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博士之日馆长 上博这三年 访履新千日的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3)

2018-02-05 14: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博士之日馆长_博士之日馆长是谁_神秘博士多娜

这种“接榫”,当然不是简单拼接,而是在研究过程中,放进这种时代关怀。

如此,就能理解精研隋唐制度、写下皇皇巨著的陈寅恪,为什么要研究柳如是。

学术,一方面是清理过去,一方面也是建设当下。

所以杨志刚由衷觉得,能在上博有一段直接操作的实际经历,“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虽然,他早先的人生安排,是做一个纯粹的学者,期盼在相对安静的环境里把自己的事做好。

然而从接替蔡达峰教授担任文博系系主任开始,他一连串的“跨界之旅”就开始了。

本想只做一届,一届三年,可拖到第四年大家还是把票投给了他,就此一做八年。

2000年被正式任命为文博系系主任,大约一两年后,复旦大学年末考核开展全校各院系之间的评比,第一次的第一名,是文博系。教学、科研,都是第一。

而此时的文博系,和成熟院系比,还处于创业阶段。很多课程都还依赖外面的力量:博物馆、兄弟院校以及本校历史系师资。

杨志刚下力气抓课程建设和队伍建设,慢慢有了成体系的从本科到硕士生、博士生的基本课程,且都是自己的老师任课。

同时,抓学科发展。一方面争取科研项目。一方面在学校支持下,申报对学科发展至为重要的博士点,虽然非常艰难,但终于在2002年闯关成功。2003年,在复旦自设博士点时,又申报成功第二个。

同时,理顺管理架构,做大系科规模和体量。教务员、教学秘书等不再依附历史系。招生有了单独编号。教学办公场所不断增扩。

同时,争取办学资源,建立开放平台。复旦文博系从1984年起,和国家文物局合办了18届的全国文博干部培训班,被一些人士称为中国文博界的“黄埔军校”,后来陕西三大馆(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秦兵马俑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馆长,都出于此“黄埔军校”第一期。2004年,经过申报,全国省级文物局局长培训班、全国省级博物馆馆长培训班,落在了复旦文博系。又从教育部争取到数字化博物馆立项,2005年复旦百年校庆时,为学校委托代管的复旦大学博物馆,新建成“于右任书法陈列馆”,馆名为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题。

……

共同走过的人,说起他那些年都是一个字:“忙”。

及至2008年被调任文科科研处后,又何以能争取到前所未有的立项数?

杨志刚说来都很实在:我对文科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对核心、骨干科研力量了解比较清楚,容易对接,路由器效应更顺畅;申报前的“排兵布阵”非常重要,就借助专家力量一起研讨;通过专家委员会,发挥教授治学的作用,有些决策就比较让人信服。

而杨志刚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倒是有一次教育部的重大课题立项,复旦初选入围了6个,6个课题组赴京面试当场汇报,结果却是颗粒无收。“唉呀!当时我和葛洪波副处长一起去的,从汇报场地到北京机场,这一路上,两个人相对无语。所以也不是都顺的。”

本也想就做一任,三年后也提出过。

一直到2013年上半年,学校才将杨志刚调至文史研究院任院长。再一年半后转上博。

就任文史研究院院长的现场演讲,他的开场白风趣而赤忱:“此刻我站在这里,情不自禁地想起六年前文史研究院的揭牌典礼,记得那是在光华楼二楼的大报告厅,当时我是带着兴奋,也带着一点‘隔岸观火’的散淡,没料想六年后这把火把我给‘烧’上了。刚才杨校长和葛老师跟我握手的那一刻,我感觉到一股巨大的能量传递给我,我是彻底地被点燃了。如果现在是在3D或者4D影院,大家借着眼镜一定看到我正在燃烧。”

回看每一次调任,都和到上博一样,“有点意外”,但这“不是个人的事情。组织上定了,就没有理由不把事情干好”。

虽然,刚到上博,先是干部热忱直言,再是员工直言以告。

上博新篇

杨志刚深知,吐露心声的背后,是深深热爱与期望。

如今《国家宝藏》热播后被呼“男神”的他,当时承载了馆内外多少人的视线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