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格式 > 正文

中东问题的由来_巴以问题的由来_中东问题的关键是什么(7)

2016-12-10 20: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2、战争经过:埃以激战西奈半岛;英法与埃激战运河区(塞得港登陆);伯断油援埃;通过决议立即停火。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出动4.5万人军队,分四路进攻埃及的西奈半岛,仅用几个小时便占领了半岛大部领土。

10月30日,英法向埃及提出最后通牒,以保护运河为名,要求埃及同意让英军占领塞得港、苏伊士等地。埃及拒绝了英法的最后通牒。10月31日,英法出动大批飞机轰炸开罗近郊等目标。第二次中东战争全面展开。埃军同英法军队的战斗主要在塞得港进行。从11月1日起,英法空军对塞得港进行连续轰炸。11月5日拂晓,英法想向塞得港空投了第一批伞兵,英军伞兵约600人在加密尔机场周围着陆,并迅速占领了机场。法军伞兵500人在富阿德港降落并很快占领了供水厂。下午1时45分,英法第二批伞兵又在上述两地着陆。然后,2.2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开始陆。英海军第三突击旅在塞得港登陆作战,法军海军陆战队在富阿德港登陆。埃及军民奋起保卫塞得港。使英法军队始终没能完全占领塞得港,先头部队只进到塞得港以南27公里的卡卜。

11月2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要求各方立即停火。5日,又通过决议,决定立即成立联合国紧急部队派往中东地区。在各方压力下,11月6日,英法以接受停火,12月22日,英法军队撤出埃及,次年3月,以色列也撤出了军队。联合国紧急部队进驻埃及,负责维持有关地区的稳定。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

3、美苏对战争的态度:

美国对英法采取军事行动之前未与自己协商极为不满,因此明确表示不赞成英法以三国用武力解决问题。艾森豪威尔总统致电英法领导人,要求撤销最后通牒。美国还在联合国提出提案,要求各方立即实现停火。

苏联支持埃及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行动,视其为打击西方在中东势力的绝好机会。随着战局的进展,看到美国明确反对英法行动后,苏联采取了积极介入政策,甚至向英法进行了武力威胁。1956年11月5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在给英法以三国领导人的信中说:“如果拥有各种现代化毁灭性武器的更强大的国家向英国和法国进攻的话,那么英处于什么样的境地呢?”还说:“我们有决心使用武力来歼灭侵略者和恢复东方的和平。”赫鲁晓夫还指示苏联驻三国大使向对方做出口头警告:“苏联不想开玩笑,导弹已经进入阵地,随时可以发射。”这是非常明白的核威胁了。同时,美苏两国在联合国讨论有关停火和英法以撤军问题时,形成了绝无仅有的合作。

但是美苏两国各自的战略目的从根本上又是对立的。它们都是要限制对方,扩大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因此,美国不同意和苏联一起采取军事行动,并坚决反对苏联对英法进行核打击。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美国总统下令美军进入全球警戒状态。这表明,美苏两国在苏伊士运河战争问题上,只是有一定的利益交叉点,它们可以进行有限的合作,这种合作对于消除危机和结束战争是有益的。但它们的战略目标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4、战争的影响:

(1)对埃及:埃及实现了对苏伊士运河的国有化,捍卫了民族的独立;

(2)对英法:英法殖义遭到沉重打击,其在中东地区数百年殖民统治的传统势力丧失殆尽。

(3)对国际:联合国在调解争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4)对美国:保全了在中东地区的影响,但也加深了同西欧盟国关系上的裂痕。

(5)对苏联:加深了苏联赢得了伯世界的好感,开始成为伯人民的“天然盟友”。苏伊士战争是苏联走向中东的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