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模板 > 正文

战长沙湖湘宁_湘潭湖湘林语一期图片_画风·湖湘卷(4)

2017-01-31 16: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当时,陈白一热情高、干劲大。村村乡乡都张贴了他所画的宣传画。因为工作积极肯干,他受到了中南局的表扬和嘉奖。

五、当代工笔画第一人

1953年6月,陈白一调入湖南省美术工作室,从事美术创作。他深深地感到,自己离画家越来越近了。

成就一个画家,条件是多方面的,除了基本功扎实,文化修养到位,天赋与勤奋,机遇与环境、胆识气魄外,还有一个思想高度的问题。因为作为一位画家,首先就应该是思想家,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画出来的作品才会有思想的光芒,才能涌现出“今夜星光灿烂”般的辉煌。

陈白一专门从事美术创作后,兴趣和爱好融为一体。他如虎添翼,决心真诚地回报祖国和人民。为了准确地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他经常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入实际,运用美术理论指导美术实践。他经常外出写生,体验生活,了解劳苦大众为什么笑为什么哭为什么悲为什么怒为什么恨为什么喜。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体验过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他也品味出苏轼诗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那种哲理意境,他更多的体会则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因此,他十分谦虚好学。

1954年,湖南省委为治理洞庭湖水患,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治湖运动。省、市各机关抽调了大批干部深入工地,陈白一活跃在这场运动中。时值隆冬,洞庭湖区冰天雪地。他为80万民工所感动。他雨鞋外绑草鞋,钻进冻硬的撑在地上的雨衣里遮蔽风雨,提着为预防结冰将墨水放在装有炭火的空罐头筒子上,出现在各个工地,认真画工地上的好人好事。这年,他画了200多幅工地速写,发表在工地报上。他还创作了不少连环画、年画,由出版社出版。他画的一些精品,还被《湖南日报》转载。他由于出色的工作而两次立大功,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因此,他开始知道画什么,画画干什么,领略了艺术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和意义。

中国工笔人物画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唐代为其黄金时代,然自宋以后,随着文人画的兴起,古老的工笔画受到挑战和冷落。明末清初以后,工笔画题材又局限在闺阁之中,大多表现才子佳人,无病。这一艺术形式已经呈现软弱无力,几近衰微之势。陈白一看到,新中国诞生,民族精神为之一振。如何运用并改造传统工笔画这一古老的形式,表现新时期人们火热的斗争生活,成为摆在他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工笔画是以“工细”的笔法,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陈白一决心复兴中国工笔画,用工笔画描绘人物。

陈白一用工笔画描绘罗盛教非常成功。罗盛教是湖南新化人,出身于贫农家庭。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

罗盛教所在部队的驻地,是朝鲜平道成川郡石田里。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朝鲜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

罗盛教正在河边寻找废手榴弹,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他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去抢救。寒冬腊月,冰凌刺骨,他好不容易找到落水的孩子崔莹,但是,他刚把崔莹托出水面,冰塌了,崔莹又掉进水里。当时,气温是零下20度,他的脸、脖子冻得发紫。他吃力地喘着粗气,才又一次找到了崔莹,用尽全身气力把崔莹顶了上来。崔莹得救了,可是罗盛教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1岁。

朝鲜人民怀着沉痛和崇敬的心情,安葬了罗盛教烈士,并且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朝鲜授予他朝鲜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中国新主义青年团委员会追认他为“模范共青团员”。罗盛教的英雄事迹,通过报纸、杂志、广播大张旗鼓进行宣传,深深地感动了陈白一。他决心描绘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