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教案下载 > 正文

论革命从革命伊始到帝国崩溃图书分类号 论列宁《国家与革命》体现的新型民主思想(4)

2018-01-29 02:07 网络整理 教案网

六、列宁论民主和专政的关系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_分类号i_论革命从革命伊始到帝国崩溃图书分类号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写道:马克思提到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8]。这个结论是马克思根据他对无产阶级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根据关于这个社会发展情况的材料以及关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利益不可调和的材料所得出的。从前,问题的提法是这样的:无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解放,应当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革命专政。现在,问题的提法已有些不同了:从向着共产主义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非经过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不可,而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列宁分析了从资本主义民主到过渡时期的无产阶级民主,再到真正完全的民主的性质、特点及其历史必然性,指出:第一,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制度是受资本主义剥削制度限制的,仅供极少数人(富人)享受的民主制度,而大多数居民(穷人)却被排斥在社会政治生活之外。要使这种民主向前发展,无产阶级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广大人民群众才能争得民主;第二,无产阶级专政,不能简单地只是扩大民主。它除了使民众第一次成为供穷人享受、供人民享受之外,还要对少数人即剥削者实行必要的限制和镇压。这种民主与专政的结合,就是过渡时期形态与性质改变了的民主;第三只有共产主义才能提供真正完全的民主,而民众愈完全,它也就愈迅速地自行消亡,当资本家的反抗已经彻底粉碎,阶级已经消灭,人们也逐渐“习惯于”遵守公共生活规则,因而不再需要国家这种暴力强制的时候国家才会消失。只有在那个时候,真正完全的没有任何禁止的民主才会实现。一旦民主发展到这种真正完全的程度,那么作为国家形态的民主也就开始消亡[9]。因此,列宁认为由资本主义民主向前发展即向共产主义发展,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决不能走别的道路。

七、《国家与革命》对当今中国改革的启示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很大程度上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学习借鉴了列宁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和思路之后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创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不仅使民主的实现成为可能,而且为民主的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夭地.毛泽东同志在解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时说:“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10]可见,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职能和历史任务之一就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目的,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而且首先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当前我国仍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面临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行对外开放,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国家与革命》在国家特征、职能及其性质,无产阶级政权的形式、议行合一原则,防止无产阶级国家及其工作人员蜕化变质,共产主义社会划分阶段,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国家,民主及其发展过程与趋向,国家消亡等等问题上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甚至包括考察国家问题的科学方法,对于我们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国家与革命》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创作的,它必然具有当时的针对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列宁根据当时无产阶级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迫切需要,着重于恢复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革命密切相关的方面,强调国家的阶级属性与暴力特点,强调无产阶级非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不可。因此,列宁不可能充分阐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各个方面和一切细节,更不可能着手研究社会主义社会所遇到的国家与建设的关系问题。而今,对社会主义各国来说研究国家问题的重点,理应放到国家建设方面的任务上来。在中国,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具体实际紧密结合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稳步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5〕〔7〕〔8〕〔9〕列宁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1,78,41,41,74.

〔2〕赵曜,等.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问题)[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13.

〔3〕列宁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12.

〔4〕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12.

〔6〕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1.

〔10〕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5.