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人教版初中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表格式(2)

2020-01-02 12:01 网络整理 教案网

拒不补种树木以及补种不依照国家有关条例的,由民政专员部门代为补种,所需花费由非法者支付。盗伐、滥伐森林以及其它树木,构成累犯的,依法惩处刑事责任。所以,如果大家的父母有乱砍树木的,你要告诉人们,这样只是为小鸟保护了家园。四、抄写句子,积累语言把描写优美的语段抄写在采蜜本上,并背诵。五、拓展训练,读写结合以《大榕树的麻雀,我想对他们说》为题,写几句话。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训练题。2、背诵课文12、13自然段。3、搜寻身边美丽的自然景观。课后反思:课题4*火烧云二次备课区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情意目标教学目标情意目标唤起观察大自然的兴趣,激发热爱美好事物的观念感情。知识目标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短文。能力目标能力目标积累用不同构词形式描写颜色的词句;体会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抒发方式。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领悟描写事物动态变化的抒发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揭题同学们好好观察过中午天空的云吗?是哪个样的?美吗?天空中的云来去匆匆,我们只认为它美,但却没有把这些美景写出来。

在六、七十年前,一位叫肖红的诗人却以优美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火烧云图景。今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摹,好好欣赏火烧云那纷繁的色调和多变的形态。(板书课题,读题)二、初读课文,想象场景1、自由朗读,凭借拼音,读准生字字音。2、读后反馈:a、指名分节朗读。b、说说作者给我们展现了这些神奇的景色?教师归纳:火烧云上来时,大地笼罩在亮光的夕阳之中,色彩较多形态多变。火烧云下去了,恍恍惚惚。三、美读课本,品味语言1、反复吟读,要求边读边想象场景。2、晶读,说说作者是如何体现火烧云的美?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看到(如第一自然段,作者一连用了多个“……了”的句子,写在霞光的照射下,大地万物都改变了自己的色彩,也说出了后来他们的快乐愉悦的心态;第3自然段,作者用三种不同方式的词句写出了颜色的纷繁;4、5、6三个自然段,分别用跪着的马,凶猛的狗,威武的狮子三幅图写出火烧云瞬息万变,由小到大,由知道到模糊,最后不见了的变化过程……)3、通读全文,要求按照自己的体会,读出对火烧云的喜爱之情。4、熟读自己最偏爱的词句,并把它背出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日记两则教案_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导学案

四、课堂小结五、讨论和练习作者在写火烧云的色彩时说“还有些说不起来,见也没有见到的颜色”这句话的含义是哪个?(色彩多得难以形容)课后反思:课题语文园地一二次备课区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1、通过多渠道搜寻、了解并介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一过程,让学生从中展现美,热爱美,从而学会捕捉美!2、举办自然景观展示会,让学生造访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3、寻找身边的美好自然景观,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起来,让你们一起分享!4、背诵4组词语,并课外搜集积累,了解英语遣词造句的微妙。教学课时五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口语交际1、我们的祖国山水秀丽,美丽的自然风景无处不在。远在山巅的天山草原,圣洁的雪山、湛蓝的夜空、雪白的野鹿、碧绿无垠的草地是这样的倍感神往;而近在身边的皇城沙滩,海浪、阳光、礁石也同样让人驻足忘返……美就在我们的身边,需要我们有一双寻找美,善于观察的眼睛。这几天大家经常在搜寻美丽的自然景观,这节课就把你看到的寻求到的美展现给你们。2、指名一生上台交流。听众反馈:听了XX的介绍,你有哪些不懂的?你感得到美好了吗?从那里感得到的?教师总结:介绍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首先要有顺序有方法把一个个场景展现出来,让你们随着你的视野去观察,还要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去表述,让你们在你的语言中展现景观之美。

