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绿》备课教案,赶紧收藏!

2021-01-19 23:1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绿》课文在描写南京西湖的冬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教师进行热爱家跟教育。下面就是小编给你们带给的初中五年级语文《绿》备课教案,希望可帮助到你们!

小学五年级语文《绿》备课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1. 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叙事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借助描写、抒情、议论等技巧的诗歌,课文在描写南京西湖的冬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教师进行热爱家跟教育。

2. 全文短小精湛,只有三个自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游西湖的总觉得,作者把西湖风景的特征概括成一个绿字,醒目地突现出来。这个绿字吸引我来到西湖边,使我流连忘返。2、3自然段课文围西湖的绿展开,分别写了西湖花港观鱼两地绿的特点。写灵隐的绿,绿得“苍翠欲滴”,绿的发黑,绿的发亮;而花港观鱼的蓝,则紫的鲜,绿的亮。只觉的一种蓬勃的朝气跳跃,这样的清晰的结构,这样生动的写景,适宜于朗读,也适宜于列提纲背诵课文。

二、教学目标

1. 会列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描写绿的词语。

3. 初步认识课文是怎样抓住特点写景物的。

4. 感觉西湖风景美,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观念感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列提纲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按课文内容的先后,扫地点的转化,抓住有关景物特点的词句列提纲,理解描写绿的语句。

四、教学准备

小黑权、投影、词语片。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 教学过程

1. 这是一篇远选学课文,节选自宗的诗歌《西湖漫笔》。节选时有改动。我们打算用一节课完成学习任务。

本文课题只有一个字“绿”。你了解课文主要写哪些的?(板书课题,作简短谈话)。

2. 自学课文。边读边学习生字,读通课文,作自学检查:

(1) 扫自然段指名读课本,注意有否加字,字音是否读准。

(2) 检查生字:叮(dīng)婷(tíng)宛(wàn)读准一个前鼻音,两个后鼻音。)

(3) 检查是否按查字或联系上下文学懂了句子。重点是:流连忘返、苍翠、心旷神怡、婷婷、宛转。(如有其他句子学生不懂的,也可以探讨。强调学生自己学懂。

3. 理清课文脉络,把本文分成两部分来学。

(1) 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讨论:“它”指的是哪个?(西湖的风景)西湖春天的景致那样地让“我流连忘返。那么,哪一个词可以看出我流连忘返呢?从感受(了解事物的状况使得认识它的涵义)一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知道西湖的绿,体会到了西湖的绿,进而认识到绿的涵义。本文为什么应以绿为题(杭州西湖的特点,就是给人以满目绿,一个引站千个爱西湖、爱祖国河山的读者的心。)

(2) 说说作者是怎样准确展现这个绿字的(学生轻声自由读2-3自然段。也能放录音,让教师轻轻跟读)读后想想,回答问题。

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课文 说明文 教案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

4、根据前面的探讨,你是否给课文分段如何分?(分作两段。第一段(1自然段):总写作者游西山,领略到一个绿字。第二段(2、3自然段)分别写了西湖、花港观鱼两地“绿

的不同特点。表现了本文先概括后详细的写作特征。)

5。根据单元:列提纲、背诵课文:的练习重点,我们将要按规定学会了背诵三课文。同样,我们也应用“列提纲的方式背诵这课文,而且要更好地背诵。

(1) 指名抓主要字词背诵第一自然段。

(2) 学生背诵课文第三产业自然段。

① 先指出作者游灵隐看到的景色,默读课文。

② 再划出写这写这种景物“绿”的词句,读读课文。(灵隐:满目是蓝,道路两旁……苍翠欲滴,似……也是蓝的;飞来峰上,有的……有的……峰下小路……直绿到……;冷泉亭下……在一片绿色之上……)

③ 以引读法牢记写绿的词句,为背诵作准备

(3)学习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① 自学。根据本段特点,划出作者游花港看到那景物?指出文中哪些地方写了发现的事物,哪些地方写了联想的(师生讨论。看到的:绿叶、水珠儿、想到的:鲜亮生命力。)

② 引读法朗读第3自然段。(老师读发现的,学生读联想的)。

6、指导给课文列提纲。(提纲上有:地点、景物、有关景物特点的主要词语。重点2-3自然段。

7、按提纲背诵课文。(主要背诵2、3自然段)背诵过程是:每人轻声试背,同桌同学互背,指名背加评议,全体齐背。)

小学五年级语文《绿》备课教案二

教学目标:

1、感受西湖的秋景,领悟“绿色,是生命的底色”。

2、初步认识景物的特征描写的方式。

3、有情感朗读短文,背诵课文部分,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有情感朗读短文,感受西湖的风景。

教学难点:

领悟“绿色,是生命的底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课文 说明文 教案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

感知全文,理解有关描写绿的诗句,感受西湖的“绿”,有情感朗读第二自然段。

教学过程:

引课:

1、说一说带有“马”的熟语或四个字的成语,比如“马到成功”。

2、说一说带有“绿”或是相当于绿的含义的字的熟语或四个字的成语,比如“花红柳绿”、“一碧千里”。

一、初读,感知课文

1、示课题“绿”,引导学生回忆文章标题的几种形式。

2、读课文,想想课文还可以以哪些为题?

