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诗词教案范文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教学设计与教学难点

2021-04-16 05: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篇一

一、教学设计:

1、认识古诗生字,指导书写“蓑”,准确,有情感的朗诵诗歌,并能背诵。

2、通过注释,边读边想象的方式,感知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

3、通过对诗歌的体会、体验诗歌中所抒发的童乐、童趣,感悟诗人的心。

二、教学重点:

能借助读、想象,体验诗歌的境界。

三、教学难点:

是人的心理,并能恰当,有情感的朗读。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诗人导入,整体感知

1、导入: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两位诗人(板书:吕岩、杨万里)。吕岩,我们对他很陌生;杨万里呢?(引导背诵杨万里的小诗)。看来你们很熟悉它们了。但是老师要说,看似陌生的诗人,其实我们已经耳闻他的大名;虽然熟悉的杨万里,但我们并未真正走进他的心里。相信吗?不信,等我们仔细学完它们的古诗,你必定会恍然大悟。

2、你们说,怎么学?(读准-〉读懂-〉读出感受)。请老师们逐渐地,认真、仔细地将这两首诗读三遍以上。(教授板书课题)

3、谁有勇气单独为你们朗读这两首诗。

(评价、正音。指导书写“蓑”字:手和同学一起书空,默记5秒钟)

4、故事读正确,读通了,我们还需要争取把诗歌——(读懂)。请你们借助注释,理解故事的大意。同学们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前后左右互相叮嘱学习,还可以提问老师。

5、学生说故事大意,老师纠正。

6、从今天同学对故事的理解,你能看到这两首诗有众多共同点吗?

(1)、都是些小孩的故事。

(2)、都是表达一种愉悦的心态。

(3)、都表达了作家向往孩童生活的庸常。

(学生即使说不全:老师相信朋友们学完他们的两首唐诗,一定都会有更多地看到)

(二)、从形象入手,教学《牧童

1、让我们先来了解第一位小孩,他是一位——(牧童),大家在电视动画片中看过牧童吗?你印象中的牧童是如何的?

2、让我们认真地读,没看懂,细细体会,你必定会从词语中找到牧童的形象。

3、大家说你从诗句的什么字句中发现了牧童?

[预设一]: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1)你看见了哪些样的牧童?

(你看他,正撑着小肚皮,一路归来,吃饱了,喝足了。困了,就往草地上一趟,有微风明月为伴)

(2)这种的生活真是——?(板书:悠闲、自在、无拘无束)

(3)请朋友们想象一下,牧童会是如何归来呢?(展开丰富的联想)

(4)那么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起来?(指导朗读,范读)

[预设二]: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1)你能给我们描述一下那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在一片青翠的广袤原野上,牧童正在逗弄他的短笛,偶尔吹出几声悦耳的琴声,好不自在)

(2)那是一片如何的原野?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歌三首》教案设计

(“铺”:着一“铺”字,让我们想到眼前绿草如茵,一片绿意。

“六七里”:眼前是无限广阔的原野。随身一躺,都仍然躺进了大自然的怀抱。

(3)你能读出这样的原野吗?

(4)眼前绿草如茵,我们耳边仿佛又看到哪个?

(轻快悠扬婉转牧童的琴声。你是从那个字中,听到了这种的笛声。)

“弄”:逗弄的意思。快乐的牧童吹着欢快的琴声。同学们,张开我们想像的翅膀,听着秋风中传来的牧笛声(乐曲《牧童短笛》)可能,他刚一吹气,老牛便张起头看到牧童;然而,不远处传来了更有远的牧童声,或许老牛一听着笛声,便……或许……

4、眼前绿草如茵,耳畔牧笛声声;白日老牛牧笛为友,晚上清风明月为伴,真如世外桃园的生活。在这种的怀抱中的牧童,是如何的牧童?

(板书:童乐)你能读出这样的幸福吗?

5、你向往这种的生活吗?读出你的向往。

6、吕岩又难道要写这种的牧童呢?(展开吕岩小传)你了解了些什么?

7、总结:生于兵荒马乱的吕洞宾更期待能过上这种安悠、快乐的生活。谁能读出这些期待。

(三)、从场景入手,学习《舟过安仁》

1、牧童在微风明月下安然入眠,让我们目光跟随杨万里。在天空之下,碧波之上,路过安仁,看到了什么?