3、自由准备,稍作调整4、再次指名交流。a、听众要做到认真聆听,做个‘小记者’,可以向朋友介绍提问、建议也可以补充。b.介绍者做到准备充分,随时答“记者”问。5、四个小组交流,每组评出一名“美的使者”。6、你经过了搜寻,听取了朋友的介绍,你有哪些感受?7、联系“宽带网”。用你搜寻到的照片、文字资料(或自己编写的资料),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美景介绍书”。第二、三、四课时习作指导(同时学习我的看到,日积月累)1、学了这一组课文,又听了朋友的介绍,我们了解美就在身边,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求到的美景。2、搜索你的记忆,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a.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如海边沙滩、公园(校园的)一角等。c.也可以是一次遇见,如山上日出、院坝月色、乡村美景。3、你打算怎么去写呢?回忆我们学过课文,以及上节课老师们的介绍,对你有何帮助?a、可以用方位、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让人读来视野清新。b.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

c,联系“我的看到”。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林小东的看到。你有何发现?(得到的启发是把场景展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下来)4、要写一手好文章,离不开平常词汇句子的累积。学习“日积月累”。a.看看以下这种句子对你有何帮助?自由读,指名读。b.你看到了哪些?(每一组中的两个段落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最偏爱哪一组?为什么?在哪里运用非常适合?d.你在那里也发现过这种非常的句子?试着说几句。e、课外去找一找这种有含义的语句,课下交流。5、范文赏析。6、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员的问题。7、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第五课时作文讲评1、若干“典型”作文片段,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请小作者朗读自己的文章。2、认真倾听后交流。可以提意见、建议、欣赏、补充。着重留意:a、句是否通顺恰当。b.语言是否确切精妙。3、听取后,再次更改推进作文。(可以自行更改,也可以四人小组交流修改)4、欣赏作品。(实物投影仪出示本次作文的“擂主作文”)a、以校长朗读,学生边听边随机点评。

b.也可以学生自由朗读,你从学校到了哪些?(老师鼓励教师用欣赏的心态去看到优点)c、可以三人小组组成“评审团”,派代表讲话。课后反思:课题5、古诗两首二次备课区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1、学会“莫、腊、浑、疑”等生字,能有情感地诵读并背诵,体会诗人的心态。2、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音韵美。课时二课时授课时间课堂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一年级时学的那首《望庐山瀑布》吗?(学生背诵。)这首诗是写庐山的,今天我们已经学习另一首描写庐山的诗词——诗人苏轼所写的《题西林壁》。板书课题,读诗题。2、理解诗题。指导注意文中两条注释,学习理解题目的含义。(苏轼游黄山时在西林寺墙壁上写的一首诗)二、吟读古诗,理解诗意1、教师范读,让学员听清吟诗的节奏,初步认知诗人的心态。2、自由吟诗,读准音节,把握吟诗的节奏。3、学生试说自己早已读懂的词句的含义,或强调不理解的。

4、理解前两句。*找出词语中表示方位、角度的词(“横”、“侧”、“远”、“近”、“高”、“低”)。再板书“岭”和“峰”。给他们构成不同的词语:山岭、峻岭、高峰、奇峰、山峰……读读前两句诗,告诉我们哪个?试看说一说。*读后两句诗,告诉我们哪个?试着说一说。*师归纳:上学期,我们学过《画杨桃》这篇短文,你还记得其中老师说的话吗?(……看的视角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同。有之后看上去真像五角星......)庐山是如此雄奇壮美,千姿百态,诗人从不同的视角去看,每一回发现的景象都是不一样的;横着看,连绵不断的山峦;从侧面看,奇峰耸立;从旁边看、近处看,从高空看、低处看……看到山的颜色、姿态都不一样。*有情感地齐读前两句。5、理解后两句。*读一读,比一比,前两句与后两句内容上有哪些不同?(前两句写提到的景象,后两句写自己的体会)*读到此处,你有哪些问题吗?*诗人这样多次、多视角地看庐山却为什么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你觉得如何能够读懂庐山的真面目呢?*教师小结:庐山究竟美在那里?是雄奇、是壮观、是广袤还是幽秀?诗人认为没有了解庐山真面目,只由于身在庐山中。

