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初中地理的教案,让你的地理学科抱有偏见!

2021-04-07 01: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地理学科正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一些人长期对政治学科抱有偏见,认为学习政治大抵是学习一个地区气候、地形、物产等,实际意义不大.要颠覆社会上这些偏见,最好的方法是我们进行有效的课程内容的变革,使他们真正发现政治在现实生活中的很大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的教案,欢迎查阅!

初中语文教案1

《地球的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政治意义。

2.过程与技巧:通过画图,读图,培养教师的探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师生对政治常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造成的缘由,地方时差计算方式。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数学,知道物体是进入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只是那么。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结南北两极且穿过宇宙外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如何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避免哪些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缘由?

(地球是个不透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思考:地球自转其他政治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北纬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更南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翻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 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更南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 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初中语文教案2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_初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_初中地理教案范文

《天气》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可恰当利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示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可在生活中恰当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了解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技巧目标

通过各类方法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并产生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依照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非常、概括等认知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妨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亚洲自然政治的重要构成个别,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含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最红三个别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员认识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征,如何表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预测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中间气温的差异与分布、降水的差异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别、影响天气的诱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到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准确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商发展跟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展现着天气的变迁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妨碍,亦在学校阶段借助其它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主讲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高中教师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员的思维特征,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式为辅。联系实际制造、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境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认识有关概念跟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跟能力。

本节课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方法,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物理难题,从而更好的突显重点、突破瓶颈,也帮学员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作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征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法,让学员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跟体验获得知识,培养教师强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难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差别

初中语文教案3

《地图》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_初中地理教案范文_初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跟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跟利用地图的素养,使教师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跟技能,也是未来建设祖国所要具有的文化素养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知道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及其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利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诸多地形图上推断地势高低起伏情况,以备日后可用在生活跟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诸多地图上,学会分辨地势起伏高低的技巧,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7.能够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用的地图种类以及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推导定理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宽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断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判断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是,要跟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跟熟悉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3图1.22中有关图例的文字表明,以及课文P14第3自然段,使学生了解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政治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政治事物的文字跟说明各种政治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见图例”,自己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

2.让学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记忆的好办法。教师予以指导启发,如点状的符号有这些?分别表示哪些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类图表,让学员辨认,也只用课前打算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己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既符合实际又简洁,图上应有比例尺、方向或者自己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初中地理教案范文_初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_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表明记住图例固然很高,但地图通常都附有图例,所以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把握识图的方式跟方法。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判读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适合,排列应“横写自左往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很多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跟基本技能,才能很高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得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得信息

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什么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演进,你能否了解他们不仅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什么方式、手段,能够非常迅速跟准确地获得有关地表环境情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员阅读教材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探讨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依据学生演讲情况评价后总结点拨。

①人类的制造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镇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区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界定为普通地图跟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体现自然跟社会经济一般特性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按照专门功能侧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演进,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描绘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让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无法很快、更准确地传输跟获取地理信息,给他们的制造和生活增添更大的便利。

④根据目的跟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数学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他们说的这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能够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师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己学习政治过程中的感受后进一步引导:

1.运用地图的方式——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初中地理教案范文,养成读图、用图的好习惯。

2.运用地图的方法: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应多写。

③想跟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之后要表达起来,能够“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跟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得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画是指应多动手进行绘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些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完善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以下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取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日本汉城乘坐公交,让教师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下面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运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下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手段设计将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现有城市地图预测本组朋友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应有自己设计的图例及其它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比,看什么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初中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备课教案范文_初中数学备课教案范文_初中地理教案范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尝试利用地图预测我国的政治位置,理解我国政治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疆域面积,运用地图查阅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能够在地图上强调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主要群岛跟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式

1.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教师观察和读图的素养。

2.学会探讨跟评判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位置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教师参加意识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物理位置等常识的学习,激发师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政治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疆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强调我国的邻国、濒临海洋,主要群岛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难点

能够对我国政治位置的判读和与其它国家位置的非常,理解我国政治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以图释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巩固训练,当堂达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大中国》,多媒体展示-、长白山天池、乐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