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立志不怎么样_许立志博客_许立志
许立志纪念专辑︱何力读诗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他们管它叫做螺丝
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
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
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
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
我再咽不下了
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在祖国的领土上铺成一首
耻辱的诗
许立志,曾用笔名浅晓痕,生于1990年7月28日,广东揭阳人。高中毕业后在广州、揭阳等地打工,2011年初来到深圳,进入富士康公司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后调至物流岗位。2014年初合约期满后曾赴江苏谋职,不久返回深圳,9月26日与富士康公司又签订了一份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9月30日堕楼辞世。其诗集《新的一天》在他去世后众筹出版。
评/张慧瑜
“一枚铁做的月亮”本来很美,也许只有工人才能想象出这样的意象。可是,这些“工厂的废水”让“我”如鲠在喉、难以下咽,“我”不愿意再咽、再忍气吞声,“我”要把“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这种21世纪“世界工厂”里的中国工人所遭受的生存境遇成为祖国的耻辱。许立志跳楼十小时之后,他的新浪微博定时更新,时间是他生前特意设置的10月1日凌晨零点零分,内容只有四个字“新的一天”,这一天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的纪念日,他用这种新媒体的方式表达对此生的绝望和对来世的祝福。
对于闭锁在后工业时空中的人们来说,很难看到工业生产、工厂劳动的场景。大众媒体中关于工业的想象,要么是已经消逝的生产方式,要么就是可恶的污染源,以至于在后工业景观中,一种有机、绿色的“软乡村”和“酷农业”成为人们追求的理想。后工业社会的荒诞在于,并没有真正克服工业社会所带来的环境压力与社会弊端,只是把污染、异化的工业生产转移到别处,就“掩耳盗铃”地宣布人类进入了去工业化的“美丽新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许立志的诗特别是“新的一天”恰好戳破了后工业社会的文化幻象,如同“一枚铁做的月亮”让后工业社会如鲠在喉、难以下咽。
张慧瑜:北大中文系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视觉现代性:20世纪中国的主体呈现》和《影像书写:大众文化的社会观察(2008-2012)》等。
许立志纪念专辑︱袁岳读诗
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我知道会有那么一天
那些我认识的不认识的人
会走进我的房间
收拾好我留下的残骸
清洗我淌满地板的发黑的血迹
把凌乱的桌椅摆好
把发霉的垃圾倒掉
把阳台上的衣服收回来
那首没来得及写完的诗会有人帮我写完
那本没来得及读完的书会有人帮我读完
那支没来得及点亮的蜡烛会有人帮我点亮
最后是那抹长年没拉开的窗帘
帮我拉开,让阳光进来逗留一会儿
再拉上,然后用钉子死死钉住
整个过程井然有序,庄严肃穆
收拾完这一切
人们排队离开
再帮我把门悄悄带上
评/秦晓宇
许立志包含了不同题材、风格、主题、形式的诗歌创作中,有个极具统摄性的第一主题,那就是死亡。他是那么钟情于这个主题,或者说被这个主题死死抓住,在一种“先行至死”的写作状态中,一遍遍地体验和追摹它那噬人的魅力。他惨烈的堕楼之举也提醒我们,他并非只是写写而已。这使得他那些死亡之诗在修辞之外,获得了某种摄人心魄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