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著名学者 回望·1978年春节4|人生重要岔口,也是生命真正的开始(2)
因为录取率极低,很多优秀者被拒之门外。于是中央决定扩招。扩招工作在第一批学生入学两个多月后进行,录取工作延长至1978年5月份才告结束。加上第一批学生,全国共录取本科生21万,专科生6.3万,共计27.3万人,录取率也只有4.8%;如算上初试参考生,录取率自然更低,淘汰者之多,简直“惨不忍睹”。
卢宝荣手绘的植物结构图
考虑到这种情况,这位老师的建议可以说不无道理。“到了学校,看校园环境,看到学习氛围,我一下子就被大学生活感动了。”就这样卢宝荣成为了恢复高考后的首批大学生。
在大学里,卢宝荣依然是文艺方面能手,上植物学课时,老师经常上课时让他上去画个根的解剖结构、叶片结构。第一个假期,老师就带着他们去野外考察植物,卢宝荣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之后,卢宝荣取得了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1987年得到了前往瑞典农业科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199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所做博士后;1994年获瑞典农业科学大学副教授职位,同年被聘为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资深专家,分管全球野生稻保护与研究;1996年晋升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2000年9月卢宝荣回国,受聘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在复旦大学,除了从事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系统与进化生物学、种群遗传学、保护遗传学和进化生态学研究外,他的艺术情结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卢宝荣的摄影作品
除了作为爱好搞摄影、绘画外,他还开设了一门别开生面的课程《艺术、科学研究与创新思维》,将艺术与科学结合。与传统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大相同,学生们觉得这门课程上课的过程是一种享受,在欣赏音乐、绘画、摄影作品以及科学大牛艺术情怀的轻松环境中,在参与“创新思维”有关的主题的讨论、激辩中,能够充分领悟到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的共性与差异,体验到“艺术思维如何帮助科学研究产生灵感”“潜意识思维如何在科学规律的发现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及“如何利用美的原则去判断科学发现的正确性”。
尽管没能如愿进入艺术院校学习,但1978年春节前后的决定,在卢宝荣看来,无疑是一生中最重要的瞬间,最重大的转折。
“高考以前就是完全动荡的生活,如果没有恢复高考,如果没有改革开放,这一生可能就那样草草了。1978年可以算是我生命真正的开始。从那以后我真正走上了一条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人生道路。”卢宝荣说道。
1978年黄山茶林场考上大学的知青离开农场时与场领导的合影。后排右四金光耀,二排右三曹景行,前排右三曹景行妻子蔡金莲,他们三人都被复旦大学录取。
知青学者金光耀:时代给了机会,不敢想没抓住的情况
1976年,毛泽东逝世。这让当时抱着建设农村理想上山下乡的金光耀产生了困惑:“今后该听谁的?我们这么卖力地劳动,农村的面貌并没有改变,我们一辈子的价值又在哪里?”他觉得“要去读书”,只有读书才能解答这些困惑。
稍后,农场里悄悄流传的要恢复高考的消息,加上1977级工农兵学员没有招生,似乎都暗示着一种改变将要发生,让金光耀充满了期待。
1977年10月21日,早上六点半广播里传来了消息证实了这种暗示:高考恢复了。金光耀当即决定:“我要去考试,我要去读书,我要解救我的困惑。”
1966年“文革”开始时,金光耀只有12岁,上小学五年级。学校停课,本该在1967年小学毕业的金光耀无学可上,就“荡”在社会上。
“中学生还可以参加红卫兵去造反,而我们只能作为旁观者。” 到了1968年,金光耀重返校园,接受中学教育。但1968年到1971年这3年,完全不是一个正常的中学教育,大家学的都是很浅的知识。
“老师无法正常教,学生无法正常学。1971年算是毕业了,但连初中水平都没有达到。”当时没有了物理、化学这两门课,改上工农业基础知识,语文课学毛主席的著作、诗词,到中学毕业时数学课只学到一元一次方程,外语课只学了类似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的几句。
水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