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语文】教师资格证考试《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021-10-31 00:54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一、课本分析

第三单元是本书的综合学习单元。该单位的人文主题是传统文化。四篇文本围绕“深厚的传统文化,中华之根”的主题共同展开。本单元学习要实施的语言要素是“理解文本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清楚地写一个段落”和“收集传统节日信息,交流节日习俗古诗教案怎么写,写出庆祝节日的过程”。

作为第一篇文章,“三首古诗”课由“元日”、“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三首诗组成,描绘了中国不同传统节日的场景。其中,宋代诗人王安石就抓住了《元日》中的代表性场景,描绘了春节人们辞旧迎新的庆祝场面。唐代诗人杜牧在诗中描写了他在清明时期的所见所闻。《9月9日山东忆兄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对家人的思念。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一般含义,

二、研究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学生已学会古诗词30余首。他们对古诗的学习要求有一定的了解,对古诗的学习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他们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注释、插图和组合的使用。理解诗的意思,想象诗中的情境,理解诗在现实生活中的内容的能力。其中,借助注解了解古诗词的大意,学生从三年级第一学期开始接触古诗词,方法的掌握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落实。

三、教学目标

1.能够确认“涂”等7个生词的阅读,并能在上下文中理解单词的意思。

2.可以正确写出包括“old”在内的12个字符。

3. 深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清明》。

4.结合“笔记”,理解诗意,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三首诗中写的是哪些传统节日、哪些节日场景,激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

有一种情感阅读文本。背诵。默写《清明》。结合“注”理解诗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三首诗中写的是哪些传统节日和节日,激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难点:

结合“注”理解诗意,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三首诗中写的是哪些传统节日和节日,激发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五、课程表

2小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程目标】

1.能够确认“涂、苏”等7个新字的阅读,并能在上下文中理解单词的意思。

2.能正确写出“福、熊、伊”三个新字。

3. 深情读《元日》。背诵《元日》。

4.结合笔记,你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诗中的传统节日和《元日》中人们过年的情景。

(一)在引导页介绍,了解单元内容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开始第三单元的学习了,第三单元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知识呢?赶紧打开中文书第33页,读了,想了想。这个单元的正文是什么?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什么?

1.看图,读介绍,理清本单元的主题。

2.阅读学习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3.总结复习,看目录介绍本课。关于传统文化,我们接触过“龙舟粽”、“传统节日”等文字。在本单元中,我们将从这4篇课文(展示目录)中,从不同角度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二)读通顺古诗,小诗中节(指评价目标一)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黑板题目)

1.一起阅读题目。

2.第一次读古诗,读准字音。

(1)展示自学小窍门:轻读古诗,圈出本课要认识的生词,用音节读几遍。学生自主学习。

(2)生词生词展示,学生自读,易读错的读音交流,教师注重引导。

(3) 指定学生朗读单词,老师核对单词发音,同桌核对单词。

(4) 指名朗读古诗全集,一人一首,其他同学点评读音是否正确。

3.诗歌节。

(1)三首古诗中提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预设:传统节日。

(2)我们再仔细读一遍古诗词,想想它们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你从哪里知道的?

假设一:通过每首诗的题注,可以知道是春节、清明节和重阳节。

预设二:从古诗的内容中也可以知道古诗教案怎么写,比如鞭炮声,春节的时候就是这样。

借助注释,您能告诉我们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标题含义吗?

预言:重阳节,想起华山以东的兄弟们。

4.总结。这三首古诗都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让我们通过传统节日来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学习“元日”,了解节日现场(指评价目标二、三)

据史料记载,春节在中国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我们先跟大诗人王安石一起去看看古人是怎么过春节的。(黑板:元日)

1.在这首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样的节日场景?请再读一遍这首诗并寻找它。

(1)学生自学。

(2)团队沟通。

(3)全班交流反馈,老师摄像指导。

预测一:当学生说“一岁就消除鞭炮声”时,人们会在元日燃放鞭炮。

①想象放鞭炮时的热闹景象,念诵经句。

②联系生活现实,领悟“一岁灭”,体会人的离旧迎新之乐,一起读诗。

预测二:当学生说起“春风暖进吐苏”时,人们会喝吐苏酒。

①结合笔记,明白吐苏就是吐苏酒,进入吐苏就是喝吐苏酒。

②出示图片介绍吐苏酒是一种药酒,具有防治鼠疫和伤寒的功效。人们在新年伊始喝它,期待身体健康。

③为了体验期待的感觉,男孩和女孩分组朗读。

预设3:当学生说“老符换新桃”时,人们会用新桃符代替旧符。

①用笔记了解道符是春联的前身。

②借助图片认识“桃符”,了解改变桃符的含义。后来人们在桃符上写春联,逐渐形成了春联。从换桃花到贴对联,春节人们拜年的习俗没有改变。

③体会祝福的感觉,自己读诗。

(4)总结。同学们,在古老的春节,人们用放鞭炮、吐苏酒、换桃花等形式来表达对新年到来的美好憧憬。这一天的天气也这么好,千家万户,家家户户都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怀着美好的憧憬,迎接新的一年。

2.想象图片,描绘节日场景

(1)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们诗人眼中的春节景象是怎样的?

