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抗美援朝交流汇报课前收集的有关历史的课文

2021-02-05 19:1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2.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二)课题质疑导入新课: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那段历史的短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亲人”指的是哪个?(是有血缘关系的,是亲戚,是一个家族的。)那么志愿军是美国人,朝鲜人民是日本人,他们是亲属吗?(不是)

师板书:不是亲人

2.提问:既然不是亲人,又为什么题目是“再见了父亲”?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通过介绍抗美援朝的背景资料可以把学生带入那种情景当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

(二)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音节,读通段落,遇到生词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中的“亲人”指谁?哪些事例表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仍如同亲人?

3.全班交流汇报

①生字自学情况检查(指名读,全班齐读,重点提出“妮”字的读音)。 ②汇报课文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用“谁、干什么、结果如何”来概括。)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三)激发朗读,体会情感

1.请自由继续读读课文,看一吃饭中的哪一个人,你对她的做法非常感动,把它找回来,好好地读一读。

2.交流汇报感动之处,指导教师朗读课文。

①指名读,为什么让你感动?

②如果你是文中的志愿军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3.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表现志愿军战士与越南人民依依惜别的词句,放声读读。

(2)指名学生读直接表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

(3)背诵4~6自然段

(四)质疑:

课文读完了,你有哪些不明白的?

处理收集学生的问题:

例如:

⑴什么力量让老人不顾小儿子,先保护志愿军?

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_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_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

⑵为什么小金花的爸爸被烧死后,她把腿一跺说“我一定要为你报仇!”为什么不写她的苦恼?小金花很坚强,那为什么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时侯掉眼泪了? ⑶我想问一下,是哪个力量让姐姐住在前沿阵地上去挖野菜?

⑷为什么说她们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六)板书设计

大 娘

再见了 亲人大 嫂不是亲人

(七)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的字词新词

(2)背诵4——6自然段

课堂检测:

一、 读拼音写词语

zàn shí hūn dǎo yǒu yì zhēn chá shēn qíng h?u yì

( ) ( ) ( ) ( ) ()

yáo yán qí qū xua pō a hào xuě zhōng s?ng tàn

() ( ) ( )( )()

二、按要求填空

1.“嫂”字是( )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共有( )画,第五笔的笔画是( )。

2.“片”字的读音是( ),音序是( )。

3.“挨”字的读音有:① āi ② ái。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 依次,顺次 ② 靠近 ③ 遭受,亲身受到 ④ 拖延

⑴ “挨打”的“挨”应选第( )种读音,取第( )种解释。

⑵ “挨着次序”的“挨”应取第( )种读音,取( )种解释。

三、比较并组词

暂( ) 谣( ) 泊( ) 役( )

崭( ) 摇( ) 伯( ) 设( )硝( ) 跺( ) 崎( ) 嫂( )

销( ) 躲( ) 畸( ) 馊( )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讨论,理解课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与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_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_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2.能把握重点段落进行有情感朗读短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3.深刻领会并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式。

4.结合句子理解“唯一、雪中送炭”的意思,能用“雪中送炭”造句。

二、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进行表达的方式。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心灵的洗礼。了解课文重点段落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准备:

四、师:多媒体课件

生: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归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已经开动了,他们努力挥手,深情地呼喊:学生齐读

PPT出示:4、5、6自然段

2.运用问题,引出下文:

问:“亲人”,你觉得父亲指的是哪个人?(有血缘关系的人)

问:这既是谁的呼唤?

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灵,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

《陶然亭的雪》教案

篇八:雪中生活教案

陶然亭的雪

一、教学要求

1. 通过感受文章语言,赏析作者的感情,领悟文中的哲思(人与自然相亲和)。

2. 分析本文庄谐杂出、充满清高绝俗的清雅幽美的特点。

二、学习技巧

1.题解关键词

俞平伯;新诗、散文、红学研究创造;与自然相亲和;精雅闲适。

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_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_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2.内容提示

现代诗人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中说,他心甘情愿拿出三分之一来交换的“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昆明湖的月夜,潭拓寺的钟声”。本文作者写的不是陶然亭的芦花,而是雪。叙述了自己一次雪中游陶然亭的经历,表达出与自然相亲和、相依恋的爱情。