二、再读,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本,想想作者为什么最终把这篇短文的题目确定为“绿”?要求从课文中找出原因。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1)理清课文的结构。

(2)初步理解“领略”。

三、精读,体味课文

1、自由读课本,作者究竟“领略”到了一个怎样的“绿”字?

2、根据学生的提问,随机引导:

(1)作者感受了这些地方的“绿”?

(2)作者感受了这些不同的“绿”?

3、比较灵隐的“绿”和花港观鱼的“绿”有哪些不同?

4、观看“绿”的录像,感情朗读短文第二自然段。

5、较深入地理解“领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理解课文,有情感朗读短文第三自然段,领悟“绿色,是生命的底色”。

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课文 说明文 教案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

引课:

用“领略”说话。

四、深读,领悟课文

1、朗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思考:作者所“领略”到的这个“绿”字有哪些特别之处?

2、引导学生理解“绿色,是生命的底色。”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观看“荷叶”录像。

3、感情朗读短文第三自然段。

4、深入理解“领略”。

五、熟读,背诵课文

1、用的方式,最快的速度,根据自己的偏好选用背诵课文部分。

2、检查背诵,交流背诵方法。

六、拓读,超越课文

1、小结:绿,是有意蕴的,需要用心去“领略”。

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绿》,用心“领略”其中的意蕴。

小学五年级语文《绿》备课教案三

[教学目的]

1、作者对幸福境界的热情歌颂和信念追求的观念感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叙事方式。

3、如何把握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

4、散文的景跟情:情是景的心灵,景是情的依托。

[重点、难点]

1、重点:在叙事中表达作者的观念感情。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跟隐喻手法的利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

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课文 说明文 教案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广东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文学创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美国。抗战前对前景充满胜利士气。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战役。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之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中国面粉!”

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去世于北平。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美国人民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中国的‘救济粮’。……我们应该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体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当时,南方作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美国社会的前景,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复辟,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他这一时期的观念,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这体现在他的散文佳作里,则体现为时尚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一生”、“写实”和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绿》虽然只是是一篇写景文,但即使仔细品味,还是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的心跳着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二、全文朗读(听录音、配音乐及画面)

思考: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几个?每个立足点写了哪些景物?

2、这篇文学的“文眼”上哪个?

3、作者是如何把握“文眼”来写“绿”的?

4、这篇文学上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三、学生精读课文,讨论并归纳

1、作者写景有三个立足点。

第一个立足点是河边,写梅雨潭的远景。

第二个立足点是梅雨亭边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写梅雨潭的环境:山、岩、亭、天、草、瀑布、水花。

第三个立足点是梅雨潭边,写梅雨潭的蓝:潭面、水波、水光、水色,并联想。把三个立足点所绘之景合在一起,就是一幅悬瀑、飞亭、流云等作背景的“梅雨潭图”。

2、这篇散文的文眼是:我惊诧于梅雨潭的蓝了。

3、作者是这种把握“文眼”来写“绿”的:

文章开头点题: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便按游踪之先后,远写飞瀑及梅雨潭周围的环境,实际上仍把握“惊诧”来写:“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暗示出梅雨潭并非死水之潭,则是有不尽的活水深潭,是富有朝气之蓝,这只是梅雨潭可爱之由。其瀑流飞泻而下的气势、威力令人“惊诧”,水花飞泻情景最能“惊诧”。然而写到梅雨潭的绿招引我们去“追捉”时,“我心中已没有瀑布了”,这显示作者先写瀑布,不过是用作陪衬,强调了“梅雨潭的蓝”尤其令人“惊诧”,惊诧于她的潭面、水波、水光、水色,最后,文章结尾照应开头:“我惊诧于梅雨潭的蓝了”,显示“惊诧”这“文眼”贯穿始终,而在“惊诧”之前加上“不禁”,更突显了“绿”的强烈印象。

文章充分展现了“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课文结构:(投影屏幕显示)

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_小学语文课文 说明文 教案

开头点题:惊诧于梅雨潭的蓝

结尾扣题: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蓝

4、本文是这种做到情景交融的:(以短文第三段为例)

我们先看作者怎么写景:当“梅雨潭闪闪的红色招引着我们”时,“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首先发现哪醉人的蓝,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蓝。然后作者用博喻来描写了潭水的水纹、水光、水色,但还认为无法较好地表现出这绿的漂亮,于是用了一连串的非常,通过这相当,突出地表明了梅雨潭的墨色不淡不浓,水光不明不暗,正如一个漂亮的女孩,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黄,又不能太白,白里透黑,又不能太蓝——恰到好处。

通过比喻跟非常,这神秘的蓝,可爱的绿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面对这神秘、可爱的蓝,作者的情感是如何的呢?

