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表格式)(2)

2019-11-19 07:00 网络整理 教案网

1.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介绍作品中的内容。2.配画朗读课文。 6.介绍自己的绘画作品。 四、介绍作品,推荐阅读(用时:5 分钟) 四、介绍作品,推荐阅读(用时:5 分钟) 1.介绍作者泰戈尔。2.推荐阅读泰戈尔的《新月集》。 1.认真听老师介绍,并阅读信息窗的内容。 2.课后阅读。板书设计2 花的学校跳舞狂欢花孩子 完成功课 (向往自由、渴望母爱)急急忙忙教学反思 在课堂上,作者与我,我与孩子们都成了花园中的一朵美丽的花,孩子们仿佛走进了文本,随着作者的语言狂欢、嬉闹、生长。这就是我理想中的灵动的语文课堂。3 3* * .不懂就要问 课题 不懂就要问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前准备 1.孙中山的资料,预习课文。

(学生) 2.教学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1.认识 13 个生字。 2.朗读课文,学习孙中山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习重点 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用时:5 分钟)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用时:5 分钟) 1.板书课题,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你们会有哪些疑问? 2.带着疑问读课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表格式教案全册,不明白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 3.在初读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1.读课题,质疑。 2.自学生字、生词。3.交流课文主要写孙中山的一件什么事。 4.和同学交流收集的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1.给带点的字注音。诵. 读( ) 例 . 如( ) 戒. 尺( ) 挨 . 打( )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用时:20分钟) 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用时:20分钟) 1.弄清故事的起因。2.自读第 2 自然段,弄清孙中山的学习态度。3.结合第 3~9 自然段,想一想: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和教师各是什么态度? 4.质疑:为什么孙中山小时候向老师提问还会挨打呢?而今天的学校老师为什么鼓励学生提问呢? 5.指导朗读。

1.了解“私塾”的意思,私塾和现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2.找出重点词语,了解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说明了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老师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含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 4.感受孙中山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的精神。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流利地( ) 认真地( ) 仔细地( ) 厉声地( ) 4.比较组词。 厉() 提()历() 题()功() 座()攻() 坐() 三、深入探究,学习拓展 (用时:15分钟) 三、深入探究,学习拓展 (用时:15分钟) 1.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2.说说自己平时是怎样勤奋学习的? 3.拓展。 4.总结:今天,从孙中山身上我们感受到他勤1.读了课文,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①读背毫不糊里糊涂;②为了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提问) 2.自己在学习中也要5.讲名人爱学习的故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 表格式教案全册_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_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表格式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好问的认真学习精神,老师希望同学们也能学习这种精神。 做到认真、不懂就问。 3.说说你知道的名人爱学习的故事。 板书设计只背不懂——糊里糊涂 3* 不懂就要问→学问是学来的,更是问来的不懂就问——弄清道理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教师重点引导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体会,抓住重点句子,找出重点词,感受孙中山为了弄懂学问,不怕挨打的精神。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孙中山对比,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很有促进的。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一 【学习目标】 1.在口语交际中锻炼交际能力。 2.学会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人物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 3.积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四字成语,并能恰当地运用。 4.学会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品尝句子意思,积累好词好句。 5.背诵古诗。 【学习重难点】 1.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2.习作:抓住人物特点来描写。 3.积累并背诵古诗。 【学前准备】 1.收集暑假生活的事例、图片。

(学生) 2.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3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 一、图片导入。 1.课件出示文中的图片,学生观察,说一说图片内容。 图片一:我和爷爷奶奶干农活。 图片二:爸爸带我去游乐场。 2.教师小结,引出口语交际内容。 (1)以上是同学们放暑假后做的事情,很快乐,很新鲜的暑假生活,今天口语交际的任务就是“我的暑假生活”(板书)。 (2)同学们回忆:暑假你是怎样度过的?经历了哪些新鲜事呢?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吧。 二、学生交流。 1.想好要讲的内容,在小组内交流。 2.要把自己的经历讲清楚,讲的时候可以恰当地使用图片或实物等。3.小组推荐一名讲得好,暑假生活丰富多彩的学生上台交流。 三、评价总结。 第二课时 三、评价总结。 第二课时 (习作:猜猜他是谁) 一、激趣导入。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朗读一段话,学生猜一猜他(她)是谁? 他喜欢踢足球,也酷爱跑步,经常在操场上看到他奔跑的身影。他是谁?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描述,猜一猜是我们班的哪个同学呢? 3.教师小结:这个游戏是让同学们抓住人的某些特点来写,也是今天的习作内容。

