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小学语文1-6年级生字知识点总结,建议收藏!

2021-04-10 23: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必须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课堂蓝图,可以有效提升课堂强度。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山行》优秀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山行》优秀教案1

【教学目的】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古诗,体会诗人对季节的歌颂之情。

3、背诵其它写秋的诗词。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春天令人兴奋,秋天的山林既是一番怎样的景像呢?

3、出示教学挂图。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层林尽染、叠翠流金。

5、诗人是如何展现这美景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石径斜坡枫林于是

3、出示生字果树一棵测认读情况。

4、指导书写:于首枫(注意“首”字后面是“自”而不是“白”。)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⑴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诗意:沿着弯弯曲曲的大路走向秋天的大山。

⑵提问:秋天的山里有哪些呢?(看图)有寒冷的冬风、飘飘的白云、几户人家、火红的枫林。

⑶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木头上是为了看哪个?(火红的枫林)

⑷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⑸出示春花与红叶比较图:谁红?枫叶比二月花(春花)还白。

⑹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⑺教师在师生讲后归纳诗意:

沿着弯弯曲曲的大路,登上秋天的山间,在飘着白云的地方居住着别人。停下车是因为爱这夜晚的枫林,秋天的霜染过的红叶比秋天的花还黑。

⑻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红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缘由。

5、朗读诗歌:

⑴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火炬、花海。)

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写人的课文

⑵这么美的枫林该如何读?(读出快乐、欢喜……)

6、齐诵诗文,注意重读以下句子:寒山石径斜生处枫林晚二月花

7、背诵祷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

《山行》优秀教案2

目标预设:

1、能恰当流利有情感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径”“枫”“霜”,能写出诗句中“坐”、“于”的意思。

3、体会诗中所描写的秋景以及作家对季节、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体会诗中美的诗意,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了解秋天。

1、用换部首的方式学习生字。

经()枫()雪()

径()疯()霜()

指导学生观察上面一行与以下一行字有哪些异同,然后再教学书写方式,最后指导学生读音上的区别。

2、小朋友们,你们明白这次是哪个季节吗?(板书:秋天)

3、对啊!“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橙黄橘绿时”指的就是绚烂的春天。

4、你认为秋天什么最美?(学生探讨,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可以表述,可是吟诗,也可以歌唱)

二、设计情境,导入古诗。

1、在这绚丽的春天,正是登山的好季节,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一起到山中去行走一下,感受夏日的美吧!(板书课题:山行)

2、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

3、初步说说,读了这首诗,你看到深秋的山上怎么样?或问秋天的山上都有些什么?

三、品读古诗、感悟秋天。

(一)远上寒山石径斜

1、师:深秋时节,当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大路向山上爬行,此时你看见满地枯黄的树叶杂草,你会有一种什么觉得?

生:一种荒凉的觉得。

生:看到树干枯黄了,光秃秃的山,让人觉得冷嗖嗖的。

(师:所以叫秋天的岭叫寒山。)

2、顺着学生提问引出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

3、读好诗句。

(二)白云生处有人家

1、这弯弯曲曲的大路一直通向哪里呢?我们沿着马路往上看看,你看见了哪些?(出示图片)

生:我看见了白云。

生:我看见了山很高,都高耸入云了。

生:我还发现在山顶上隐隐约约还有几户人家居住在那里。

2、看图体会:有白云的地方是哪个样子的?

生:虚无缥缈,就像是人间仙境。

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写人的课文

3、那几户人家就住在哪如仙境般的白云生处,你们想不想起她们家去聊聊,去做一回客?

生:想。

(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正当我们意犹未尽地赶去做客的时侯,我们乘坐的马车仍时常停了出来?是哪个美丽的风景吸引住了诗人?(学生随意说说)

2、那我们也下车跟着诗人去听听吧。听!诗人正在诵读这两句诗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3、读了这句诗,教师点拨:在这里“坐“是”因为“的含义,“于”指的是“比”。然后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感受到了哪个?(学生自由朗读,独立思考)

(1)诗人是因为喜爱什么才停下了车?(枫林)

(2)秋天的枫叶是哪个色彩的?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这不是一片枫叶,也不是一棵枫树,而是一大片的枫树林,红得象火一样的枫树林,在夕阳的映衬下非常华丽,更加艳丽。告诉我,看到这样美的枫树林你们喜欢吗?

(3)此时此刻,我们不禁会想起夏天那满山遍野的红杜鹃来,与它相比,实在是逊色不少,难怪诗人会吟起这句诗——(学生齐读霜叶红于二月花)

(4)师:这么美的景色你想用哪个方法来把它留住?

生:我要用数码相机把它拍出来,然后放到自己的相框里。

生:我想写一篇更优美的习作来描写它。

生:我想用画笔把它画出来。

四、吟诵古诗、加深理解。

1、指名有情感地诵读诗歌,并阐述:读了这首诗你想说些什么?