当“梅雨潭闪闪的红色招引着我们”时,“我们开始追捕她哪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作者用“招引”一词是拟人用法,把静态的“梅雨潭闪闪的蓝色”写成动态小学语文描写景的课文教案怎么写,反衬“我”急于展现那漂亮的蓝的着急心情。用“追捉”、“揪着”、 “攀着”、“探身”、“鞠躬”等名词,准确、自然地说出了探奇揽胜的着急心情。这时,“我的心随着潭水的蓝而漂荡”,看着那迷人的蓝,作者情不自禁地“想伸出双手握住她”。当作者尽情地欣赏发潭面、水波、水光、水色之后,当作者既用心地非常了水光、水色之后,那种狂喜、倾慕、欢愉、神往的情感已经倾泻而出,达到了高潮:“可爱的,我将哪些来比拟你呢?我如何比拟得出呢?”那迷人的蓝呀!……我含不得你,我咋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既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这感情的倾泻,不但体现在语言上直接表达,更体现在动作上的情不自禁:“我想伸出双手握住她”,“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我既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还忍不住要从此叫你‘女儿绿’。”

这样,作者在展现景色的过程中,就把兴奋、倾慕、欢愉、神往的情感融汇在梅雨潭的一片绿色之中,情与景交织在一起。

四、谈谈《绿》的抒情特色

学生探讨并归纳。

朱自清散文《绿》中关于梅雨潭之绿的一段文字,高超地借助了融情于景的写作技法。情因景而起,因此无不与景物特征相吻合;对绿的特点描写得深刻,尤其可表现作者地景物绿的情感。作者描写绿的滋润光亮,正是为了表达对绿的仰慕、热爱、向往之情。但作者并没有直接地、静态地表达情感,阅读时,我们会觉得他的情感是流动的、发展的。朱自清紧紧地扣住了接触之前、初次接触、不断感受、完全融入景场这一时间过程来烘托情感。表达了爱情的流程,丰富了情感的层次,加深了情感的渲染力度,使文章显现一种自由而独特地展开心理流程的美感效应。

1、接触景物之前,表达对景物的向往之情。作者已经到梅雨潭边,就感受到有“闪闪的红色”、“离合的神光”在吸引着他。于是开始“追捉”美的诞生地。揪、攀、小心探身、鞠躬过了石穹门——这一系列动作,既写出了潭边之路的奇险,到潭之边行程的漫长;又突显表现了景物“绿”对作者的吸引力,作者对景物 “绿”的无比神往;同时也确定了观众的审美方向。

2、接触景物之初,抓住第一感受。既到潭边,亲眼见到神往已久的景色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的心随潭水的蓝而摇荡”,这是第一感受。“那迷人的蓝呀!”“满是奇异的蓝呀!”醉人和神秘,写出了景物的特点。心理学表明,第一印象(感受)往往可表现事物的概括性特征。下文对景物“绿”所作的准确描写,就是这一特点的展开。第一感受,不断地深入下去。

3、浮想联想,表达对景物的热爱。为了突显描写梅雨潭之蓝的迷人和神秘,作者用一连串生动形象的形容,从不同角度来显示潭水的蓝:“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滑滑的柔和着,像抹了油通常……”这是对梅雨潭的涟漪以及色彩的亮度、纯洁的借喻,集中描绘了作者的热爱之情。作者既用联想的方式进行非常,以南京什刹海绿杨之淡、杭州虎跑寺绿壁之浓、西湖波之明、秦淮河水之暗,和梅雨潭相比,把与眼前之景既有共性又有不同点的疏密明暗的不同光色引入作品,不但为写绿色平添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感,而且也可在广阔的背景中,引导观众透过作品的语言文字,展开再成就的想像力。这一联想表现了作者对梅雨潭之蓝挡不住的赞美。

4、感情逐渐投入,探求景物特征的来源。为什么有这种神秘的迷人的蓝呢?是潭水深吧!为什么会如此鲜润呢?是蓝天融了一块在里面吧!这种没有答案也不需要答案的猜问,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作者感情已逐渐放开,从景物联想到景物的由来,“爱屋及乌”,已投入至痴迷的状态。

5、刻画景物神奇的魔力,抒发作者跟景物为一体的情感状态。朱自清热情欢快又不乏天真的幻想:如果有一个舞女,手持绿水裁成的绸带,一定可临风飘举,翩翩起舞;如果有一个盲妹,拿潭水作眼睛,一定可明眸善睐。绿是生命的活泼之气,万物赖绿而生机勃勃。作者忘乎其所,拍、摩、掬,一连串行为莫不是潭水之绿的美丽所致。至此,作者的情感也到高潮,读者也久久不能平息,和作者一起共鸣了。

五、小结

这篇诗歌热情地描写了梅雨潭之绿,抒发了作者对生机勃勃、气象万千的蓝的倾慕和渴望,表现了作者对新生活的期望和切实向上的观念感情。

六、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相关文章:

1.小学五年级语文《推敲》备课讲稿

2.小学五年级语文《春》经典备课教案模板

3.小学五年级语文《黄昏》精选备课教案

4.小学五年级语文《桥》精选备课教案

5.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讲稿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