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初中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册)全册教案.doc
文档介绍: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5年初审通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语文
五年级(上)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一到四单元)
一、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字词组成的相关词组。
2可有情感地朗读短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备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式,体会动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在海滩看海时海浪的远眺。
教学准备
海潮的录像资料。(布置学生课外收集有关海潮的照片跟文字资料。)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有小朋友到海边旅游过吗?谁可说说你看见的大海是哪个样子的?
2大海有时平静,有时波浪翻滚。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大海,会帮我们留下不同的印象,也会使我们形成不同的联想。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海》这篇短文。看看作者徐蔚南给我们展现的大海具有怎么的特征。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给不会读的字跟不理解的词注上记号。
2交流自读情况,认识字词新词。学生汇报不了解的字跟不理解的词,通过互相交流解决生字读音,教师参与其中,相机指导。注意指导:隙(xì)间、澎湃(pài)、潮汐(xī)的读音。
3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主要是从这些不同角度看海的?学生汇报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教师鼓励学员明确,课文先写了
“从山上望”,再写了“到沙滩上看”,还写了“看潮水涌在石块间”。
4课文主要写了从三个不同角度发现的大`海,构成了全文的第二、三、四段,也是课文的主体部分。请同学们再浏览全文,看看第一段和第五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段的总起作用,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第五、六段在二、三、四段具体写看海场面的基础上,介绍作者自己的体会:大海却还跟平时一样,看似永无差异,却带来他们很多的遐想。
5简述课文脉络。引导学生探讨:课文第一段总领全文,开门见山地表达看海的愉快。接着写从不同的视角看海所看到的不同景象,最后写自己看海的体会。
三、深入研读课文,感受潮水不同特点的美
1品读课文第二段。
(1)这段短文写的是在哪个位置看海?(从山上望下去……)
(2)出示句子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齐读:你可以看到哪潮水像是一片叠一片的。一片水拥到海边上了,接着就是第二片水盖在第一片上。谁可说说“叠”是哪个意思?从“叠”“拥”“盖”这三个动词中你可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验从山上望下来,海潮的柔和、文静,这是一种柔和的美。)
(3)学生读里面这两个句子,边读边想象潮水轻柔的动作,读出自己的想像跟诠释,读出一种柔和的动态美。
2品读第三段。
(1)自由读这段短文,看看这段课文写出了潮水的那几种不同状态?(引导学生理解这段短文描写了初上潮时的场景和高潮时的情境。)
(2)读初上潮时的场景,注意读出“卷”的轻柔。
(3)理解“等到高潮时”的片段。抓住“拥”“跃”“跌”“跳”“飞”“怒号”“前赴后继”等表示动作的词,想象高潮时,海水征服沙滩的气势。抓住“升起一阵阵的白烟
……”“那潮水面上仿佛铺满了一颗颗的水晶,跟着潮头滚回去……”“有时还有一两点特别明亮的水花,像是长明灯,照耀在海面上……”等词语,用录像播放海潮翻滚的画面。让学生感受海潮奔腾的气魄和美好壮观的底色,激发师生激越、喜爱的情感。
(4)美读第三段,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场景,朗读的情感由轻快,逐步激越,力争达到入情入境的朗读效果。
3自由读课文第四段。
(1)理解“石隙”“激荡”“前窜后缩”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出涌在物体间的潮水所带有的热闹、调皮的情调,体会其“有味”。
4回顾总结以上三段的内容。
(1)课文这三段分别写了从那三个不同角度发现的海?看到的景象具有哪些不同特点?(让学生简述。)
(2)不同时间、不同角度看海,会造成不同感受。那么,读了以上内容,你有哪些感受。自由说说。
(3)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海潮的照片或资料,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回归全文,体会作者感情
1读课本第一段。体会总起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
2学习课文最后两段,体会作者对大海的赞美。
五、完成以下作业
(1)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2)抄写自己偏爱的好词佳句。
附:板书设计
看海从山上望轻柔
在沙滩上看汹涌
看潮水在石块间有趣
二、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在语言环境中懂得每个字词的含义,学会写这种字。
2可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所展现的秋景,受到美丽景色的感染。
3可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4知道同题可以写成不同内容的诗的知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诗的文字想象场景,读出诗词展示的景致和自己的喜悦之情。
教学准备
比如说今年10元一斤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