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新校长培训班讲稿:怎样上好一节课
作者简介:
侯晓红,女,湖北省丹江口市实验小学教师。
上好每一节课,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义务,也是我们经常需要探讨的难题。怎样上好一节课?其实,这里包括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如何的课才是一节好课;
二是如何做能够上好一节课。
怎样的课才能算一堂好课呢?
实际上,这是教学评价的问题。
所谓好课,其实质是对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无论教学观念如何升级,教学内容如何转型,最终都应贯彻在课堂的教学效果上。如果课堂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成效,那么一切教学改革的目标就会落空,素质教育只能作为幻影。有时教师讲得太多,但刚好是促使了学生的反思,阻碍了独立解题的心理水平,阻碍了学生顺利体验的产生,这种课不可能作为一堂好课。
真正的好课,应该是传授的常识符合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堂信息大,能够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能够使教师在教授的指导下,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授课老师的语调、语速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并充满较强的感染力……这是一个教师专业化形象跟能力的准确表现。
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正如叶圣陶先生说过的:“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看老师上课”。
我国教育界权威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终身院士叶澜女士(谈上海授课:新基础教育实验“让教学焕发出生命的魅力”),某杂志专访时提到怎样评价一堂好课。
她觉得,一堂好课的基本规定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大致体现在五个方面:
(1)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
(2)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
(3)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
(4)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
(5)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
有意义1
教师讲的学生都明白,何必再上课?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含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训练了他的素质;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感受,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极力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这样学习,学生能够学到新东西。学生讲课,“进来原本跟出来的之后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
(好课实惠)有效的课堂教学导致的教师变化也许是多方面的:知识的差异,表现在知识的量的积累;能力的差异,表现在素质水平的提高(思维的敏捷、深刻、缜密);情感的差异,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切实的心灵体验(受到信任的愉快,战胜困难的困窘,收获成功的沮丧等),从而形成更进一步学习的极力的要求;心向的变化,表现在应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兴趣很独特,克服困难的信念更坚定,投身学习的心态很切实、更主动,正所谓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如果一切都更顺培训讲义怎么写,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明白了,那你不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含义的课,它首先需要是一节扎实的课。
有效率2
课堂上教师都必须有事情做。
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得益的多少,也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受益面的大小。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受益面的大小 ,这节课出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教师,确保教学上没有学生是“局外人”,没有学生被“边缘化”;二是效率的高低。即学生得益的多少,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力争所有学生受益达到最大化。
(好课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中需要确立全面的效率观、公平的效率观。一堂课对培训学校的教师来说是否有含义,对多少学生有意义,对这种学生有多少意义,是评判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基本按照。这节课如果没有效率以及并非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好课”一定是因“校”制宜,因“班”制宜,因“人”制宜。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原有的学科基础、学生的智力水准有差别,学生的强势、弱势智慧有偏向,一个班级内既有优秀生(尖子生)、中间生(边缘生)、后进生(学困生、待优生),即使是在同一类的学生中状况也有千差万别的。如何让一堂课对所有教师来说都是有意义的,如何让一堂课对于所有教师的含义最大化,这是每位老师需要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去探讨、探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思路的利用,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步骤的设计等等都要立足于“实惠”,都要着眼于“高效”。所有的课堂活动都无法围绕学生各自已有的心得和将来发展的不同需求展开。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校长的课堂,学生都出现了一些差异,整个课堂的能量巨大。从这个含义上,这节课必须是充实的课。
生成性3
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教学中有老师跟学员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跟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能称为丰实的课。
(好课鲜活)一堂课,相对于一个教学活动的单位来说,肯定有其教学内容和课堂目标的规定性。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课堂活动,使得课前预设的不同维度的教学目标一一达成。然而,课堂的价值跟活力远不止于此。因为,一堂课不应也能够完全是预设内容的展现。课堂上有老师跟学员的真实的、情感的、能力的投入,有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有认知的碰撞,有灵魂的沟通,有智慧的启发。这样的课上,教学内容在维持相对确定的同时,却有着更多的变数,有时是教师的有意延伸拓宽,有时则是学生无意的“节外生枝”。就在这互相碰撞、相互矛盾、相互砥砺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新的弊端暴露,新的思维矛盾造成,新的缓解问题的方式看到。在这种的课上,学生自然会又有计划内的收获,又有计划外的得益;课堂教学又有“有心栽花”的繁花似锦,又有“无心插柳”的岸柳成行。
