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教育出版社[转载]论自主学习(作者:庞维国)_evahu(3)
其次,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为前提,也就是要“想学”。前已述及,内在学习动机是评判学习是否自主的一条重要依据。在没有外部压力或要求情况下,学生如果缺乏内在的学习动机,就不可能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启动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内在的学习动机也是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动机性成分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价值意识、目标定向、学习兴趣等,学生在这些动机成分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其内在学习动机水平。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从事某种学习活动的判断,是学习自信心在某项学习任务上的具体体现。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的学生更愿意通过独立学习实现自己预定的学习目标。[7]价值意识是指个体预期到学习的结果或成功对自己具有重要意义。对学习结果的高价值意识也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内部动力。目标定向对自主学习的动机作用表现为:以掌握知识、增长技能为目的的掌握性目标,对自主学习的推动作用大一些;以显示能力、超越别人、获取赞许为目的的表现性目标定向,对自主学习的推动作用相对小一些。[8]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动机成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显然,如果学生在上述诸方面表现出消极的特点,也不可能做到自主学习。
第三,自主学习必须以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做保障,也就是要“会学”。自主学习具有独立性的一面,有时候是在没有他人指导或帮助的条件下进行的。面对既定的学习任务,如果学生缺少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即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也不可能得到顺利进行。因此,拥有充足的学习策略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这些策略也是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内部条件。[9]学习策略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的学习策略,它适合于任何学科的学习,如分解学习目标、管理学习时间、理解学习内容、调控学习时的情绪等;另一类是具体的学习策略,适用于具体的学习内容,如作笔记、复述、列提纲、作小结、画示意图等。自主学习既需要一般性的学习策略,也需要具体的学习策略。齐莫曼经过长期研究后指出,学生要做到自主学习,掌握如下学习策略是十分必要的,亦即:自我评价,组织和转换信息,设置目标和作出计划,寻求信息,记录和监控,组织环境,根据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奖惩,复述和记忆,寻求教师、同伴和其他成人的帮助,复习笔记、课本、测验题等。掌握这些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减少对教师的依赖,而且能够明显地提高学习成绩。[10]
第四,自主学习还必须以意志控制为条件,也就是要能够“坚持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和干扰,如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身心的疲劳、情绪的烦恼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等,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努力来控制自己,使学习坚持进行。自主学习的意志理论认为,再强的学习动机也无法取代意志控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一般说来,学生在学习之初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但是随着学习的进行、学习困难的增加,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会逐渐减弱,而使学习得以坚持的力量是意志控制成分。换言之,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具有更强的启动作用,意志控制对自主学习具有更强的维持功能。[11]
自主学习既可以被看成一种能力,又可以被看成一种学习活动。作为一种能力,自主学习经历了一个从他主到自主的发展过程。在自主学习能力发展起来之前,学生的学习活动通常是在教师、父母等他人的直接指导和调节下进行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只是按照成人的要求被动甚至机械地从事和调整自己的学习活动。随着学习经验、学习技能的增加,自我意识的逐步增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独立监控、判断、评价的日益增多,其自主学习能力就从低级到高级发展起来。成人的指导和调节就逐渐由主导作用变为辅助作用,学生的自我定向、自我控制和自我指导发挥起主导作用。一般说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与之交往的成人给予的引导、监督和启发越多,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经验就越多,就能更明确地意识、指导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12]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指导这一外在条件。作为一种话动过程,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可能完全游离于教师的指导之外。在现行的教育条件下,学生还必须依赖教师来确定学习内容、获取学习策略、提供学习反馈;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学习困难时,尤其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自主学习的社会认知学派之所以把学生主动寻求学业帮助作为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正是看到了外部帮助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起的必要作用。[13]
应该是美国人都不是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