俞平伯的诗歌得益于晚明张岱、王思任等名士派的小品,但不是着意去模仿和延续,主要是两

者间一种异代同声的感应共鸣。其原因在于各自所处的时代、家庭环境的制约,作为名士在心理特征、生活创意跟行为模式上的相似,以及文化特色的铸造,庄谐杂出、充满清高绝俗的清雅幽美之趣,是它们散文创作共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格。

三、作者生平

俞平伯是我国知名的作家、散文家、研究古典文学的专家。他原籍是浙江省德清县,生长在上海。俞平伯曾祖父俞樾是清朝知名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1900年1月8日(清光绪26年农历12月8日),俞平伯出生在这个书香家庭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取名铭衡,字平伯,以字行。在发表著作时,曾相继署过别名YP、环、平、援试、一公、屈斋、吾庐、槐居士、古槐居士平生、古槐居士。在他四岁时,就由父亲教读《大学》章句,长姐教诵唐人绝句,七八岁时,从曾祖父学习文字,九岁时入塾学习。1911年,他去上海学习英文跟英语,一年半后又返回上海。1915年春,入平江中学念书。秋天,十六岁的俞平伯,考入北京大学文学部。

1918年初,他参与了北大文科国文门研究所小说研究会的活动,并起初创作新诗,进而从理论上讨论新诗的演进问题。1919年11月,俞平伯在清华毕业。俞平伯是从写新诗起步,踏上了新哲学的创作道路的,在现代文学史上,他最初以新诗人的姿态,活跃在新的诗坛上。俞平伯在清华毕业后,1920年4月去上海第一师范学校执教。1922年7月,去日本考察教育,1923年秋,在上海大学任教,讲授《诗经》小说和音乐。1924年底北上,结束了在江浙的数年生活。1921年,经郑振铎介绍,加入了文学研究会。1923年,与郑振铎、沈雁冰等十人成立了朴社,集资出版书籍。

其后,俞平伯曾大量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学院和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抗战胜利期间,他参与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民主革命同盟”(简称“小民革”)。新国内建立后,他担任北京大学教授,1952年院系调整时,调到文学研究所工作。1956年,晋级为文学研究所一级研究员。1986年元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隆重召开“庆贺俞平伯先生从事学术活动六十五周年大会”,对他在文学创作和研究方面的杰出成就予以了高度评价。

四、作者作品

1.作品概述

1.1诗歌

在新诗的历史上,俞平伯也是较早地对新诗做出理论贡献的一个,这个时期,他写的有关

新诗的文章,概括说来有三方面的内容:一、他觉得新诗只有寻求自身建立的发展,才能战

胜旧诗。二、他觉得新诗不应以美为鹄的,而是应该体现人生,导人向善,有益于人群。三、

对新诗的发展,他强调要废除诗的王国,恢复诗的共和国,创造平民化诗歌的主张。

为实现新诗的完善发展,他主张加强品质,限制次数。在增加新诗质量方面,他强调:一、

诗歌应该体现人生,在“新诗里面自然以关于人生的事物做主要材料”,诗人“作诗非实地描

写不可,想当然的方法根本要不得”。二、在诗的内容跟形式上不能偏废,反对唯美的形式主

义的诗风。三、要讲求文学美术,注意语义章法的差异,在声气音调上也必须考求。主张新诗

人应该尽力创造平民化的诗歌。他还从哲学历史的嬗变上,文明戏剧本身是平民的,文人的诗

歌是在民间诗歌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他指出文学与生活,与人民的结合,关心着新诗的社会

化。

1922年3月,他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冬夜》,选收1918年12月到1921年12月写的诗五

十八首。1922年6月,他与朱自清等出版了八人诗文合集《雪朝》,其中第三集为他的专集,

收有1922年1月5日至2月11日写的诗十五首。1924年4月,出版了第二部诗集《西还》,

共收1922年4月至11月写的诗八十五首。1925年12月,出版了第三部诗集《忆》,内收1922

年初至1923年5月写的诗三十六首。他从1918年到1930年,长达十二年间创作的新诗,收

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_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_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入诗文集中的共二百二十八首。集外诗有九首。在文学美术上,他的诗是有特色的。他的诗被

