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的革命音乐_李鸿章与戊戌变法_戊戌变法背景音乐(2)
时间:1895年
地点:北京
原因:《马关条约》的签订
内容: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
师:举人在反对议和的同时,为什么还要请求变法呢?
师:在任何一个时代,知识分子对时局的变化都是最敏感的,甲午战争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堂堂的中国竟然败给了一个岛国;为什么中国搞洋务这么多年,又是买兵器,又是练海军,又是请外国专家,还是不堪一击?惨痛的教训让他们逐渐认识到,原来中国缺的不光是先进的武器和技术,在、经济和文化上也要来一个改变,我们的邻国日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向日本学习就是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进步的、经济制度,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提出这一主张的阶层我们称之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看到了中国的落后,并提出向西方学习来改变中国命运,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最进步的思想。
师:让我们走近两位启蒙运动的先驱:
PPT:(显示维新派的两位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及相关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又名祖诒,字广厦,号长泰,广东南海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今文经学的著名大师,其著作被称为“思想界之大飓风”,“火山大喷发”。
材料二:评价康有为:他是先进的中国人,是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找真理的先驱人物。
材料三:梁启超,广东新会县人,从小聪明好学,十五岁就中了举人,是人们眼中的神童。他的作品文笔犀利,富有感染力,鼓舞了很多热血青年。
材料四:诗人黄遵宪这样评价梁启超的文字: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师:简单补充梁启超向康有为拜师并成为其得力助手的小故事。
师:那么,由康、梁领导的“公车上书”结果怎样呢?
生:对清触动不大。
师:换言之,失败了。但其影响却是巨大的,对社会的震动极大,上书的内容被大量传抄、印刷,维新思想迅速传播;更重要的是,知识分子开始以群体力量来干预现实,这说明,维新变法已经从一股社会思潮转变为一场运动。
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继续宣传变法,他们都进行了哪些活动呢?
(学生看书,同桌合作完成。)
PPT:
2.发展
?摇创办报刊?摇组织学会?摇继续上书?摇新旧论战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展示PPT,增强直观认识:
PPT:维新派创办的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
师:(配图讲解)维新派最锐利的武器便是手中的笔杆子,报刊是一个重要的阵地,这一时期出现的进步报刊达30多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合计达300所以上。
PPT:强学会旧址
师:(配图讲解)维新派经常在这里讲演,兴盛时一度吸引了不少朝中大臣,如张之洞、袁世凯等,李鸿章也想成为会员,但因其签订《马关条约》,名声太臭而被拒绝。
PPT:展示康有为的一封上书
材料:“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为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乱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师:此材料道出了中国面临的内忧(揭竿斩木)外患(瓜分豆剖),也道出了康有为忧国忧民的情怀。
PPT:正面交锋——康有为舌战群臣(想象图)
(学生表演课本剧《总理衙门的较量》)
旁白:1898年初,光绪皇帝想传旨召见康有为,但守旧大臣却以清朝的旧律为由极力阻挠维新派与光绪帝接触,于是,便有了总理衙门的一次问话。出席问话的大臣有李鸿章、翁同龢、荣禄等。
荣禄(气势汹汹):你老是变法呀,变法的,可你知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
康有为: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领土的,现在祖宗的领土都保不住了,死守祖宗之法还有什么用呢?制度总是要应时而变的呀!就拿总理衙门来说,原来祖宗的法里也是没有的。
联想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