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蜀道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2020-07-21 04:0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如何写读后感教案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词的主旨、寓意。

2、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词的意韵美和声韵美。

3、品味其优雅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艺术风格;

过程与方式目标

朗读法、串讲法、赏析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用心感受诗词的诗意美和声韵美。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了解诗词的主旨、寓意。

2、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对本诗进行评述,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难点)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在我国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他们称颂为“诗仙”。他是谁?(李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后来,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天上的神仙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们尊称为“诗仙”,那么这首给李白带来“诗仙”美誉的《蜀道难》究竟是哪个样子的呢?我们最近一起来学习一下。

2、作者及背景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时期的著名作家。少年时代在四川度过,25岁,出三峡,泛洞庭,东游吴越,北上南京,有“大济苍生”之志。唐玄宗天宝九年(742年),李白奉召进京,他本想此行能够施展才华,有所作为,但梦想很快破灭了,皇帝的不倚重,权臣的忌恨,加之个人的乖张不羁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即唐玄宗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非常悲痛惆怅的情绪下,离开了京城,重新再次他的漫游生活。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转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诗酒逍遥,最后客死安徽芜湖。他的一生是拼搏的此生,也是潦倒的辈子。为了便于研究他的创作道路,我们将他的生平分为四个阶段来介绍。(l)读书漫游(42岁以前,701-742)(2)长安三年(42-44岁,742-744)(3)再度漫游(44-55岁,745-755)(4)身经战乱(55-62岁,755-762)。

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早发白帝城》《夜宿山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望庐山瀑布》等更可代表其书法传统。他兼善各体散文,尤以诗文为精,是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3、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唐玄宗天宝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关于本篇,前人有种种涵义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如课文注解(1)有人(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人认为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画家在大量漫游中屡逢挫折的生活历程和怀才不遇的叹惋,迄无定论。

4、简介文体知识

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如何写读后感教案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本诗是一首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刘彻开始建立的掌管音乐的机关,任务是建立乐谱、采集歌词、训练乐工,以备朝廷举办祭拜,召开酒宴或举办其它庆典时表演。另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采集民歌,供统治阶级"观风俗"。后来其意义有了差异,指一种合乐的诗词,即"乐府诗",简称"乐府"。乐府诗有广狭两种含义:狭义的指汉以下入乐的诗,它包括晚明创作的和采自民间的;广义的比如词曲和没有入乐而袭用乐府旧题,或讽喻乐府诗体裁的佳作。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就属于前者。

5、课题简析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乐府解题》云:"《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均为蜀山名)之阻。"本篇依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浑质朴的笔调,运用夸张比喻的技巧,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壮丽的山峦,既写了蜀道的艰辛,又写了一生旅程的艰辛。全诗气势磅礴,风格粗犷,表现了作家杰出的美术才能跟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展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构思特点。

6、朗读课文。

⑴教师范读课本,疏通字词发音。

⑵自由朗读

⑶集体朗读

7、翻译课文。

(1)学生按照注解自行翻译,记下疑难之处。

(2)教师点拨重难点字、词、句。

8、归纳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一、 研习课文内容。

1、提问:读过这首诗后,你会看到有一句话重复发生了三次,你了解是那一句吗?

明确:“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提问:这句话在三段中分别发生了三次,是不是简单的重复呢?

明确:不是,意义上是有差别的。第一段中说“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蜀道的高峻及构筑历史,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讲了蜀道的由来。

第二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写蜀道的高峻。蜀山太高,连太阳的汽车遭遇它也只能回家,水波也被冲拧倒流。善飞的黄鹤和善攀的猿猱都不能越过。山路纤曲,蜀道极高处,登者可以上扪星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二段中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写蜀道的奇险难行及中途的可怕气氛。可分为两层:

如何写读后感教案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第一层(“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作者借“悲鸟”和“子规”来渲染途中的凄凉哀婉的气息,有千里孤身之感。

第二层(“连峰去天不盈尺……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作者极写蜀道的险恶。想象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震耳欲聋的“飞端瀑流”之间,惊心动魄。最后用“其险也极其”劝阻历险者慎入蜀地。

学生熟读,背诵。

第三次出现在第3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写蜀中战祸之烈。第一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既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守难攻,则必为兵家必争之地,蜀中易生军事暴动,景象残酷,惨不忍睹。

学生熟读,背诵。

3.提问:我们了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绝非简单地重复,那么连续发生三次,是何用意呢?

明确:奠定了题旨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叹蜀道之高峻;二叹蜀道之险恶;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这三叹其实也蕴含在作家的准确描写跟抒情直白中。

二、品读课文

1、李白能开篇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先声夺人,那么蜀道到底有何难呢?