(课件: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你看见了哪个)

2、看到这种的一幕,假如此时你也和杨万里立于船上,心中会发出怎样的问题?

3、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百思不解,左思右想,愣是想不知道。大晚上撑着一把阳伞,撑篙、船桨叶放在船上。忽然,他知道了,他——(恍然大悟),原来是用伞使风,让船前进,你是从那里读出了作家的幡然大悟?——怪生(理解“怪生”)来,谁能读出这样的恍然大悟?(知道朗读)

4、请老师们想象:假如是你,假如你便是杨万里,恍然大悟,你会是如何的表情?(体验诗人情绪——〉引出童趣)

5、小结:一个“怪生”让我们看出了诗人的恍然大悟,还让我们发现两个有趣的小孩,更让我们发现了诗人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地理教案模板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_诗词四首教案

6、如此有趣的一幕,如此漂亮的诗人,谁能用你的读书声,传递给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呢?

7、拓展:诗人杨万里,还写过其他描写小孩的诗篇呢。请老师们读读这几首诗,再看看我们现在学的文学(轻音乐起),结合上去,你能看到诗人一颗怎样的心?(喜爱小孩,未泯的童真)

8、总结:诗人杨万里就是这种一位对孩子充满喜爱之情,童心未泯的大作家。杨万里还写了许多其它的田园杂诗,每一首诗的背后,我们都能看到诗人深藏的美丽的心。

四、诗人结尾,两手整合。

1、现在我们在读这两首诗(同学范读),你看到它们也有什么共同点?

2、陌生的诗人:吕岩,其实我们已经了解,今天更让我们发现了吕岩对悠闲、安定生活的憧憬。熟悉的诗人:杨万里,之前我们并没真正走进他的心里,今天让我们看见了他那颗未泯的童真。千百年前的诗人,今天仍然展现她们这么美丽的心,让我们怀着对作家的敬佩,齐读一遍,老师引读。你们愿意认识更多的诗人吗?那就去读更多的诗,是个给我们指明了一条走进诗人内心的路。

第二课时

清平乐·村居

课前预热

1同学们,你在乡村生活过吗?

2和城里相比,有哪些特别的感受?

一、导入

1、时光如水,岁月如流,今天让我们一起逐渐回头,走进南宋诗人辛弃疾笔下的田园,去感受那种时代的乡间生活------一起读:《清平乐·村居》。

2自己读一读这首词,看看和我们经常所学的诗有哪些不一样?(读)

交流:(韵脚名上下片押韵长短句)

二、初读

1、打开书本,自己读读课本,注意读正确,读流利,争取读得有感情。

2、谁来读一读。(1-2人)

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再读一读,看看你能看懂这些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我们来交流交流,说说你看懂了哪些,有哪个不懂的?

A翁媪:根据字形就能推测它的意思。

在这首词里,老母亲和老父亲的关系是?(夫妻)因此,在这首词里“翁媪”的意思是?(一对年老的夫妻)

相媚好:你觉得呢?

吴音:吴的地方话!

醉:知道意思吗?可能是谁喝醉了?他们觉得呢?

无赖:调皮的样子。

卧剥:谁知道?(躺、趴)

词语的含义你们都读懂了,这首词大家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三、品读。

过渡:刚才有朋友看到了“相媚好”,老师也有更深的反思:词中说到“茅檐低小”,足以看出生活的富足,可为什么人们还如此“相媚好”呢?

(一)自由读:自己读一读课本,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个问题。

(二)交流:(感悟大儿、中儿的勤劳孝顺)

这个问题读懂了吗?谁来说一说。

1、学生发言:我认为女儿勤劳贤惠,他们才相媚好。

2、你是从那里读懂的?

出示: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3、你是如何理解的?

大女儿正在锄草,他认为父亲年龄大了,想尽孝心,体谅父母。(谁来补充的?你觉得呢?你是如何想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二奶奶正在织鸡笼虽然没有儿子力气大,能干,但也很努力。

4、小结:夫妻俩看见勤劳能干的大儿、中儿,心中的愉悦之情溢于言表。那么年幼的小儿也让人们喜欢吗?

(三)感悟小儿调皮可爱。

1、你是从那里读懂的?点击“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2、为什么喜欢?(小女儿调皮可爱)

3、自己读一读这句话,哪些地方写出了小儿的淘气可爱?

