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 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与地方经济的关系(5)

2018-02-01 20:03 网络整理 教案网

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①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影响农村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而地区GDP与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性并不显著。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这说明第一产业占比较大的县域其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电子商务还没有表现出对于中国农村地区农、林、牧、渔业发展的推动作用。②地方经济活力影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第二产业从业人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等指标促进作用明显。中国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对于经济差异的贡献最大[22],第二产业的结构布局对于县域经济增长起到主要的促进作用[23],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第二产业经济活力的影响。③农村地区居民富裕程度影响网络购物规模,网购指数与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度相关。这说明一个地区的网络零售消费额主要受该地区居民的消费能力这一内生变量影响,作为外生因素的电子商务拉动居民消费的作用是有限的。

基于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把握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着力点。近年来,县域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和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是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热点[24-25],发展非常迅速。截止2016年3月,全国已建成县域电子商务园区超过300家,然而多数园区招商困难、生存难以为继[24]。究其原因,电子商务园区属于电子商务服务业,它的规模大小取决于该县电子商务应用程度,如果该县缺乏产业基础,电子商务就很难发展起来,园区也就难以招商。另外,截止2014年,全国涉农电子商务平台超过3万家、涉农交易平台超过4000家,然而99%以上的平台处于亏损状态[25]。究其原因,电子商务平台属于双边经济范畴,存在网络外部性,平台必须达到一定的临界规模才能存活,因此电子商务平台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同一商业模式的平台仅有1~2家能够存活。本文的实证研究说明,第二三产业的基础条件才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中国农村电子商务较发达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福建等省份,是中国轻工业品的主要生产和聚集地,其农村地区网络销售量最大的产品类别是服装、家具、鞋、箱包等日用品[2]。因此,农村地区的产业基础才是发展电子商务的前提条件。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首先应该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构建农村内生式金融体系,鼓励农村创新、创业,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实现特色产业的规模化生产和聚集效应。②加快“农产品上行”的步伐。当前,第一产业在中国农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只有破解“农产品上行”难题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农村电子商务的全面发展。本文认为,第一产业仍然可以利用电子商务贡献经济活力,只是当前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产品开发意识。如果农户直接将农产品搬到网上销售,由于缺乏特色很难发展[8]。因此,注重特色农产品开发,加强标准化建设和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强化品牌和市场意识,“农产品上行”问题就可能得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