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范文 > 正文

钟秉林_钟秉林教授视频_严隽琪

2016-12-02 02: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 钟秉林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中国网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智力贡献和文化引领的重大使命。如何通过自身的改革来引领“新常态”,是当下教育领域面临的一个重大命题。

中国网中国访谈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钟会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

首先,想了解一下,今年您带来哪些教育方面的提案,最关注哪些方面?

钟秉林:我是教育界委员,带来的提案当然都跟教育有关。包括“十三五”期间教育发展的建议,也包括深化学位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建议。要加强职业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关于要出台校企合作办法的建议;关于“互联网+教育”,基于互联网教学发展的一些建议;我在教育学会工作,也包括应该进一步扶持教育学会社团发展的一个提案。

 

一、钟秉林谈“互联网+”教育

 

慕课等形式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手段

 

中国网:刚才您在提案中也提到了“互联网+”对于教育方式的影响,包括现在很多高校都推出了MOOC(慕课)这种新的形式。那么这种形式对于我国教育又带来怎样的冲击,又提供怎样的机遇?

钟秉林:我觉得慕课实际上是大规模的现场开放课程。它的基本特征,一是大规模。我希望有更多人参与到学习过程当中去。通过互联网,源源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水平,改善教学的效果;这种慕课的产生,可以使学习者,包括在校大学生、社会人士,通过各种方式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来选择优秀的课程,而且现在很多都是免费的,我想这个无疑是给我们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手段。

 

在线教育促进教育观念转变

 

当然,从学校角度来讲,也带来了很严峻的挑战。我们可以通过在线上课这种个体化的、课前的学习来讲授知识,上课时就不用以老师讲授为主。老师组织引导学生,相互之间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研讨式学习,来实现教学目标。实际就是在课堂上,让学生把所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知识内化的一种功能。

一些翻转课堂的内涵就是在这儿。钟秉林它把学习的过程——接收知识和内化知识的这两个环节进行了翻转。所以,这个冲击是很严峻的。这种翻转使我们的教育观念发生变化,怎么样能真正尊重学生的选择权,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对他们进行个性化、多样化的培养,这是观念上的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教师角色的转变,过去教师是知识传授者,现在在这样一个基于互联网教学发展很快的情况下,在学习过程环节颠倒的背景下,教师可能转变成了学生的一个学习伙伴,因为知识传递的方式太多了。

那么就需要构建一个师生学习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里面通过教师的引导、师生的互动、学生的合作来实现教育目标。我想这样一种变化,对学校的这种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方式带来了挑战。怎么样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讨学习,要进行积极地尝试。甚至对教育的组织方向,乃至传统的教育,教师的布局都会带来冲击。我想这个挑战确实是非常大的。当然,对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也带来了挑战,要很好地掌握教育信息技术,能够积极地参与网上教学,研发网上课程;另外就是把线上的教学和线下的教学以及课堂比较好地结合起来。我想这确实有很多机会和挑战。

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

 

“互联网+”教育与传统教育优势互补

 

中国网:未来我们可能更多是需要针对互联网和慕课的特点,来进行传统教育的一种互补,优势融合发挥。

钟秉林:对,这我同意。一个是线上线下教学融合,要能够优势互补。另一个趋势,是注意不要炒作概念,也不要片面地夸大作用。比如说,谁说“互联网+”将来可以取代传统学校,互联网教学就是一门课程的教学。我们可以做得很精致、很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征、优势。但是课程教学不等于学校的教育,学校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这个角度讲,上好一门课程很重要。但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一些社会发展性的素质,比如说人际交往、公共关系、团队精神,这些素质的养成还只能在线下来解决,只能在校园里解决。所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不要炒作有多少个传统学校消亡,有多少教师要失业,还是要把重点放在怎样提高包括慕课课程专业的质量,怎么把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结合起来,怎么样能优化现在网络教学的环境。我想最后目的就是让学生受益,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