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 改革的历史:商鞅之后,只有最近一次才再次成功!(4)

2018-02-14 14:02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土地公有制和集体经济没有效率,商鞅改变了土地制度,土地分给个人,不再分公田和私田,农民缴租后收成归自己,相当于古代的联产责任承包制。商鞅奖励农民垦荒,扩大生产规模,过去荒地不能种,因为都是王土,不能动。“开阡陌”就是把分隔土地的土梗全给打开了,土地重新分配,可以开荒垦殖。这是一场效果明显的农业改革,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和我们1978年农村改革的性质是一样的,国有制变私有制。

在政治上商鞅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了军功爵位制。封建制下的爵位和官位都是世袭的,个人再能干没有用。封建制讲的是人的身份,而不是人的才能,只有贵族和他们的子弟才能做官,才能带兵打仗。那时当兵打仗不是义务,而是一种特权,平民和农民没有资格当兵,更不要说当军官和指挥军队了。在新的军功爵位制下,你只要在战场上勇猛杀敌,凭战功就可以封爵,就可以提拔当军官,就可以在朝廷和衙门里任职。所以秦国的文武官员中有两个特点,第一平民多,第二是外国人多,商鞅本人就不是秦国人。大家都知道的秦国宰相李斯,也不是秦国人。商鞅和李斯都是布衣知识分子出身,而不是来自钟鸣鼎食的贵族之家。

商鞅的制度和我们所讲的效率有什么关系?通过竞争选拔机制,提高了人力资源的效率。秦国的平民中有很多能人,但在封建贵族制下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能。大家都知道,战国晚期有一场非常重要的战斗——长平之战,战争爆发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秦军的统帅是白起,一介平民,凭着战功一级一级升上来的,最后成了秦军的总司令。赵军的统帅开始是廉颇,后来是赵括。赵括出身军事贵族世家。廉颇采取的战术是坚壁清野,不和秦军正面冲突,因为他知道赵军的战斗力不如秦军。赵王不高兴,说将军为什么总不出战呢?觉得廉将军是不是太老了,失去了斗志,换一个年轻的吧。选来选去选中了赵括,不是因为赵括带兵打仗有战功,而是因为他爸爸是著名的将领。赵括的母亲不同意,说这孩子虽然从小熟读兵书,但是从来没打过仗,让他挂帅出征不靠谱,如果大王非要用他,我有话在先,如果打了败仗,你不能治我的罪。赵括果然大败,40万赵军俘虏被秦军残忍地集体坑杀。

秦军在各国军队中战斗力最强,得益于它的人才选拔机制和激励机制,而其他六国还都是封建制下的贵族爵位世袭制。但爸爸会打仗,不能保证儿子也会打仗,在人才选拔机制上秦国就胜了其他国家。军功爵位制为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激励,取敌甲士一首级,赐爵一级,田一顷,宅一亩。这是什么样的激励?就是今天的计件工资,业绩和奖励直接挂钩,不用监督士兵,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肯定努力杀敌。而在东方六国中,还是古老的讲出身、论血统的这样一套人力资源系统。后来六国都说秦国有虎狼之师,但没有想是什么造就了虎狼之师,没有看到虎狼之师的后面是良田美宅和高官厚禄。

商鞅其他方面的改革,属于政治体制的改革还有废封建,立郡县,在乡间建立保甲制,目的是强化中央政府的控制,增加财政收入,维持政治和社会的稳定。

郡县制并不是商鞅的发明和设计,在商鞅全面推广之前,这项制度已经存在了二百多年,被认为是由中央政府治理地方的有效制度,商鞅做的只是在全国范围上的普遍实施。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其实土地私有化也不是商鞅的设计,公元前594年,鲁国就开始征收土地税,承认土地私有。所以我们说商鞅变法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1978年的改革开放也是这样的。

商鞅在策略上也是很成功的,在变法之前公开论战,形成共识。司马迁有纪录,商鞅和守旧派的大臣在秦孝公面前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到底要不要变法,商鞅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得到了秦孝公的肯定。反对商鞅的人说你的新法和祖制不同,你再高明,能比祖宗还高明吗,我们能做的就是守住祖宗之法。商鞅针锋相对,时代不一样,所以治理国家的方法也不一样,不能效法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