林通判,后辞官归乡,专致经史与星历之学研究,卓有建树;凤毛子刘炲,“赋性严正,有急智,有卓识”,曾协助潍县令周亮工守城抗清;凤毛另一子刘芳声,“生而颖异,过目成诵”,“及长,性倜傥,好任侠”,有慷慨大丈夫之风,崇祯皇帝死后,仍一心效忠明王朝,“闻福王南渡,从之,明亡,不知所终”;刘炲子以贵,康熙二十七年进士,官广西苍梧县知县,后告归,杜门著述,著有《古本周易集解》、《析疑》、《初学正鹄》、《正命录》、《莱州名贤志》、《沧岚辨真文》、《藜乘集》等,是当时的著名学者,尤其是在易经研究方面卓然成家。据《刘氏家乘》记载,刘应节家族诗书继世,文风绵长,至清末计出进士、举人十几名,廪生、庠生不可胜数。近几十年来,从村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不下数十人,光是研究生就有五人。
翻检《潍县志》和《潍县志稿》等有关史料便不难发现,民国以前的潍县城,曾留下与刘应节相关的遗迹甚多。刘应节的宅居,在潍县城内西门大街道北九曲巷西(刘氏家族原居于潍县城南,明末清初迁居今浮烟山综合开发区刘家庄子村);他和刘以贵的墓,在潍县城区西南关外;明隆庆、万历年间为他建的总督坊、大司寇坊,在潍县城西门里;郑板桥曾与郭家兄弟唱和其间、共赏修竹的郭家园,最早也是刘应节的园子,原称南园,明嘉靖年间刘应节修建,天启年间归当朝吏部尚书、潍县人郭尚友;潍县许多庙宇坛社,也曾留下刘应节撰写的题记、碑额。
今天的刘家庄子人,九成以上是刘应节的后裔,多达1200余口。据刘应节14世孙、现任村支部书记的刘洪河介绍,关于刘应节的遗迹、遗物现已多不可寻,如万历皇帝为刘应节夫人寿诞御笔亲题的“一品诰命夫人”匾额、戚继光陪同巡视长城的“刘应节略边图”等均毁于文革期间,只有一块刘应节之母的墓志铭碑尚在村中存放,向后人们诉说着先人刘公的辉煌业绩。
现在世界新格局已经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