读第一段,请找出确切描写“难”的词句,说说诗人如何把写实的“难”展目前你我面前。(可以从:传神的词句、表现手法、写作视角等方面点评。)

(给出一个赏析范例)

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前一句运用巧妙的夸张,“扪”“历”两个动词的连用,显出行人出没在星宿之间,山高之状就展现出来,更使人觉得行走的漫长。后一句中通过“抚膺”“长叹”的动作表现出行人的心惊胆战,以及能够再次前进时无助的慨叹之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描写与这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足见其与世隔绝之久;“地崩山摧壮士死”更见辟路之难;终于“天梯石栈相钩连”。世上本没有路,开辟出来了,也便有了路。路有了,可是这桥好走吗?神龙至此却要回转,善飞援之“黄鹤”“猿猱”面对奇绝之蜀道尚且不得过,就反衬人行之最难。

又以“萦岩峦”山之高危,“扪参历井”“抚膺坐长叹”人之无助的举止、动作,正面赞叹。如此行道能不难乎?这一切不仅使行人无助,让我们观众也不禁胆战心惊。

让我们在惊心动魄中再读第一自然段,再一次感受作者独特的感情跟神奇的笔法。熟读成诵。

(梳理出:隔绝之久--辟路之难--奇绝难行--抚膺叹难)

2、第一段中蜀道之难已到极点,诗人能够如何写难,你对作家下文的描写既会有如何的惊叹呢?

请你们跟着同学读这一段(师大声读,生低声跟读)

通过读,我们初步展现了这一段的描写侧重于诗意的构建,请你从语言、手法、意境等视角,找出自己偏爱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欣赏,然后交流。

(学生品读、鉴赏、交流)

如何写读后感教案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诗人忧君入蜀,更因山中绝境中有这么之景:一“悲”一“号”,一“啼”一“愁”,于是古木参天,气象森严,凄厉鸟声,回荡其间。丰富的想像,把人引入一个悲凉、惨淡的境界,诗人忍不住询问友人何日归还。

“连峰”“枯松”之静,“飞湍”“瀑流”之动相互辉映,雄伟壮观的层峦,绝壁倒挂的枯松,击山震响的水石,万壑雷鸣的音响。既富有诗情画意,又令人闻之色变。这排山倒海的力量让观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不由生畏。至此对蜀道之难的深切骇人的描写似已超过登峰造极之境。诗人不由质问--

其险也这么,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以蜀人口吻劝阻“西游”之人不要来蜀地。

在悲凄中变色,在震响中生畏,让我们再审视这畏途,审读诗人用语之精妙,诗歌意蕴之奇也展现眼前。

再读,背诵该段。

3、风光变换,险象环生,在这种惊险的氛围中,我们随诗人的心绪飞往剑阁,生读其山势险要的句子。

这段由地势之险、战祸之烈,忧安居之难,忧朋友之行,劝诫友人早回家,忧国事之艰。

三、鉴赏本诗。

1、全诗最后一段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汉朝社会有哪些现实意义?

明确: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离奇氛围中,最后提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长廊,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地理形势的描写。他化用唐朝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词语,目的在于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出现,并联系以前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既是描写蜀道猛兽又是讽刺政治黑暗、凶煞的双关语句,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担忧与关切,为诗篇充满了浓厚的意韵、现实的内涵。

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身后正潜伏着动荡,心怀异志者可能恃险作乱,后来出现的安史之乱,正证明了诗人的担忧是有现实意义的。

2、诗人如何来体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之艰险。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游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恐--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况味的环境气氛,有力地营造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触,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蜀道之难,艺术地描绘了奇特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样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艳的山水画卷。

四、探讨文章的艺术风格。

1、本诗用了大量文学人的词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九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奔放的语言风格。

如何写读后感教案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_蜀道难的教案怎么写?

2、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近代民歌中常用的复沓形式(又称反复),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发生一次。这只是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发生一次都帮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产生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3、变幻莫测,充满浪漫主义气息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穿过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之后的情形。--这更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月亮旁边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哪些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山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作家猜测游者在中途所看到的景色。画面是苍凉的:鸟鸣,使森林变得非常安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场景相比,色调是变了,也体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氛围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失落得可笑。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场景,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这么”。

如此多的画面此隐彼现,其境界之阔大,自不待言;且无论写山之高,水之急,河山之改观,林木之荒寂,连峰绝壁之险,皆有逼人之势,其气象之宏大,确非他人之能及。

五、再次诵读全诗。

六、作业:课外背诵并抄写本诗。

幸福冉

[《蜀道难》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相关文章:

1.人教版高一必修《故都的秋》教案

2.人教版必修三《劝学》教案

3.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教案

4.人教版高一必修《荆轲刺秦王》教案

5.高一数学必修2教案

6.高一必修一外语教案

7.高一必修五数学教案

8.高一数学必修四1.5教案

9.高一必修四英语教案

10.高中地理课必修三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