二、学生活动。 1.一个同学说一个同学猜。 2.收集写作素材,班上的同学你最熟悉谁?你知道他(她)的哪些特点? 3.同桌相互交流,补充素材。 三、引导写作。 1.你选的是谁?他(她)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让你印象深刻?选择一两点写下来。 2.写时注意格式,不可以写出他(她)的名字。 四、学生习作。 1.学生开始习作,教师巡视。 2.写好后大声读给同学们听一听,看看他们能不能猜出你写的是谁。 3.师生提出补充意见。 第三课时 第三课时 (语文园地) 一、交流平台。 1.回忆本单元的课文,你积累了哪些句子?这些句子好在哪里? 2.齐读题中两句话,说说这两句好在哪里。二、词句段运用。 1.我的发现: (1)齐读下面成语,交流你的发现。 (这八个成语中都含有人体的一部分) (2)学生列举同类的词语。 七嘴八舌 狼心狗肺 心灵手巧 耳聪目明 昂首挺胸 (3)学生熟读成语。 2.我会读。 (1)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三句话,想一想怎样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同桌交流。 (3)教师点拨:朗读时,注意抓住重点词语,如:第一句中的“真的、上学”这几个词语要重读;第二句中的“笑了笑、就是、值得”这几个词语需要重读;第三句中的“一点儿”需要重读。

(4)自读,指名读句子。 3.展示台。 (1)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各种兴趣,开学初,班级就划分了兴趣小组,你能给这些兴趣小组取个响亮又有个性的名字吗? (2)学生交流。 (3)展示最响亮,最有个性的兴趣小组名字。 三、日积月累。 1.自读古诗《所见》,读通顺,读流利。 2.简介古诗的作者及诗意。 3.学生背诵。4.古诗三首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包括《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三首古诗,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诗句,借景抒情。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品读中,理解古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学前准备 1.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师生)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收集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背一背。(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山行》的诗意。 学习重点 理解《山行》的诗意。 学前准备 1.查阅三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师生) 2.自读古诗,收集描写秋天的景色的古诗。(学生) 3.《山行》教学课件。

(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直奔主题,简介作者(用时:5 分钟)一、直奔主题,简介作者(用时:5 分钟) 1.教师板书课题,简介三首古诗的作者。 2.自读古诗。 1.学生交流收集的三首古诗及作者的相关资料。 2.自读古诗,了解三首古诗中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色。 3.背一背,积累写秋天的古诗。 1.搜集并背诵描写秋天的古诗。二、自读古诗,识记生字(用时:12分钟) 二、自读古诗,识记生字(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读古诗,把生字圈起来。 2.交流识字。 3.再读古诗。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径、赠、残、橙”等字的音。 2.理解字义: 山行:在山上行走,这首诗写作者在山上行走看到的秋景。 斜:xié,当倾斜解释,在诗句中指曲折不直。 红于:比……更红。石径:山里居民的通道。 2.一字组三词。 寒( )( )( )盖( )( )( )残( )( )( )三、理解《山行》,感受意境(用时:15分钟) 三、理解《山行》,感受意境(用时:15分钟)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教师点拨: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是傍晚之景。 第一句的“远”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了“远”。第二句的“生”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飘浮的动态美,也说明了山高。“有人家”让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山林充满生机。第三句的“晚”写出了作者留恋美景。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句,突出霜叶耐寒的品质。1.再读古诗,读通顺,按照 223 的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 2.理解诗意。 3.画出朗读的节奏。远 上 寒 山 石 径 斜,白 云 生 处 有 人 家。停 车 坐 爱 枫 林 晚,霜 叶 红 于 二 月 花。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用时:8 分钟) 四、品味想象,欣赏意境(用时:8 分钟) 1.了解整首诗的意思,你觉得哪句诗写得好? 2.课件播放秋天的霜叶。 3.再读古诗,背诵古诗。 1.说说哪句话写得好。 2.欣赏秋天的霜叶,谈感受。 3.读、背古诗。 4.画一幅秋色图。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认为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读懂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我希望在学习古诗中,让学生知道学习研讨的方法、步骤。课堂上,我先出示学习古诗的步骤,再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学这首古诗。由于目的明确,教学进行得也较为顺利。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古诗。 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学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学习古诗《 赠 刘 景文》,品味诗意(用时:15分钟)一、学习古诗《 赠 刘 景文》,品味诗意(用时:15分钟) 1.故事导入:古时候,有个叫刘景文的诗人,他很有才华,可 50 岁了还没被朝廷重用,所以整天闷闷不乐,他的好朋友苏轼邀刘景文到他家做客,俩人边喝酒边聊天,苏轼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就写下了这首诗。 2.板书课题。 1.学生自读诗句。找出诗句写了荷、菊两种景物。 2.欣赏荷叶不同形态,你会想到哪首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荷尽已无擎雨盖) 3.欣赏菊花的美,对应的诗句是:菊残犹有傲霜枝。 5.说说诗句的意思: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生自读诗句,诗中写了秋天的什么景色?(课件出示) 4.反复诵读,体会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