常态性4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很深,一旦开课,容易发生的弊病是打算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打算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教学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认知的碰撞及相应的探讨,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彼此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好课本色)在叶澜教授看来,公开课、观摩课很需要是“研讨课”。因此,她呼吁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学校里,哪怕是总理、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儿子、为教师讲课,不是给授课的人听的,要“目无别人”。她把这种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指出:这种课是以前都可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给着准备,然后才会上的课。解决好“为什么教”的问题远比“教哪个”、“怎么教”这两个问题更为重要。
那么“为什么教”?为儿子的发展而教,为儿子的此生幸福而教,为若干家庭的期望不致破灭而教,当然,也是在为教师自己的生命之树常绿、生命之花灿烂而教。
基于以上的了解,“好课”应该是学生态度平和、教风平实的课。似清水芙蓉,质朴无华;拒绝花拳秀腿,无须标新立异。不要刻意求新,不要一味求活,首先应在求真、求实上见功夫,一切从学生的实际(身心特点,认知水平,发展需求)出发,精心组织和加强积极有效的课堂活动(讲授、提问、讨论、质疑、小组合作、个别点拨等等),寻求学生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和切实的情感感受等方面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和得益。有人听课或无人听课,提前通知听课或推门听课,你的课该怎样上,就要如何上。
有待完善5
只要是真实的都会有缺憾。
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都会有缺陷,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来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提高这些心理压力,然后做长期的打算,最后的效果通常是出不了“彩”。生活中的课虽然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
(好课唯真)一堂课留有些许“缺憾”,几多“瑕疵”,不是上课老师追求的结果,而是事物的必定。课堂教学也跟其它事物一样,不可能十全十美,留有缺陷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有缺陷是真实性的重要指标,而唯有真实的课才配称得上“好课”。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出来仍很难,但正是在这种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准才能提升,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能够真正享受到“教学成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感受”。
教师如何能够上好每一节课?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的基本功,基本文化素质,对教材、学生的知道程度,驾驭课堂的素养等都将影响着学生的上课质量。
要想上好每一节课,必须应知道造成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的一些主要因素。如:上课不打算甚至准备不充分,踩着西瓜皮,滑到哪里算那里,这样的课很难有效果;学科功力不够,自己都不懂或懂得不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教学素质差,肚子里东西倒不出,课堂管不住,教学自然无效果;一节课的内容太难,学生接受不了;内容很易,学生本身就懂甚至不讲就懂;内容很少,学生受益不多;内容很多,食多不化。总之,内容不当,教学效果一定打折扣。其他如教学目标不切实际;老师无魅力,学生学习无兴趣;作业布置没有针对性;事后补救不立即,辅导没跟上等等。都可能让课堂教学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那么,教师如何做能够上好每一节课呢?也就是说上好每一节课必须注意哪些呢?
一、充分的课前打算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条件
课前的一切打算工作都称为备课。如:熟悉材料,研究新课标,收集材料,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学情,准备教具,课前实验,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等。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述了这种一个故事:一个在大学工作了33年的历史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听课的一位教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带有很大的观念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打算这堂课?“那位学生提问:”这节课我打算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打算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打算,我花了约15分钟……” 一辈子与15分钟,一语道出了学生备课的真谛。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学生职业的基本任务之一,也是重要的课堂基本功,备课是提高课堂的科学性、计划性、预习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环节。你备好了课,不一定能上好课,但是你要想上好课,却需要应备好课。从这个含义上讲,无论是青年学生,还是老校长都必须认真备课。
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关心本节课上哪个内容,怎样上课。还要关注这节课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跟作用,明确本节课的课堂目标是哪个?教学重点是哪些?教学难点是哪个?也就是说这节课你要教哪个?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何种目的?教师需要心中有数。备课时还要想办法在教学上怎么用显见、易懂的例子或简明的语言,使学生非常易于理解跟接受,最后超过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关注不同程度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能力,关注在上课时也许造成的难题,关注可能的教学效果。事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是相互影响的,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学科功底,就可以对课堂的出现的状况随时进行修正。从这一点上说良好的学科功底是课堂有效性的基本确保,没有对所教学科的全面理解跟对各个细节的了然于胸,很难始终维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扎实的课堂基本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虽然教学由传统的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到目前的以学生为主体,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素养随之愈发不重要,反而目前针对老师素质的规定比以往更为重要了。也就是说,一堂好课的关键,在于学生本来的能力。
教师的教学素质在课堂上的体现就是教学基本功。在课堂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如果没有较强的基本教学素质,即使教学目标确认得再合理,教学内容再科学,教学方法再先进,也能够形成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教师较强的教学素质也有好的课堂教学的重要特点。教师的教学素质表现在:
1.课堂驾御能力
在一堂好课中,教师要可很好地对课堂教学进行组织、管理跟监控,根据课堂上不同的状况调节课堂教学节奏,教学容量适当,教学结构清楚,时间安排合理,课堂应变能力强。课堂驾御能力不仅仅是管好学生的教学纪律。而是借助夸张的肢体动作,课堂节奏的调节,抑扬顿挫的声调等方式来吸引学生们的注意,使教师不知不觉地投入到学科学习的氛围中去。
2.组织教学能力
组织教学能贯穿于一堂课始末,要不断向学生强调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探讨;并适度改换教学方法刺激学生,使教师有较长久的注意力和新鲜感,以便生动活泼地进行有效教学。
好吧我也来加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