2、一首《山行》让我们展现到了夏天的美,那你明白这首诗是谁写的吗?(板书唐杜牧)你还了解他什么诗?(清明)

3、古诗的美丽能真大呀,让我们一起来吟诵这首杜牧的《山行》。(学生一起吟诵)

《山行》优秀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2、理解诗的主题,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观念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目标二、三

三、教学用时:

1课时

四、课型:

讲读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童谣《秋叶飘飘》课文《秋天》让教师谈对秋叶和春天帮人的联想。(秋叶多彩:美丽愉悦、欢快明朗;草木枯萎摇落:暗淡伤感;硕果累累:丰收喜悦)素有“小杜”之称的宋代词人杜牧也对季节情有独钟,让我们随杜牧一起顺着山路而上,走进深秋的山林。

学生齐读诗文。

(二)检查预习

1、交流作者杜牧。

杜牧(803年~805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二十六岁中举人。晚唐一位著名作家,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在哲学方面,他主张“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以豪迈俊爽,拗峭清丽独树一格。他的五绝和七绝都写得更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句为后世所流传。由于他在诗歌方面创造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2、《助学》的预习积累。

(三)学习诗作:

一读:识秋物,赏美景

解题:山行,你觉得是哪个意思?(在山中行走)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哪些?(听读时在诗中画出)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

小学语文写人的课文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

2、这么多的景物中,最打动作者的是哪个?

霜叶

3、作者喜欢枫叶的缘由是哪个?(用诗中词语回答)

霜叶红于二月花

4、正是这样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惊喜之情无法抑制,作者的哪些动作使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

停车驻足

5、让作者停车驻足的是霜叶的白,“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令我们感受到作者眼中深秋的红叶有哪些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艳丽、红得充沛、红得有生命力;让我们从春天的树叶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秋天的花很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近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6、诗人为我们展示出的是一幅动人的森林景色图。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场景。但是诗人最心仪的是春天的枫叶!作者是用哪个方法体现出来的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

二读:品名句,悟情理

7、深入挖掘:(对比引导)

枫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红于二月花

把“霜叶”改为“枫叶”,比较体会:让我们看见了冬季的红叶上不仅色彩的浓艳,还带有怎样的美?

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得旺盛的生命力。

8、小结

至此,杜牧笔下的秋景内涵更丰富了:经过风霜洗礼这后,枫叶更显其艳丽和蓬勃生命力。诗人激赏的正是枫叶的这些奇特的品格。美不美,主要中不在于能否有天生的丽质,更在于能够经受后天的锤炼。这样,这句诗虽然景中有情,而且景中寓理。这一切的精彩,就源于作者从司空见惯的事物身上,用凝练的句子表达出自己特殊的灵魂感受的,超越常规的立意。

9、正是因为这些超越常规的立意,这句话就赢得了神圣的生命,成为古今的诗句,那么,从写作视角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

学生提问之后师作结:

好文章,不仅应体现写作对象的特征,而更重要的是,要勇于说出表现自己在哪一时、那一地特殊感受的话语,才可以让我们的文章推动超越常规的立意,才可以让我们的文章真正的亮起来。反之,光有一些约定俗成套话,文章是没有个性的,缺乏生命力的。

现在就让我们们穿越时空,和杜牧进行灵魂上的对话,用现代优美的文字,解读他带给我们的意境:

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三月的杏花还要火红,还要明亮呢!经过风霜洗礼的红叶呀,红得生机勃勃,红得俊俏浓烈,尽显生命本色。

10、理解文章表达情理

作者要表达的情理完全受到展现,你感受到了吗?

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理:后天的积淀可以使生命赋予美丽本色。(对生命的体会,把枫叶经霜喻理)

再读:嚼字词,参妙意

11、学生再读诗作,师作总述过渡:

诗人碧山,石径,农舍,白云,红叶,枫林,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森林景色图。诗人一反历来秋景萧条的写法,构思独特,布局典雅,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使景色显得生机盎然,与春光争胜的全部利益于诗人的匠心独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前两句写景和最终一句写景有哪些不同?

前两句写景,全是远景,诗人也是作客观叙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并非为了引发下文的“晚”字跟“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情感偏好。它仍然还仅仅在为中间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而后一句写景,是近景,倾向性已经太鲜明,很强烈了。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春天的新颖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

12、细节推敲

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在诗作中炼字的熔裁。

(1)“枫林晚”与“枫林美”的区别。(《助学》)

(2)“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不同。(参看《教学用书》)

提示:引导学生去说,切不可直接讲明。

13、小结:让教师用现代汉语描述诗的内容。(见《新教案》)

14、学生背默全诗,教师点评指津。

(四)比较阅读

《渔家傲》是范仲淹镇守北方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冷寂风光和艰难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冲突跟痛苦。上片以抒情为主,着重描绘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色,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下片以叙事为主,又以景渲染情。

《苏幕遮》通过对风景的描摹抒写旅思乡愁。上片写游子在途中登楼望远所见景色,下片抒写怀远思乡情结,层层展开,婉转缠绵。

同是由春天景象引发的感思,《山行》的格调是热爱赞美生机勃勃,而范仲淹这两首词的基本格调却都是“悲”。但两词既有差别,《渔家傲》是“悲壮”,《苏幕遮》是“悲凉”“悲清”。

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写人的课文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

六、课堂练习:

《助学》学习测评部分题目。

七、课堂小结:

让学员谈本节课学习收获感悟启发。

八、布置作业:

完成《助学》学习测评中余下题目。

《山行》优秀教案4

【教材分析】

《山行》是古代作家杜牧的佳作,选自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所在第一单元以秋天为专题。作者以丰富的想像,凝炼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山间深秋的美好景象。诗人笔下的初冬并不萧条冷落,而是嫣红满目,生意盎然,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跟精神的激奋,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佳作。

【设计理念】

新的课程标准确立指出,小学数学课堂应指导教师正确地理解和借助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课堂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注重语言的体会、积累和利用,提高教师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因此,本课的课堂设计,以诵读诗文和感受诗词为核心,利用多种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师生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采用“双向互动,自主探索”的美读教学方式,促进师生有效地理解文学内容,掌握古诗阅读的方式,以提升教师的阅读古诗的素养,达到提升语文能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