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 五、黑洞及其他问题(10)
科学家就是有能耐,穿过人身和宇宙空间的中微子数量都能计数出来。看来人体对中微子耐受度极大,那么多粒子穿过身体而不受伤害,用粒子非常微小也说不过去,伽马射线的伽马光子比中微子大不了多少,人还是受不了它的辐射。穿过人体的粒子不可能分无害粒子和有害粒子吧?尽管有史以来人们对海量中微子穿身习以为常,但知道真相还是有点不寒而栗。
“中微子可以自由地穿越一光年厚的铅层,而很可能不会打扰其中任何一个原子。”
为什么去穿越铅层而不是别的物质层呢?因为铅层防辐射最佳,以铅层为前提就甭提别物质了。可是中微子对人体无辐射损害,看来用铅层有些多虑了。穿越铅层还不会打扰任何一个原子,这要中微子绕着原子走,或铅原子看见中微子来了赶忙躲开。发现中微子第三种振荡中微子穿越铅层的说法,看似称颂中微子的神通和本领,恰在糟践中微子科学。一光年厚物质的尺度不可想象,这种说法肯定不是从实验中得到结论,客气点说这是理论家开宇宙级玩笑。
中微子研究硕果累累,意向上准备开发的中微子应用项目很多,除了中微子直线通信外,还有建立中微子天文学和中微子地层扫描甚至中微子武器等。人们的设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这些应用中微子都要求粒子不穿透物质,中微子能畅通无阻地穿过地球及所有物质,出现的反应却寥寥无几,你用什么物质来接收及接收到的粒子数能符合显示要求呢?即使能看见还不是过眼云烟。中微子应用研究要解决它的穿透问题,寻找它还能跟别的什么粒子的反应,不穿透物质是应用的关键,不穿透才有反应才能谈到应用。
人们宣讲中微子应用,基本上是仿照电子的应用,人们常拿电子发现时不知用处而后来在社会各领域都要应用为例,说现在不知中微子有什么用不等于将来没用。其实二者的性质和行为大相径庭不可比拟,电子依赖强大的电磁机制及电磁波,中微子属于差不多最小粒子且不属于能量的波,特别是中微子独往独来难与别物质交往共处,因此拿中微子模仿电子恰似东施效颦。
(四)中微子从振荡到转变解释为难
振荡,与振动、晃荡近意。在振荡与振动两个词中,一般的理解,振荡要比振动的动作幅度大。转变,就是转化、变化的意思。振荡怎么转变了呢?由振荡到转变很难找到理性上的联系,说振荡就是转化或就能转化都说不通。中微子振荡,也就是中微子在飞行途中发生了振动或晃荡的意思,怎么又发生转化或变化了呢?
现发现中微子有三种,以后能否发现新的种类还不好说。中微子振荡被发现后,科学家说振荡就是不同种中微子的转变,就是说一种中微子一振荡就变成另一种中微子,变成的另一种中微子再振荡又变成别种中微子,这样变来变去能变出好多种,似乎原来有一种中微子足够了。因此这里有问题在三种中微子都会振荡,是变过去再变回来还是变过去不变回来,是只变三种其中的一种还是余下的两种都变?
当前对中微子振荡的说明:“原则上三种中微子之间相互振荡,两两组合,应该有三种模式。”但谁转变谁的问题,没有明确说法。有关材料上关于中微子振荡引起转变的行为好像是:电子中微子发生了振荡,变成μ中微子;μ中微子振荡,变成τ中微子;还有第三种转变不知是电子中微子转变成τ中微子还是反之也无定论。现有转变形式都是A转变B、B不转变A的单向转变,若相互振荡转变,即A转变B、B再转变A,要有六种振荡模式,显然不对路违反三种模式的定论。尤其现实的是:两两组合的粒子相互转变同时发生跟没转变一样,只是二者换了位置而已。
人们对粒子能发生变化早已熟知,原子不是通过衰变从一种原子变为另一种原子吗。这就有一个问题,一种中微子振荡仅是运动形式的变化,而不同种中微子是中微子的本质上不同。形式上的变化不代表本质的变化,由形式的不同推导不出本质的不同。不管怎样说,中微子振荡与转变是两种现象,振荡表现为幅度和频率,不代表粒子本质的变化,就算转变可由振荡引发,也是依附转变的前奏和表面现象,起不到决定本质变化的作用。根据现实的研究状况可说,中微子转变的内在规律还没有发掘出来。
老兄这话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