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回望·1978年春节4|人生重要岔口,也是生命真正的开始(4)
但是也有像老高中生曹景行那样,有着一定基础,有意识地报考文科的。金光耀不是,他并没有明确的志向,要立志学历史云云,只要有学上就行,分数报什么最有可能就报什么。
“只有小学五年级的水平,考理科不现实。”所以第一次他是中文、历史,第二次则是历史、中文——因为历史分数考得高。
国庆假期的时候,金光耀得到通知,他被复旦大学历史系录取了。异常兴奋的他,马上跑到农场的邮局里发了两封电报,告诉家人这个好消息。同年10月5日,农场专门派一辆车子把他们这些考上大学的人送回上海。
自此,他的人生走向就和同时代的很多人大大不同了。“没有考上大学的知青发展各种各样,好的从政和经商,大多数都是抽调或顶替父母回到上海工厂。”
“我们这些读大学的,真的是很幸运很幸运。正好时代给了这个机会,我们抓住了这个机会。如果没有抓住,真的不敢想。”现在回过头来,金光耀充满感慨。
进入复旦历史系后,像曹景行那样的老高中生基础都很好,一谈什么小说什么书,金光耀都没看过。所以第一年,除了上课,他都跑到图书馆去看小说。到两三年级,进入到专业学习,才对历史有了兴趣。
1983年,金光耀考上了复旦大学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硕士研究生,师从余子道研究中国近代史,硕士论文做的是陈纳德与美国空军。1986年硕士毕业后留校,担任历史系助教,1989年去英国留学,学习中英关系史,1990年回国,1992年以后就跟着汪熙老师念博士,做中美关系史,1995年成为历史系副教授,2001年升为教授,专注于治学育人。
2001年秋天,当年在安徽黄山茶林场插队的人碰在一起,讨论着要为农场编一本集子,记录下来那个时代的历史。这项任务就交给金光耀和朱政惠这两个做历史的人。
接下来,两人利用2002年和2003年的两个暑假,完成了照片集《知青部落:黄山脚下的一万个上海知青》。这本照片集于2004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也成为金光耀在自己学术领域新开辟知青研究的契机。
金光耀觉得自己人生中有很多重要的岔口,充满偶然和变数,但问到其中最重要的岔口,他脱口而出:“那当然是高考了!”
“我们这一代,所谓的77级、78级,对恢复高考、改革开放,真的是充满感激。如果打倒‘四人帮’再晚个几年,这代人完全就完了。我当时24岁,还有一点可塑性。如果到了30岁,我们这些小学毕业的人,还考什么大学。”
已经是我们绝对的胜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