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中国与苏联改革的比较(2)

2019-06-19 02:05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雅尔塔体系和两极格局的确立苏联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变革.成效不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运动美国推行霸权政策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侵略中.朝.越等国中国摆脱苏联模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就巨大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发展20世纪50~8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美霸主地位动摇美、苏长期争霸东欧巨变、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解体,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雅尔塔体系的形成1、什么是雅尔塔体系。东欧共产党在推行苏联模式时,照搬超越阶段的社会发展理论,在1960年宣布已经建立“社会主义基础”,接着在60—70年代又提出建设发达社会主义的任务,把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主要标准。中国世界现代史研究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齐世荣先生首先讲话.他说:“1997年,中国***召开了举世瞩目的第15次全国代表大会,距今80年前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把这两个伟大的历史事件联系起来观察,是很能发人深省的.”他谈了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并着重结合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伟大意义.指出中苏两国都曾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短暂的阶段,多次犯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左”的错误.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是没有认清社会主义阶段的长期性.邓小平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总结了中外的历史经验,创立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作为这一理论基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遵循这一理论,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起来.这一理论虽然是根据中国国情得出的,但对今后其他国家、特别是东方那些原来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都会有参考价值.他强调,苏联东欧社会主义的失败,只是一种已经僵化、但又长期不改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而绝非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俄国无产阶级所开辟的航路,今天正由中国***人继续行驶下去.现在虽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难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下一次高潮不会以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大地的胜利为契机而兴起吗。

三、苏联社会长期存在的三大矛盾导致“三个危机”和“三个灭亡”

苏联剧变,从长期来考察,是因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深层的矛盾,而苏共长期无视这些矛盾,也无力、无法解决这些矛盾,最后引起三种危机,苏共急剧转向右,导致前面所说的三个灭亡。在1936年以前的过渡时期,苏联还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过渡时期结束后,苏联于1936年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开始出现了新的矛盾。到80年代,一直没有能够解决好这些新矛盾。苏联社会存在哪三大矛盾呢?

第一个矛盾:过“左”的路线与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同社会主义社会要求高速健康发展生产力、发展民主自由的矛盾

1、过“左”的路线。苏联共产党执政74年,从政治路线和某些重大政策方面看,大约有半个世纪都是推行“左”的路线,大约有9年(1921-1929)的基本路线是正确的,40年代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路线也基本正确,最后4年转向推行右的路线。

前9年正确路线时期,执行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发展一部分资本主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公有经济,逐步改造小农经济。邓小平谈到苏联社会主义时,唯一肯定的也就是新经济政策。1930年,斯大林急剧地转向对资本主义的全面进攻,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1936年苏联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并不想进一步巩固和完善。1939年斯大林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斯大林的整个指导思想是急于求成,对农民(特别是富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少数民族都采取了过“左”的政策。在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斯大林于1946年又提出一国可以建成共产主义。在国际上,他急于消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急于实现世界革命。

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是不是搞右的呢?不完全是。在某些问题上,这也需要拨乱反正。因为从1956年起,我们党和赫鲁晓夫有分歧。1963至1964年中苏两党进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大论战,中共发表了九篇评论苏共观点的文章,批评赫鲁晓夫的修正主义错误,给广大干部群众留下了赫鲁晓夫就是现代修正主义总代表、右倾机会主义总代表的深刻印象。实际上,赫鲁晓夫搞的“三和”、“两全”也有“左”的一面,只是因为当时党的指导思想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更“左”,所以认为赫鲁晓夫是右。赫鲁晓夫的“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缓兵之计,还是想“埋葬帝国主义”,完成世界革命。我们认为他放弃了列宁、斯大林这两把刀子,不要暴力革命,是右。实际上,当时还看不出暴力革命爆发的形势。资本主义国家也不存在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形势。

那时,我们认为赫鲁晓夫的全民党、全民国家否认了党和国家的阶级性,不讲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不讲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党,是右。实际上,赫鲁晓夫之所以在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上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其中一个重要想法是急于要在20年内建成共产主义,从超越历史阶段这个角度看,还不能不说又有“左”的一面。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阻力_深化体制机制改革_\三农\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赫鲁晓夫之后的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戈尔巴乔夫是一脉相承的,“左”的错误没有克服掉,只是稍微作了点变动。赫鲁晓夫时期是急于过渡到共产主义,到勃列日涅夫时期,意识到苏联在20年内还不能过渡到共产主义,但在60、70年代,他认为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1982年之后安德罗波夫对“发达社会主义”又作了修补,他提出发达社会主义起点论,还是要逐步为过渡到共产主义作准备。他认为苏联还没有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发达社会主义的起点,又接近了些实际。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时期,放弃了“发达社会主义”的提法,认为苏联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提出加速战略,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基础上加速发展,并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国家应该转向搞市场经济。到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党才猛醒过来,意识到再坚持传统的计划经济不行了,在1990年才改变提法,急于要在500天之内从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经济。这样就进一步把苏联的经济搞乱了。

总之,苏共在总体上长期推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超越阶段的“左”的路线(在某些方面也有右的政策和制度相伴随),难以改正,致使广大人民和党员对党的领导和改革失望了,于是社会上和党内右的思想必然滋长,想从社会党的民主社会主义找出路。这就促使苏共领导人从1987年底以后逐步转向右的方面。