(2)与表合作交流。

(3)提出评价标准:(1)用你自己的话(2)符合诗

(4)创造情境引导想象:春节快到了,王安石换上新衣服一大早就出门了,暖暖的春风拂过脸庞,感觉很舒服。走路一路看一路看,给学生点名说说假期场景。根据学生对老师的回答和学生的评论。

3.结合诗歌和阅读节奏。

(1)按古诗,读韵。

(2)命名展示与阅读,师生点评。

(四) 结合信息交流,丰富节日习俗

显示:孩子们保持清醒并为喜悦而守夜。(苏轼《守岁》)

(1)指的是诗中的春节习俗。

(2) 说说你还知道的春节习俗吧?同学们结合收集的资料,交流其他春节习俗。

写儿童的古诗小学_写水写山的诗句古诗_古诗教案怎么写

(3) 交流异地春节风俗。

(五)复习学习方法,积累背诵古诗词(指向评价目标二)

1. 结合《元日》的学习,复习了解节日场景的方法。

(1)读通顺古诗词。

(2)了解古诗词的大体意思。我们可以用注解的方法,比如理解“曈曈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我们也可以联系生活的现实,比如了解场景“鞭炮桃花符”,就是用这种方法。

(3)想象图片并描述场景。

2.积累和背诵古诗词

(1) 自由背诵。

(2) 借助关键字背诵。

(3)看现场背诵。

(六)观察汉字并指导写作(指向评价目标一)

(1) 表演“福、哥、伊”,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写作结构的特点。

(2) 显示阴影以传达汉字各部分的宽度。

(3)导“符、义”:“符”强调竹字的头部比下面的付款略窄。“义”强调上面的不是你自己的,注意密封。水平线的下部应拉伸。

(4)学生独立写作,师生点评。

二等舱

【课程目标】

1.能够巩固对“涂、苏”等7个新字的认读,并在上下文中理解单词的意思。

2.会写出“欲望、灵魂、借用”等8个新词。

3. 深情阅读《清明》和《9月9日忆山东兄弟》。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清明》。

4.结合笔记,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诗中的节日场景。

(一)回顾旧知识,巩固收获(指向评价目标一)

1. 出示生词,小组朗读。

2. 按名字读古诗。

3.这三首古诗写的是什么传统节日?

4.《元日》里有哪些节日场景?按名字回答。

5.复习理解古诗中节日场景的方法。

(1) 在注解的帮助下。

(2)接触生活的现实。

(二)迁移方法,学习《清明》(指向评价目标二、三)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元日》中了解了古人过春节的节日场景。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明》。诗中有什么样的节日场景?

1. 借助自学技巧,自学古诗大意。展示自学小窍门:自读古诗,运用注解,联系生活现实,想想诗中写了哪些节日场景?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3.全班交流老师摄像指导

(1) 接触生活的现实,体验人们在扫墓时的“渴望的灵魂”——伤心欲绝的心情。

(2)结合“下雨”体验当时阴沉的天气,小雨让人心情更加悲伤。体验朗诵诗歌的心情。

(3) "By ask",我想问。谁问?(默认:诗人)

(4) 用图解“杏花村”,就是杏花盛开的村子。配合桌子进行阅读。

4.想象图片并描绘节日场景。

(1)能不能用自己的话告诉我们诗中的清明场景是怎样的?

(2)与表合作交流。

(3) 显示评价标准:(1) 用你自己的话来说。(2) 符合诗意。

(4) 命名和回答,基于学生对师生评论的回应。

5.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结合清明节的风俗。

6.结合诗词,读节奏。

(1)按古诗,读韵。

(2)命名展示与阅读,师生点评。

7.背诵古诗词。

(1) 独立背诵。

(2) 同桌互相核对。

(三)迁移方法,学习《9月9日回忆山东兄弟》(指评价目标二、三)

这首诗中有什么样的节日场景?

1. 借助自学小窍门,学生可以自学古诗词的大意。团队合作交流。

2.全班交流,老师摄像指导。

(1)为什么诗人在这一天“思亲”?古人认为重阳节是一个吉祥的节日,有敬老、感受诗人思想的传统。

(2)“《把竹雨遍地》少了一个人” 少了谁?感受诗人的孤独。

(3)感受心情,阅读整首诗。

3.想象图片并描绘节日场景。

4.结合收集到的信息,交流清明节风俗。

5.结合诗歌和阅读节奏。

6.背诵古诗词。

(四) 总结全文,激发兴趣

1.三首诗的总结。三位不同朝代的诗人用诗歌描绘了传统节日中的不同场景,也记录了诗人不同的风俗文化和不同的情感,或者是春节辞旧迎新的激动,或者是春日里的忧伤。清明下雨,或独念重阳。

2.想象画面,背诵三首古诗。

3.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承载着中国人独特的情感。仍然有许多传统节日。课后,您可以通过古诗词继续了解传统节日的风土人情和文化。

(五)观察新字,指导写作(指向评价目标一)

1. 表现“欲、魂、借、酒、他、牧、独、善”,学生独立观察,发现写作结构的特点。

2. 显示阴影来传达新角色每个部分的宽窄分布。

3.《欲望牧酒》指南:右边的“欲望”是欠的,不要写“嫖”;右边的“木”是“夂”,不要写“夂”;“酒”讲究与“洒”的区别。

4.学生独立写作,师生讨论。

七、黑板设计

八、@​​>作业建议

1.给家人背诵三首古诗。

2. 默默写下《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