公认为是长于描写,喜欢说理,音节美妙,有着委婉周至和缠绵悱恻的美术风格。他写诗着力

于句中炼字,篇中炼句,创造完整的诗境。他爱用对仗和偶句,很少使用欧化的语义。在音节

上,善于在白话中融化旧诗文曲的音节,有着凝练,绵密,婉细的传统。他还善于运用旧诗的

情境体现新意。在新诗的历史上,俞平伯的散文创作,丰富了新诗的实绩,为新的诗国拓殖了

疆土。他在文学创作上,向古典诗歌和歌曲学习,取得的顺利与失败的心得,值得后人借鉴和

深思。

1.2 散文

他的散文多数是在北京写成的。从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中期,俞平伯先后出版了五本

散文集。1928年8月,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杂拌儿》,内收1922年至1928年间写的散文三

十四篇。1930年6月出版了线装诗文集《燕知草》上下册,收1924年至1928年写的散文十

八篇,1933年2月出版的《杂拌儿之二》,内收1927年至1932年间写的文学二十九篇。1936

年1月出版《古槐梦遇》,内收《三槐序》、《梦遇》一百则跟《后记》。1936年8月出版《燕

郊集》,内收1923年至1936年间的诗歌三十篇,翻译电影一篇,与《古槐梦遇》重出一篇。

收入集中的有论文、书评、杂感、序跋、启、引言、祭文、札记、日记、抒情诗歌,以至诗

谣曲和翻译小说。

俞平伯在文学上的创造跟影响,超过他的新诗。在他结集的百余篇散文中,多的是学术性,

考据性,评论和杂感之类的文章。他早期写的这种议论文,表现出他对人生跟思索,推动人生

向上的真心愿望,有着鲜明的反帝反封建和时尚解放的色彩,体现了五四时期的革命要求。在

他的抒情文里,更多的是诠释怀旧和伤往的心情。在文学创作上,俞平伯常是虚虚实实的创造

朦胧境界,追求不离不着的况外之味。

1.3 红学研究

俞平伯辑录评注的八十回本《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于1954年12月出版。这本书在整理脂

评上是开拓性的。1956年,又完成了《红楼梦》八十回本的校订工作,这个校本于1958年2

月出版。俞平伯在二十年代初,对《红楼梦》的探究,属于新红学的界定,他主张用历史考证

的方式,文学的心态来探究《红楼梦》,比起旧诗学的索隐派、评点派是要高出一筹的。

2.重点作品

高中语文评课稿范文_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_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

诗歌:诗集《冬夜》。朱自清在《冬夜序》中强调:“我心目中的平伯底诗,有这三种特色:

一、精炼的词语跟音律;二、多方面的风格;三、迫切的人的感情。”可谓一语中的。《冬夜》所收诗篇,颇多偶句,这种句式方法如用得妥帖得当,能使诗的意韵和音律极其凝练。我们看《冬夜》中的诗篇,觉其词语言简意赅,幽深、绵密,极摄敛、蕴籍之能事,彷佛“纳须弥于芥子”,有不可捕捉的魅力。而其多样的色调和极力的情感色彩最让文学带有极强的感染力。朱自清曾着重强调,

俞平伯极少写作纯写景式的诗,他追寻的是热切的人的感情,是情景交融,是他本人“赤子之心”的流露。俞平伯在《自序》中也说:“人生譬之是波浪,诗便是那船儿。诗的心正是人的心,诗的声音正是人的声音。不失为‘赤子之心’的人,才是真正的作家,不死不朽的画家。”事实上他本人的诗正是“赤子之心”的饱含青蛙写诗评课稿范文,“是活活泼泼的,借当代的语言,去体现自我,在人类中间的我,为爱而活着的我。”《冬夜》中的诗,无论是咏物抒怀,抑或摹写物象,都显示出使人为爱而活着的气质,使人强烈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