2、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

过“左”路线如果仅仅是路线问题,那还不难解决。通过实践检验以后,可以改变认识。但是由于过度集权的党政领导体制,使得苏联过“左”的路线长期难以纠正。现在人们谈论到斯大林的许多错误,可是对他最大的错误,我们长期认识不清楚。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我们党先后发表了《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其中涉及苏联体制问题,但只是擦边而过,没有深入探讨。我们党当时看到了苏联制度存在一些问题,还说斯大林破坏了民主集中制。但斯大林推行的是什么制?没有说。现在来看,当时对斯大林错误的认识是不够的,没有看到他搞的制度或体制存在严重弊病。到1980年邓小平8.18讲话,对斯大林的错误才有了深刻的认识,看到了苏联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存在问题。1982年以后,才改用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的提法,以示具体的体制和根本的制度还是有区别的。

每学期开学初我校都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第一课,其中,有组织学生重温形势教育课的内容,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进步,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树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志向,培养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每学期开学初我校都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第一课,其中,有组织学生重温“形势教育”课的内容,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发展进步,感受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树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贡献的志向,培养爱国情感和爱国意识。在解释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僚制现象时,许多人将共产党和政府的官僚化与经济管理问题联系起来,毛泽东就曾针对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问题批评一长制和泰勒制,因此,人们发生了这样的疑问:“斯大林的错误的发生,是不是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已经过时,而不能再适应苏联发展的需要了呢。

静穆的伟大”希波战争里的神谕雅典·民主·公元前年雅典盛衰什么是民主《理想国》与理想国哲学之盛与城市之衰罗马·共和·公元前年无冕之王恺撒七百年共和帝国的血与沙莎翁笔下的壮美恺撒米兰·基督·公元年在漩涡中皈依关于基督。据中国时报去年6月27日报道,早些时候,另有说法是中 共party政官员对《走向共和》传播的「民主」思想有意见,说是《走向共和》引发了大陆各界关于民主、共和制度讨论,让中 共主事者感到困扰。列宁 只要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继续存在,使人类社会摆脱劳动剥削制,贫乏和虚伪和民主。

但是,后来斯大林实行个人集权制,集党、政、军三大权于一身。他既是党的总书记,部长会议主席,又是全军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统帅。斯大林还搞领导职务终身制,并指定马林科夫为接班人。斯大林的三制,带有封建君主专制的色彩,背离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对苏联有长远的影响。斯大林之后,从赫鲁晓夫开始的改革,始终没有触及斯大林的政治体制,只在某些政策方面作了调整。1961年苏共二十二大新党章专门作出规定,党内领导人任期不超过三届,但德高望重者可以例外。这实际上为赫鲁晓夫实行领导职务终身制开了绿灯。勃列日涅夫上台时58岁,任期18年,76岁病故。安德罗波夫1982年68岁接班,70岁病故。契尔年科74岁接班,75岁病故。苏联在1982至1985年的两年4个月内,党和国家三易其首,这是老人政治、终身制的贻害。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普遍地受苏联体制的影响。东欧1989年剧变时,东欧国家的第一把手大部分是70多岁的老人。

斯大林体制对中国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毛泽东在个人集权制、领导职务终身制、指定接班人制三个方面都受了斯大林的影响。建国之初,毛泽东集党、政、军、政协等多个职务于一身,而斯大林在1941年才完成了党、政、军三权的统一。斯大林搞终身制到73岁,毛泽东到83岁。斯大林指定接班人一次到位,毛泽东先后指定了几个。从国家政治体制方面来看,毛泽东执行了斯大林体制,而且在高度集权的某些方面超过了斯大林。我们国家“左”的错误长期难以纠正,跟这种体制密切相关。邓小平8.18的讲话,是痛定思痛的总结。他总结斯大林、毛泽东晚年的教训,认为应该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着手,我们国家才有振兴的希望。

从一般政治学来看,斯大林背离了民主共和国的三制,从社会主义政治学来看,斯大林还加强了、加深了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体制,干部等级授职制和高干特权制。前三制加后三制,这六制使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发生了在实践中很大的变形。

(2)在党的领导体制上,斯大林实行总书记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人制外,还实行了一些具体制度,这也有很多弊端。

第一,关于政治局的权力。

\三农\工作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_深化体制机制改革_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阻力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共产党的政治局从何而来,政治局在党内是什么性质的机关,总书记何时才有,他在党内究竟处于什么地位。在广大党员心目中,大都认为政治局是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总书记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实际上,根据马列建党学说并非如此。

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明确中央军事委员会负责军队中党的工作和政治工作,反映了军队改革后的中央军委履行管党治党责任的现实需要。1931年3月初,临时中央派夏曦来到洪湖,成立了湘鄂西中央分局,自任书记,兼军委分会主席,把反对他的错误路线的同志全部打成“改组派”、“第三党”、“特务”。中央纪委四室负责同志到会指导,银监会党委成员、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出席会议,银监会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机关纪委书记,各银监局和会管单位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和监察室主任,会机关各党支部纪检委员,中央纪委驻银监会纪检组全体干部参加会议。

镇党委坚持把效能建设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2次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机关效能建设工作,3次召开全镇机关效能建设大会,传达省、地、市效能工作文件及重要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镇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目标、任务。列宁又表示“依靠民意,但也不能忘记步枪”,于1918年1月5日解散了在彼得格勒塔夫利达宫的立宪会议并逮捕了反对布尔什维克党派的议员,重新建立由布尔什维克和左派社会革命党组成的联合政府,并用军队镇压了反对解散立宪会议的示威者,随后称“一切权力归立宪会议”是反革命的口号,引起了社会革命党、孟什维克、宪政民主党等党派的激烈反对。自确定为我县乡镇党代会年会制试点后,我镇积极推动党代表常任制,镇党委把年会筹备工作作为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6月初,镇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年会筹备工作,组建了强有力的筹备工作机构,抽调了相关部门干部专门负责会议筹备工作,确保这次会议的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