只发现庐山的局部,要是身在庐山之外,从高空俯瞰,就能了解庐山的全貌了。三、熟读背诵1、请你把自己只是作家,有情感地读一读。2、练习背诵,同桌之间互背。四、练习背诵全诗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指名试背古诗。二、学习题意和节奏1、读读诗题,参看注解,说说诗题的大约意思。教师补充总结。2、自由吟读。3、指名试读。教师点评并范读,体会词语的节奏。三、学习诗意1、边读边参阅课文中的注释,试着串讲。教师巡回倾听,发现难点。2、指名试讲。(要求把每句诗的大概含义说知道)3、理解“莫笑、足”的含义。四、感受诗情1、读前两句,想象意境。诗人会在哪个地方?他曾经有哪些感受?(想象诗人在农家做客,受到农家热情款待)2、读后两句,体会意境。*这时诗人是在那里?他曾经遭遇了哪个景象?*诗人或许正走在河边小道上,眼见上面被大山挡住了,怀疑无路可走;行至山前,忽见柳荫深深,鲜花争艳,惊喜地发现又是一个村庄。3、有节奏地朗读后两个词语。4、引导发现两行诗句中相对应的词,说说他们有哪些特征。5、美读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读出节奏、音律美。五、名句应用练习1、我们走到山前,顿觉山路已尽。

忽然间,山路一转,前面又出现了一个鲜花盛开的乡村。这时,我们情不自禁地吟起:“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诗句。2、李爸爸正在搞一次实验,遇到了一个巨大的问题,实验进行不下来了。因此丧失了自信。后来在一位老师的帮助下,他豁然开朗,很快攻克了难关,实验取得了顺利。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3、老师在指导我们写作时,常常用宋朝著名作家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词句,教我们写作时不要说别人常说的话,写出自己独到的看法,要说出自己的个性。读后教育教师在之后的作文中能正确地引用很多词语,使自己的写作更加更精彩。六、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诗歌和意境。2、默写古诗。七、教后思考:课题6、爬山虎的脚二次备课区二次备课区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字词。能恰当读写‘引人注目、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情感的朗诵课文,背诵课文。3、了解爬山虎的特征,理清课文的表述顺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日记两则教案_人教版=年级上册语文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导学案

4、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技巧,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观念。重难点认识爬山虎的特征,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式。课时三课时授课时间课堂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自然真神奇,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林木、鸟兽虫鱼,真是颜色鲜艳,奇妙无穷啊!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一篇关于植物的文章:板书课题,读题明义。二、初学新课1、教师范读课本,学生反思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短文的两个探究点(板书):a、爬山虎的叶子是如何的?b.爬山虎的脚是如何的,又是怎么爬的?三、合作学习1、大家期望先探讨什么?为什么?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a、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的描写的?b、一定的方法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你们汇报、展示。3、学生自由学习。四、学习课中生字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相机指导。五、布置作业1、正确流利的跟读课文。2、练习生字组词和抄写。第二课时一、复习进入听写生字二、师生共讨1、作者怎么描写“脚”样子的?请找出重点词。(背面、枝状六七根花茎、嫩红)可让学生知道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通过爬山虎的脚的形象描写,可借此让学生感受形容句的好处。3、讲讲爬山虎的脚是哪个样的。4、同桌介绍。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语句,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6、指导朗读。7、找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种一脚一脚地往上爬。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9、从中你又能感受到哪些呢?(落实人文性)老师可鼓励教师联系上下文来感受,例如:往上爬、蚊龙的脚爪、相当坚固、休想拉下等。10、小组比赛朗读。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脚色,演一演,说一说如何爬。三、积累语言抄写你觉得写得好的语句,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如何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你们介绍一下。2、指名“自我介绍”。3、这节课我们要探讨爬山虎的叶子是如何的?二、学习课文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a、研究作者是怎样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探讨为什么喜欢?C、要用一定的方法把自己探究的常识向你们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