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怎么写 > 正文

葛剑雄著作_葛剑雄的书_葛剑雄代表作(3)

2016-12-11 10: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辛亥革命一直影响到今天

晶报:请谈谈您对辛亥革命后续影响的研究心得。

葛剑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非常非常的大。原来中国都是归皇帝的,土地、人民都是皇帝的私产,所谓的国家实际上就是皇帝的“家”。但是共和以后这些资源都属于人民了,至少在理论上是属于人民的。人民可以自己选择和领导人,而不是像以前哪怕宣统是个小孩子,只要他继承皇位,就是大家的皇帝,大家就得听他或者听他代理人的。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解决统一的问题,相反在辛亥以后,古出去了,有些领土失掉了,有些到今天依然存在问题。又比如两岸到今天还没统一。再比如原来是我们领土的南海诸岛,今天也受到了一些国家的挑战……

晶报:这些问题也不能完全都归结于辛亥革命吧?

葛剑雄:对,这些问题并不是被辛亥革命带来的,其根本的原因是战争以前的中国,还是在一个“吾即天下”的体系里,但是到了晚清,特别到了辛亥以后,中国成了世界的一分子,原来使中国的原因就由内因变成了外因。可以说,战争后中国的都是国际大气候的反映。这就是辛亥革命对我们很重要的一个启示——你不得不置身于这个世界之中,你要躲也躲不掉。中国的现在和将来,必须要在世界的格局中去竞争,去博弈。

晶报:当时的中国处于巨大的转型期之中,从旧体制转向新体制,付出代价也是必须的。

葛剑雄:对,但不只是中国,这一百年来,整个世界也都处于一个巨大的转型期之中。比如在二战就把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卷进来了,也包括中国。而在二战之后,前所未有的两个国家联合体(“北约”和“华约”)也成立了,且处于敌对状态。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中国要跟美、苏两强打交道,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而到了1949年以后,我们向苏联“一边倒”,同样造成了利益上的失衡。

所以我们看辛亥革命,就应该把它放在历史中间来看,有一些现象可能只是一个过程,有些现象则可能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会存在。因此,我们总结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是很重要的,你如果能够正确地理解历史,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那今后就会少走弯路,就会有更远大的目标,而民众也就会更理性。

晶报:是不是可以认为您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是一种“后辛亥”的思路?

葛剑雄:对,因为辛亥革命是一个象征,是中国从帝制走到共和的一个转折,而且实际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是从辛亥革命以后才开始的,所以它的影响是深远的,是影响到各个方面的,是一直影响到今天的,是真正的中国两千多年来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的历史研究太化

晶报:我读过您的著作《中国历史的十六个片段》,您在那本书中从一些历史的关键点来着手,有点像生物学里的“实验”,选取了十六个“切片”来研究大历史。

葛剑雄:历史很长,但我认为某一个人或者某一个事件是可以浓缩一段历史的,或者是很有这段历史的代表性。比如曹魏的受禅,为什么水到渠成以后曹操自己不篡汉献帝的位,而是要在自己死后让他的儿子曹丕去篡位呢?这在表面上似乎是毫无意义的把戏,可实际上却是曹魏争取统治合法性的做法。又比如唐朝的玄武门之变,事实上它已经成为了一个胜利者的历史,因为很多东西已经被弑兄杀弟、夺取皇位的唐太宗给篡改掉了。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到今天我们关心的不再是谁做了皇帝,而是他为了做皇帝都干了什么。说实话,我并不是想去否定唐太宗,而唐太宗当时取得统治是合法的还是非法的,对今天的我们来讲也是没有意义的,但,这不意味着这段历史就应该被篡改。历史应该讲清楚,这就是我为什么花那么大的笔墨把它们复原出来的原因。

晶报:从您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您非常喜欢用历史的细节来说话,来研究大历史,这种研究方法是海外历史学者很喜欢用的。

葛剑雄:其实研究历史的细节,中国也是有传统的。比如清朝乾嘉时期的学者,就非常喜欢具体考据。但是中国始终没有摆脱历史化的问题,比如我们常说的春秋笔法,赞扬或者贬低一个历史人物,就是“一字之贬,一字之褒”。褒你,哪怕是一个字也可以使你有无上的光荣,贬你,哪怕是一个字也比判你死刑都厉害。我们看历史,春秋时的周王明明是被发动逼着出逃的,但史书里写的却是“天王狩于河阳”,意思是周王不是出逃,而是去打猎去了。再比如八国联军打来,慈禧太后明明也是逃跑了,可也叫“太后西狩”,慈禧也是去打猎了(笑)。这些都不是文字游戏,而是说明历史始终是的一部分,这也是中国对待历史与其他国家很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