无赖:a通常状况下“无赖”是指哪个样的人呢?(蛮不讲理游手好闲)

b在课文中是这个意思吗?

C从“无赖”这个词你看懂了哪些?(老夫妇对小儿特别偏爱,是对小儿的爱称)

卧(点击图)

a“卧”可能是哪个姿势?(躺趴)

b从“卧”字你感得到了哪些?你是如何理解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真活泼好动调皮)

C练习说话:看看图,想象一下小儿顽皮的样儿,可以自己说一说,好可以同桌讨论讨论。

4指导朗读:小儿顽皮的样儿该如何读起来呢?

(1)听老师读一读?

诗词四首教案_诗词教案范文_地理教案模板范文

(2)你认为同学什么词读得好呢?(好在哪儿)

(3)谁能读出小儿的顽皮?

小结过渡:大儿、中儿勤劳贤惠,小儿调皮活泼,难怪人们“醉里吴音相媚好”

过渡:还有哪些理由让人们相媚好呢?(再读读课文,想一想)

(四)感悟景美

1、生回答:我认为也有一个因素:这儿的景色很美。

2、你从哪儿读懂的?

3、谁来读读这句话:[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4、从青青草你读懂了什么?(草青草茂盛生机盎然)

5、他们就生活在这种优美的乡村,你能按顺序说说这乡村的美景吗?(可以由远到近,也可以由近到远)

A自由练说

B指名说

6、指导朗读:这么美的景色,真是如诗如画呀!你能读好吗?

指名读。(草真青啊!)

7、小结:瞧这一家子,生活在山清水秀的乡村真是自有一番乐趣呀。

那就让我们走近画中,听她们聊聊吧!

(五)感悟: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1、自己读一读,想一想,你似乎看到老两口在说哪个?

2、自己说一说,然后同桌讨论讨论,

3、交流:(如果你是老母亲、老父亲,你会说哪个?)

4、小结:乡村的风景如此优美,农家的生活极其美好,真令人陶醉呀!

5、指导朗读:女生齐读,男生齐读。

四、感情朗读全文。

1、喜欢这首词吗?自己练习读一读,注意把情感读起来。

2、老师读上阕,谁来读下阕。

3、还有谁愿意读的?你读上阕,老师读下阕。

4、回过头来,我们来听听作者的生平:

出示: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南宋爱国诗人。21岁参与抗金义军,不久即归元朝。任地方官之后,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可是却遭到清廷当权者反感,被罢职,闲居在江宁上饶(今河南省南昌市)前后近20年,中间虽短期出任河北安抚使等职,但随后就被罢免。到了晚年,朝廷政局危急,被起用,但依然得不到认同,最后含恨去世。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歌三首》教案设计

(1)这种一个孤苦伶仃的老太,经历了风风雨雨,饱受了打击,而现在需要应对晚年的孤寂和孤独。当他发现眼前这一农家的生活时,他有哪些想法和体验?

(向往之情油虽然生)

(2)羡慕有多深,忧愁就有多深,面对这么风光,诗人自然是别有一番味道在心中。让我们在安静地倾听中走入他的烦恼,读懂他的渴望。

5、配乐吟唱。

五、拓展积累

1、像这种清新的诗,辛弃疾还写过不少。辛弃疾一生写过600多首词。你读过他的什么词?

2、学生推荐

宋词历来和唐诗并称双绝。每首诗歌都是一幅华丽缤纷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课后,找来宋词读读,感受中国古人哲学的品味。

篇二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牧童》、《舟过安仁》两首诗以轻松、诙谐的笔调展现出悠然自得、无忧无虑的牧童和两个张伞使风的顽皮儿童,凝练的词句中颇具了童年、童趣。《清平乐·村居》以抒情、流畅的语言,徐徐铺开一幅古朴、惬意的农家生活图,令人深深地沉醉其中。

设计理念

吟诵,是古诗歌教学的重点,应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员反复吟诵,指导教师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心灵。在破解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把握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感受,调动多种味觉体验,充分展现其中的情味和魅力,轻松地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了解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语句在句子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背诵古诗歌。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含义。

3.想象诗词描写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调,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文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歌中童年生活的幸福、田园生活的温情,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地理教案模板范文_诗词教案范文_诗词四首教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