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倪维斗_倪维斗院士去世_清华大学 热能系 院士(4)

2016-11-22 16: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延伸阅读

我人生中有倪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

■史占华

倪老师是我的恩师,从第一天踏入清华见到倪老师,至今已有四十余载。岁月的流逝,冲淡了许多记忆,但倪老师教书育人的品格,却令我终生难忘。四十年,弹指一挥间,当年一个个生动的情景仍历历在目,浮现在眼前。借忆师长,以飧读者,让清华老科学家的精神得以传承。

我是1974年入校的工农兵学员,文化底子薄,初中一年级就赶上“”。1968年回到农村一待就是四年,后又在工厂干了两年,1974年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学习,登上了最高学府的殿堂,初来乍到,脑子一片空白。当时倪老师是党支部书记兼班主任。那个年代受“四人帮”的影响,极左思潮盛行,提倡“宁要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工农兵学员的历史使命是“上、管、改”——我们是来上大学、管大学、改造大学的,所以学生到清华的目的也各不相同,有来学知识的,有来镀金的,甚至有来混的。在那种环境下,学生基础知识水平差别很大,甚至有的连正负数都不知道,教师难以授课。为了让有求知欲的学生能够学到知识,又不被当时的极左思想所干扰,倪老师可谓煞费苦心。他言语不多,因人施教,根据每一个人的情况,有侧重地进行辅导,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在清华三年多的时间里,有幸遇到了倪老师,没有走弯路,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1976年“四人帮”倒台,清华一夜之间变了样,像我们这些涉世不深的学生,甚至有天下大乱之感。倪老师了解我们的心思。记得有一天晚上,找我一起散步,谈对时局的认识、谈人生,走到清华的图书馆门前,倪老师说:“我们坐会儿吧。”在图书馆的台阶上,我们坐了很长时间,“以前刻苦读书可能会扣上走白专道路的帽子,以后估计不会了,虽然基础差,但你悟性很好,只要持之以恒,走好技术这条路,一定会做出一番事业的,对国家、对社会都有益,其他的就不要想太多了。”在动荡、人人自危的年代,如果不是深厚的师生情谊,没人会对时局说得太多。倪老师语重心长的话,对的殷切希望,更加激发了我求知的欲望。在拨乱反正的年代,国家非常需要技术人才,我认准了走专业技术这条路,如今虽已过花甲之年,仍然保持对技术孜孜以求的劲头,这都是倪老师在我最迷茫的时候给予教诲的结果。

毕业实习时倪老师把我安排到他带的课题组,这是我与他接触最多的时候,也是受倪老师影响最大的一段日子。我们承担的是燃气轮机压缩机组在输气管道调节的课题。当时中国还没有大型的输气管道,倪老师帮我想办法,联系了模拟实验室。他对我学习上认真指导,生活上关心备至。有时因为做课题错过饭时了,我就直接跑到倪老师家找吃的,把倪老师家当成了自己的家。在倪老师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我们的课题取得较好的成果,这为我日后参与中石油的项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84年,我已离开学校六年。当时我还年轻,身为工农兵学员,在上级领导认为资历不够的情况下,凭借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经过两次评选,最终担任了中石油第一个燃气轮机压气站建设项目的负责人。时值国家改革开放初期,设备只能在国外采购,外商报了800万美元的天价,由于熟悉压气站的核心技术,经历数次谈判,最终以279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该项目从总体方案设计,到施工、调试、投产取得一次性成功,将中国的天然气管道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如果没有倪老师在毕业实习时给我打下的基础,这样的成就我是不可能取得的。

在管道定向钻穿越领域,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难的册子岛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我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并在人民大会堂领了奖。今天我们还在续写该工程领域的辉煌。清华时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所折射出的校风和师德,将化作我们的企业之魂,继续引领企业的发展。

在我人生的旅途中,有幸遇到了倪老师,我所走的每一步都受到了倪老师的教诲和鼓励。倪老师育人,就像培育幼苗一样,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办法:经不起风吹雨打时要呵护,成才前要修剪,长成时还要送上一程。

(史占华系倪维斗院士,现为华元机电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著名的管道定向穿越工程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