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读音 国语罗马字,精英阶层再造文明的失败尝试(2)
蛰伏龙飞,“数人会”确立的新拼音
在汉语拼音发展史上,很长时间都是外国人为学习汉语而制定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直到清末切字音运动兴起,爱国精英为普及教育才主动想到改良文字。的读音在国语罗马字之前,两位英国领事馆汉学家威妥玛和翟理斯发明的威妥玛——翟理斯式拼音及其变体邮政式拼音已经在清末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上取得了半官方的地位,并成为国际中文交流的通用标准(可见《澎湃新闻·翻书党》2017年4月28日《20世纪上半叶最有名的汉英字典,收录了12种方言的读音》一文)。按道理可以现成使用威妥玛拼音,但这点上,主张走西化废汉字的“国罗派”却不干了,钱玄同就认为这是英帝国坚船利炮带来的产物,必须要有自己的罗马字拼音方案。
赵元任是制定出国罗之前进行拉丁化方案制定实践最多的学者,他在1923年、1924年就连续发表过两个方案,为国语罗马字奠定了实践基础。1925年9月到1926年9月,“数人会”用了整一年的时间,经过22次的聚谈与讨论后,终于决议出了一份“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此时的他们已经对北洋政府完全失去信心,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有朝一日的厚积薄发。这个阶段,当事人黎锦熙称之为“蛰伏”。到了1928年9月,就是得志“龙飞”之时。“国语罗马字拼音法式”借助于大学院(教育部)院长蔡元培的威望正式公布,完成了从民间方案向官方标准的升级转变。它是第一个由官方颁布的、中国人自己制定的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
国语罗马字所用符号限于26个罗马字母,其中有x、v不当拼音用,所以一共只用了24个字母。此方案有两大特点。首先是去掉了注音符号的声调符号,用字母拼声调。如威妥玛式拼音和汉语拼音的ai,在国语罗马字可写成ai、air、ae,或ay(分别表示四声)。这里的r、e、y不发声,仅表示声调变化,不代表实际的音节。另一个是用浊音字母b、d、g表示不送气清音声母[p]、[t]、[k];用不送气清音字母p、t、k表示送气清音声母[p']、[t']、[k']。因为此方案是给国人使用的,不需要考虑西方人的使用习惯,这样处理好处是省掉了符号。早在清末,刘孟扬《中国音标字书》中的切音方案就如此设计,国罗便是继承者之一。
《中国音标字书》的声母方案
国语罗马字的颁布,也迫使“注音字母”不得不改名。由于国语罗马字终极目标是替代汉字,原来的注音字母也包含着“字母”二字,容易使大众产生误会:注音字母也要替代汉字。1930年4月21日,吴稚晖提出《改定注音字母名称为注音符号及推行办法案》:“教育部前颁注音字母……与假名相同,仅适注音,不合造字,称为字母,名不副实,……亦宜改称为注音符号,以昭核实。”此案于当日通过。
蜗行“龟”步,“国罗派”失败与遗产
国语罗马字成为官方方案后,“国罗派”虽然积极宣传和推行国语罗马字,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国语罗马字自始至终都没有走出精英圈子。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下,它更是几乎销声匿迹。 黎锦熙感叹出现了“龟走”的局面。有人将国语罗马字难以推行的原因归咎于当时的战乱环境,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国语罗马字的失败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
《国语模范读本首册》
《新国语留声片课本》
其次,威妥玛拼音的强力阻止。1892年,根据英语母语人士使用习惯设计的威妥玛拼音经翟理斯《华英字典》改良后,迅速成为西方人使用最多的汉语拼音方案,国罗无法撼动它的强势地位。“则规定拼音法式尔传播最广的,当首推清道咸年间驻华英公使威妥玛,他著有《语言自迩集》;后来把好几万字注明官话和方音的,则以盖尔(即翟理斯)的《华英大字典》为最大。”(《国语运动史纲》)《华英字典》也成为了清末民初外国公使翻译、海关官员及留华学生人手必备的日常工具书。当时社会风气仍处于一种“税关、邮局、公牍、报章、人名地名,必经西译”的局面(1926年11月9日《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公告》);更有甚者,像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这个要害部门还掌控在英国赫德家族的梅乐和(赫德外甥)手中, 国罗如何能够从威妥玛拼音中抢得地位呢,毫无可能成为国际交流的工具。
我算是写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